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琴
(湖北省建始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湖北建始 445300)
高毒農藥監督管理
向琴
(湖北省建始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湖北建始 445300)
農藥是“三農”的重要生產資料,主要用于有害生物的治理和防除,調節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保障農產品正常生長、成熟、收獲,使農業生產者得到理想的收成和經濟效益。但是農藥在給人們帶來利益的同時,也造成了諸多危害。農藥的大量使用,使農產品質量事故常有發生,特別是高毒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和監管不到位導致安全事故高發頻發。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農民法律意識不強、替代產品推廣力度不大、檢測不規范等問題。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培訓,規范執法,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高毒;農藥;監督;管理
農藥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物質資料,主要用于農作物、林果、牧草病蟲雜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治理和防除,調節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保障農作物安全正常生長、成熟、收獲,使農業生產者得到理想的收成和經濟效益,滿足人們對農、林、牧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其次農藥也用于殺滅和控制危害人畜的蚊、蠅、虱、蚤等非農業害蟲及其病菌,使人畜安寧,生活穩定[1]。但是農藥在給人們帶來利益的同時,也造成了許多危害。例如危害人畜健康,造成中毒死亡;大量殺傷天敵和其他有益生物,破壞生態“食物鏈”,打亂生態平衡;污染大氣環境,毒化土壤、水域,破壞自然和諧,形成“二次中毒”,惡性循環[1]。農產品質量事故常有發生,特別是高毒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和監管不到位導致安全事故高發頻發。農業部高度重視高毒農藥的管理,對幾十種高毒農藥實行了禁限令,并明確要求實行定點經營,從源頭上加強管理,減少事故的發生。加強農藥管理,尤其是高毒農藥的監督對民生和生態環境、經濟和貿易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農民相關法律意識淡薄
違法使用禁、限用農藥或超量、超范圍用藥都屬于違法行為,可能會被判罪入刑。但是現在農村的部分農民不重視學習,不注意及時掌握新出臺的法律法規,農民對高毒農藥的危害和相關規定的認識與了解不到位,導致一些地區農藥市場秩序混亂。
1.2 缺乏高毒農藥的優良替代產品或技術
農民在購買農藥過程中,一般都會選擇較為“實惠”的產品,與普通農藥相比,高毒農藥價格便宜、效果好,目前市場上缺乏好的替代產品或技術,農民自然很難丟棄使用高毒農藥的習慣。
1.3 土地流轉不暢,規模化、標準化經營欠缺
目前農村土地大多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每戶在幾畝、幾十畝范圍之內,種植品種不一,管理得不到統一,根本達不到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有資料顯示,種植百畝以上規模的,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可提高10%以上。相關單位沒有大力的引導促進土地流轉,扶持創辦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力度不夠,規模經營后缺乏先進的病蟲防治組織和模式培訓,堅持專業化統防統治,堅持“綠色防控、環境友好”的植保原則,加強對高毒農藥的控制及慢慢消除。
1.4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不嚴格規范
存在不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模式:農產品監測意識不強,制度執行不嚴格,監測范圍不全,漏測時有發生,監測人員不到崗,監測不留樣、不存檔。這樣沒有嚴格的制度創建起一種倒逼體系,讓違規使用農藥者不敢使用,一旦使用該類產品就會遭遇嚴厲的懲罰。如果終端沒有了需求,高毒農藥也就失去了市場。只有堅持從生產、經銷、使用等各方面合力對高毒農藥進行監管,才能真正將監管行為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2]。
2.1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制度
為落實好高毒農藥市場監管,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工作制度。一是,實行領導負責制。各級農藥管理部門需加強系統和團隊的建設,扎實工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啟動高毒農藥事件問責,確保做好高毒農藥市場監管工作。二是,完善法制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各種高毒農藥的監管制度體系,加強依法公開公平公正的辦案,工作要做到有法可依,規范執法,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提高農藥監管的效率。三是,執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制度。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自愿申報、嚴格標準、程序公開、公正遴選”的原則,遴選確定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負責區域劇毒高毒農藥專營。高毒農藥的定點經營銷售進行實名登記,制定農藥管理和實施意見,加強農藥管理的制度化[3]。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必須設立“高毒農藥銷售專柜”,劇毒、高毒農藥實行專柜擺放、封閉存放、專人管理。其他農藥產品按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分門別類整齊擺放,明碼標價;實行實名購買制度,購買劇毒、高毒農藥,須出示個人身份證明或者其他有效證件,說明實際用途;建立微機臺賬,記錄購買者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和所購農藥品種和數量,向購買者如實說明產品用途、使用方法、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項等,并要求購買者退回劇毒、高毒農藥使用后的容器、包裝物;借助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對高毒農藥定點門店經營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其經營管理和指導科學用藥能力,探索實行“開方賣藥”服務模式,避免農民亂買藥、濫用藥,從源頭上防范和降低高毒農藥的安全風險[4]。四是,實行農藥經營告知公示制度。為規范農民用藥行為,從源頭上控制劇毒、高毒農藥,要求農藥經營者及時向市或者縣農業局提供《農藥經營告知書》、農藥標簽、農藥購貨協議或者購貨憑證,經審核后,對符合規定的農藥產品,發給《農藥告知名錄通知書》,向社會公示告知結果,張貼于各個經營門店內。農藥經營者不得經營未經告知公示的農藥產品。
2.2 突出監管重點,強化監督抽查
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杜絕劇毒、高毒農藥亂施濫用,采取有力措施,強化高毒農藥監管,逐步實現從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管控,探索建立高毒農藥監管的長效機制。監管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嚴格落實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制度,檢查農藥經營單位是否落實高毒農藥進貨備案、專柜銷售及銷售去向、實名購買、流向記錄;檢查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用藥情況。二是,重點檢查甲胺磷等33種禁用高毒農藥和甲拌磷等19種限用高毒農藥的使用情況。三是,開展高毒農藥質量和標簽抽檢工作,及時完成檢測并公布結果,依據檢測結果,指導農民購買及合理使用農藥,依法嚴肅查處各種違法經營農藥行為。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一步加強高毒農藥市場監管措施,以高毒農藥指定銷售監管為重點,從源頭抓起,以鄉村治理為重點,打擊和預防違法相結合,上下聯動,各部門通力協作,加強保障措施和屬地管理責任,抓好日常監督、專項抽查和調查三個關鍵環節,服務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5]。
2.3 引進、研究和推廣應用高毒農藥技術
不斷引進生物、物理、農業等防治植物病蟲害的新產品或新技術,研究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方法,開展示范培訓,大面積推廣、取代高毒農藥,達到控制高毒農藥使用的范圍。物理技術:引進滅蟲燈、熏蒸器、防蟲網、驅避器、性誘器、粘蟲卡等物理滅蟲技術配套設施,并應用于農田。農業無公害技術:建設以村委會為單位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IPM(應用綜合防治)示范村,每個村成立IPM農民田間學校,引導IPM學員成立植保合作組織。設立“農藥銷售放心門市”,配備農藥投入品清查篩選電子設備,杜絕假劣、高毒農藥使用。配備機動、電動施藥器械,開展重大病蟲應急控制和統防統治體系。最佳植保技術規程組配實施,標準化生產,減少農藥施用量,示范村幅射帶動全市無公害農業生產[6]。
2.4 規范執法行為,強化執法力度
以“農藥標簽網上查詢系統”和“農藥監管網絡聯動系統”為依據判定高毒農藥產品標示和質量是否合格。對證據確鑿的案件要追查源頭,強化執法力度,提升法律的威懾力[7]。對一些涉及面廣、問題突出的案件,突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實行部門聯合和區縣與邊緣區域聯動,統一部署、通力協作、集中打擊,對已構成刑事犯罪的,堅決移交司法機關,禁止以罰代刑。
2.5 加強責任落實
首先是建立健全縣、鎮(街)、村(居)三級監管體系。縣里先后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公室和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鎮(街)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聘任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分別負責全縣、全鎮(街)、全村(居)的農藥經營監管和使用指導。其次是強化考核,實行屬地管理,明確了各鎮(街)的監管責任,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藥管理等工作列入全縣現代農業發展工作考核,對各鎮(街)的農藥管理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緊抓牽動農藥管理的“牛鼻子”。再次是實行安全生產管理實名制。對全縣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建立安全生產監管臺賬,所有高毒農藥定點單位詳細信息逐一錄入“全市安全生產崗位管理實名制信息系統”,明確了相關責任人。每個季度進行1次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1次存在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復查,檢查和復查情況隨時錄入實名制系統[8]。
2.6 強化高毒農藥管理法規和科學用藥培訓指導以及宣傳培訓
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用藥和農藥法規的宣傳指導,適時舉辦各種高毒農藥監管執法和科學使用農藥知識培訓班,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宣傳導向作用,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網站等媒體和宣傳欄、培訓班以及各種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高毒農藥使用科學知識,提高農民安全、科學、合理用藥水平,提高高毒農藥生產和經營者自覺遵法守法意識,營造全社會重視和支持高毒農藥市場監管的良好工作氛圍。分別組織執法人員和技術專家,深入基層開展送科技下鄉等活動,現場指導農民選藥、用藥,開展技術咨詢,增強農民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環保意識,提高合理使用高毒農藥技能水平[9]。
2.7 嚴格市場執法檢查
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倡導農資經營戶和廣大農民群眾積極舉報違法經營使用劇毒、高毒農藥行為;利用農時季節,開展高毒農藥專項整治行動,對全縣高毒農藥經營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重點打擊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違規管理銷售高毒農藥行為、非高毒定點經營單位經營高毒農藥違法行為等。
總之,針對高毒農藥管理中存在的農民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缺乏、優良替代產品推廣力度不大、急需規范土地有序流轉、監測不規范等現實問題,實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抽查,引用推廣低毒農藥,加強宣傳培訓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高毒農藥的使用率,縣域范圍內未發生高毒農藥事故。
[1]雷國明.農藥殘留的危害和講解[J].植物醫生,2007,20(2):51.
[2]李現彪.重金屬與農藥污染的農業土壤膠毒過程分析[J].鄉村科技,2016,(07):88-89.
[3]孫靜,宋風平.果蔬農殘快檢的方法與應用[J].中國果菜, 2016,(04):30-31.
[4]鄧偉林.無公害紅蘿卜生產技術[J].中國果菜,2016,(06): 36-37.
[5]于穎.銅-農藥污染的土壤生態化學脫毒行為研究[D].沈陽: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2004.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oxic Pesticides
XIANG Qin
(General Law Enforcement of Agriculture in Jianshi County,Hubei Province,Jianshi 445300,China)
Pesticide is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material of agriculture,mainly used for pest management and controlling, regulat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rops,guarantee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normal growth and harvest,guaranteeing the harvest and the ideal economic benefit.The quality acciden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ten occur,because of the unreasonable use and in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high toxic pesticides.The reasons are manifold,for example,the farmers' legal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the substitution product promotion is not very strong,detection is not standard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strengthen training and standardize law enforcement,take effective measures,in order to reduce accidents.
High toxic;pesticide;supervise;management
F767.2
A
1008-1038(2017)07-0019-04
10.19590/j.cnki.1008-1038.2017.07.007
2017-01-12
向琴(1973—),女,農藝師,主要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