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
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的治療效果及新生兒Apgar評分的影響分析
李昕
目的 研究在枕后位、枕橫位難產產婦中實行徒手旋轉胎頭術的臨床效果, 并且分析新生兒Apgar評分。方法 54例枕后位、枕橫位難產產婦依據入院就診時間先后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 各27例。參照組產婦實行常規干預, 實驗組產婦實行徒手旋轉胎頭術, 對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妊娠結局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新生兒Apgar評分(13.21±2.21)分、自然分娩率96.30%(26/27)、產傷率7.41%(2/27), 均優于參照組的(7.35±2.34)分、74.07%(20/27)、29.63%(8/2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徒手旋轉胎頭術應用在枕后位和枕橫位難產產婦中具有顯著效果, 可以降低產婦損傷, 提升自然分娩率, 改善對新生兒的影響,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以及研究。
徒手旋轉胎頭術;枕橫位;枕后位;難產;新生兒Apgar評分
頭位難產是產科最為棘手的產程問題, 最為常見的是枕后位與枕橫位難產[1-5], 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處理, 會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徒手旋轉胎頭術可以早期準確評估產時胎頭位置異常情況, 具有降低手術生產率、縮短產程的臨床作用。現對本院收治的54例枕后位、枕橫位難產產婦干預結果進行以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54例樣本均從本院產科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枕后位、枕橫位難產產婦中選取,排除嚴重臟器損傷、精神疾病等產婦, 依據入院就診時間先后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 各27例。參照組產婦中最大年齡35歲, 最小27歲, 平均年齡(31.00±4.24)歲, 最長孕周40周, 最短33周, 平均孕周(35.64±2.35)周, 枕后位難產13例,枕橫位難產14例;實驗組產婦中最大年齡45歲, 最小30歲,平均年齡(37.35±5.56)歲, 最長孕周41周, 最短37周, 平均孕周(36.34±3.65)周, 枕后位難產14例, 枕橫位難產13例。兩組產婦孕周、年齡、難產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產婦實行常規干預, 對產婦產程進行密切觀察, 保證有效的宮縮, 順產過程中進行自然旋轉。實驗組產婦實行徒手旋轉胎頭術, 常規消毒處理外陰陰道之后,鋪上無菌巾, 對胎方位、陰道宮口擴張、胎兒大小、頭盤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在宮縮良好以后, 利用右手中指與食指在宮縮間歇伸入陰道, 并且緊貼胎頭。若處于左枕后位或者枕橫位, 手術過程中操作人員手心朝上將胎頭握穩, 輕轉上推, 等到胎頭松動之后, 以逆時針方向緩慢旋轉45~90°, 等到處于右前位時立即停止旋轉。如果若為右枕后位或者枕橫位, 手術過程中操作人員手掌心朝下, 以順時針方向緩慢轉45~90°, 等到處于枕左前位時立即停止。在完成轉位之后,操作者繼續輕握胎頭, 在三次宮縮后將胎頭固定于枕前位,引導降低胎頭, 保持胎頭銜接良好, 并且附近不發生臍帶脫垂現象時將手指抽出。在手術操作中操作人員需要一手在陰道內部進行旋轉, 一手處于腹壁外恥骨上方幫助胎背與胎肩向前進行旋轉, 對胎位進行更正。依據實際操作規范來實施手術操作, 避免粗暴操作, 術中若胎心發生異常需要立刻停止手術, 在恢復胎心之后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操作, 如果一次不能更正成功, 不可進行反復操作。術后應該對胎心音進行及時監測, 如出現異常情況應該改變體位或者及時吸氧, 如果胎心還不能恢復, 需要復位胎頭并且予以剖宮產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產后產傷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新生兒Apgar評分(13.21±2.21)分、自然分娩率96.30%(26/27)、產傷率7.41%(2/27), 參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7.35±2.34)分、自然分娩率74.07%(20/27)、產傷率29.63%(8/27), 實驗組Apgar評分、自然分娩率、產傷率均明顯優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4603, χ2=5.2826、4.4182, P<0.05)。
在分娩過程中部分產婦可能會發生產程不順利, 不能順利分娩胎兒等現象, 臨床上也被叫做難產[6-8]。經研究顯示產道、產力、心理狀態、胎兒的大小都是引發難產的主要因素。臨床中最為常見難產形式位持續性枕后位、枕橫位, 這兩種難產類型存在很多種誘發因素, 例如盆骨大小異常、盆骨形態、胎頭俯屈不良、頭盆大小不對稱、宮縮乏力等[9-13]。大部分產婦感受到肛門墜漲并且存在排便感, 又因為產婦宮口還沒有完全打開需要屏氣用力, 十分容易引發疲勞現象, 此外也可能引發宮縮乏力、宮頸水腫、胎頭下降停滯、宮口擴張緩慢等進而減緩產程[14]。
徒手旋轉胎頭術式把胎頭變成枕前位, 方便胎頭俯屈,促使胎兒順利進入到中骨盆, 以最小徑線讓胎頭通過骨盆,以便于可以盡快適應產道, 促使從難產變為順產, 具有比較高成功率, 在完成旋轉胎頭術之后擁有比較良好的產程進展,促進宮頸擴張的速度[15], 從活躍期阻滯變為宮頸開全, 具備2~4 cm/h的速度, 且同時也具備容易掌握、操作安全等優勢,是臨床治療枕后位、枕橫位難產的有效方式。但是在臨床應用中旋轉之前需要評估好頭盆的情況, 旋轉胎頭的過程中掌握好時機, 防止發生母嬰并發癥[16]。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新生兒Apgar評分(13.21±2.21)分、自然分娩率96.30%(26/27)、產傷率7.41%(2/27), 均優于參照組的(7.35±2.34)分、74.07%(20/27)、29.63%(8/2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 徒手旋轉胎頭術可以改變難產情況, 提升順產成功率, 達到規律宮縮以及宮頸口加速擴張的目的, 與相關文獻一致[17,18]。
綜上所述, 將徒手旋轉胎頭術應用在枕后位和枕橫位難產產婦中可以改善自然分娩率, 提升順產成功率, 是臨床上值得應用的安全性高、操作簡單的一種方式。
[1] 張敏, 綦萍, 王占暉, 等.觀察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的治療效果.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 2014, 24(5): 2707-2708.
[2] 孫景瑩.頭位難產的防治.工企醫刊, 2010, 23(2):70.
[3] 劉彩平.初產婦持續性枕后位枕橫位182例臨床分析.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2, 12(1):82-84.
[4] 馬琳, 李榮敏, 陽露.頭位難產的臨床觀察和處理.大家健康(旬刊), 2014(2):297.
[5] 羅慶平, 羅容戎.73例持續性枕橫位與枕后位產程的觀察及處置.護理研究, 2012, 26(11):1021-1023.
[6] 王云.適當改變體位加適時手轉胎頭術在頭位難產中的應用.醫學信息, 2013, 26(5):6.
[7] 張艷蕾.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的治療效果觀察.中國社區醫師, 2015, 31(15):35, 37.
[8] 張蓮.頭位難產75例臨床分析.臨床醫藥實踐, 2011, 20(4): 314-315.
[9] 鄧懷芬.頭位難產處理過程中的發現識別與處理技巧.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 8(14):252-253.
[10] 魏麗娜.探究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的治療效果.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19):112-114.
[11] 柴光蘭, 辛麗娟, 孫惠.徒手旋轉胎頭處理持續性枕后(橫)位在降低頭位難產中的作用.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6): 3165.
[12] 曾韌嬌.256例頭位難產的臨床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3):103-104.
[13] 孔維娜.持續性枕橫位及枕后位手法旋轉的96例臨床體會.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8):69.
[14] 董鳳喬.56例頭位難產的治療體會.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1, 24(4):436-437.
[15] 趙秀蘭.手抱膝改變體位徒手旋轉胎頭術矯正枕橫位、枕后位的臨床效果觀察.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5, 38(2):144-145.
[16] 楊敬梅.徒手旋轉胎頭術在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產程處理中的作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13):55-56.
[17] 尹小超, 鄧遠蘭.徒手旋轉胎頭術在持續性枕橫(后)位產程處理中的作用.中國實用醫刊, 2013, 40(4):72-73.
[18] 吳翠芬.徒手旋轉胎頭術在產程中的應用.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 23(6):30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99
2017-01-17]
111200 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中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