歐弟靈 丘峻朝 葉燕媚 黃金河
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啞鈴訓練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張力的研究
歐弟靈 丘峻朝 葉燕媚 黃金河
目的 探討針對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啞鈴訓練對產后盆底肌張力的改善和恢復。方法 120例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陰道啞鈴訓練康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 通過對比患者42 d和90 d盆底肌功能恢復情況進行療效判定。結果 觀察組90 d盆底肌電壓為(14.61±2.09)μv, 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03±1.13)μv,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Ⅰ類肌纖維收縮功能在90 d時為(4.58±0.88)級, 優于對照組的(1.99±0.46)級;Ⅱ類肌纖維收縮功能在90 d時為(4.43±0.67)級, 優于對照組的(2.34±0.46)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7%, 高于對照組的71.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啞鈴訓練對產后盆底肌張力的改善效果良好,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 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生物反饋電刺激;陰道啞鈴訓練;盆底肌張力;產婦;肌肉收縮能力
女盆底功能障礙(FPFD)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 且由盆底功能相關肌組織結構損傷、缺陷引起的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1]。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妊娠過程和分娩中引發的牽拉過度, 進而引起患者盆底神經肌肉損傷, 肌肉收縮能力減弱, 膀胱頸位置改變, 盆底去神經變化[2-4]。本次實驗選取2015年6~12月本院120例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 通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啞鈴訓練對患者的康復治療進行觀察和討論,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患者平均年齡(29.3±5.4)歲, 平均孕周(39.2±0.9)周, 盆底肌力Ⅰ類平均(1.66±0.79)級, Ⅱ類平均(1.59±0.88)級。壓力性尿失禁14例;陰道松弛64例;陰道壁膨出18例;輕微子宮脫垂22例, 盆底肌力Ⅲ級以下且無癥狀6例。產婦均符合盆底功能障礙的納入標準, 且排除高血壓、糖尿病和泌尿系統疾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陰道啞鈴訓練康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陰道啞鈴訓練康復是指選取不同重量的陰道啞鈴置入患者陰道內, 此時, 患者收縮盆底肌肉促使啞鈴在陰道內滯留>1 min, 逐步增加鍛煉時間, 并在跑步情況下堅持>10 min。隨后可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更換啞鈴大小, 持續3個月。
本次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選用PHENIX USB 4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①需要喚醒患者深層和淺層的肌肉搜索體感, 并將儀器頻率設置在50 Hz, 脈寬250 us, 根據患者感覺以盆底肌肉跳動且無疼痛感為宜。②需要對Ⅰ類肌纖維收縮功能進行訓練, 頻率為8~32 Hz, 脈寬為320~740 us;對Ⅱ類肌纖維收縮功能進行訓練, 頻率為20~80 Hz, 脈寬為20~320 us。該項訓練能夠幫助患者增加兩類肌纖維的肌力,通過模塊訓練提高治療效果。
1.3 療效判定標準[5]本次實驗將對患者盆底肌肉功能進行療效評價, 具體可分為痊愈、有效、無效、加重四個方面。痊愈:患者臨床癥狀均已消失, 且盆底肌力達到5級;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 且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情況減輕,盆底肌力提升>2級;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 盆底肌力提升≤1級;加重:患者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情況惡化,臨床癥狀加重。通過隨訪的形式對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復情況(包括壓力性尿失禁、陰道膨出、陰道松池、輕度子宮脫垂)進行療效鑒定。治療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盆底肌電壓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后42 d和90 d盆底肌申壓分別為(7.66±1.24)、(14.61±2.09)μv, 對照組產后42 d和90 d分別為(7.15±1.11)、(8.03±1.13)μv。觀察組90 d盆底肌張力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康復效果,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盆底肌力比較 觀察組患者Ⅰ類肌纖維收縮功能在90 d時為(4.58±0.88)級, 優于對照組的(1.99±0.46)級;Ⅱ類肌纖維收縮功能在90 d時為(4.43±0.67)級, 優于對照組的(2.34±0.46)級,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痊愈36例、有效19例、無效5例、加重0例, 總有效率為91.7%, 對照組痊愈20例、有效23例、無效12例、加重5例, 總有效率為71.7%。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主要是由于患者妊娠過程和分娩時盆底支持結構和神經受到了過度牽拉, 且由于孕婦體內分泌水平變化差異引起的盆底肌肉功能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的功能障礙[6-8]。孕期產婦的子宮重量會隨著時間而加重, 其重力作用于盆底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此外, 由于孕期激素水平的變化也會導致盆底組織擴展, 盆底支持結構改變[9,10]。在分娩的過程中盆底肌肉收縮能力下降, 盆底功能異常導致產后陰道壁脫垂、尿失禁等障礙, 在不加治療和干涉的情況下, 患者的盆底肌肉表現松弛, 進而引發其他并發癥, 治療難度也會越來越大。除此之外, 在產褥期的產婦需要靜養、仰臥, 此時盆底組織松弛, 且子宮后傾與子宮長軸平行, 容易引起子宮脫垂的情況[11]。
目前治療方式包括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陰道啞鈴訓練和傳統的盆底肌訓練。在治療效果上, 由于盆底肌訓練受到熟練程度和方式要點的影響, 在長期過程中缺乏依從性。而陰道啞鈴訓練無法恢復伴神經受損的肌肉功能, 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而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可通過在患者陰道內放置正負電極的形式, 在可調節低頻電刺激的作用下, 恢復由于盆底肌肉損傷引起的本體感受器麻痹, 從而提高盆底肌肉的興奮程度[12,13]。在被動的肌肉收縮訓練下, 促使肌肉功能改善和恢復, 同時, 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縮。因此, 臨床認為生物反饋療法可通過盆底肌肉肌電圖及肌肉壓力曲線的形式快速、有效地緩解盆底肌肉收縮, 讓患者在接收到反饋信息之后自主、積極的加強盆底肌肉鍛煉[14]。
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可以對盆底肌纖維進行分類, 即根據患者肌纖維功能給予不同的頻率, 以個性化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就相關實驗表明, 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可增加盆底肌張力, 在半年和一年時的有效率可達81.45%和83.66%[15]。本次實驗, 選擇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啞鈴訓練可以增強患者盆底肌肉的敏感性和收縮程度, 且觀察組Ⅰ類肌纖維收縮功能和Ⅱ類肌纖維收縮功能明顯優于對照組, 康復治療效果顯著。與此同時, 聯合應用的效果也優于單一訓練方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此外, 陰道啞鈴訓練有利于活化已經受損的盆底細胞, 加速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 對病原菌也有一定的阻擋作用。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具有無創、易行、花費少的優勢, 能有效的防治產婦盆底功能障礙。
綜上所述, 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啞鈴訓練有利于改善患者盆底及功能, 對產后婦女的康復治療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值得在臨床過程中推廣使用。
[1] 陳玉清, 裴慧慧, 陳蓓, 等.盆底康復訓練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3, 28(3):234-237.
[2] 周碧華.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和陰道啞鈴訓練對產后婦女盆底肌功能康復的療效觀察.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4(6):522-524.
[3] 黃利川, 葉麗華.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肉鍛煉對產后盆底肌康復的療效觀察.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0, 32(1):54-55.
[4] 邱瑜, 黃建平, 張小芳.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效果.中國當代醫藥, 2014(22):182-183.
[5] 馬靜, 穆淑花, 歐陽麗斯, 等.聯合陰道啞鈴錐訓練改善產后盆底肌張力的研究.解剖學研究, 2011, 33(2):120-123.
[6] 王菊華.盆底康復訓練結合護理干預對產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9):170-171.
[7] 柯茹, 汪楊, 夏俊霞.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配合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功能康復的療效探討.當代醫學, 2013(2):7-8.
[8] 馮明月, 王中潔, 符碧紅.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啞鈴對產后盆底功能康復的療效觀察.中國醫學創新, 2012, 12(49):361-365.
[9] 何玉蘭, 單青, 李超平.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肉鍛煉聯合進行產后盆底肌肉康復訓練的作用.基層醫學論壇, 2010, 14(22):696-698.
[10] 崔瑜, 崔琳, 吳蔚.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結合陰道啞鈴盆底康復訓練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15):3171-3173.
[11] 呂嵐, 賴慧超, 邱勝鳳, 等.盆底生物反饋及電刺激療法聯合陰道啞鈴訓練在盆底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江西醫藥, 2016, 51(8):803-805.
[12] 黃冬梅, 劉小菊, 毛中英, 等.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肉鍛煉在產后盆底肌肉康復中的作用.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27): 241-242.
[13] 艾艷敏.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在產后盆底功能康復中的可行性研究.醫學信息, 2014(21):263.
[14] 劉娟, 陳波.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對于產后盆底功能康復的研究.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 2016, 28(1):24-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98
2017-01-10]
510700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