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清 王金菊 (云南省永勝縣永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4200)
永勝縣 “十三五”期間畜牧業發展探討
田清 王金菊 (云南省永勝縣永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4200)
“十二五”期間永勝縣在畜牧業生產發展、畜牧業創新、畜牧業產值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十三五”期間隨著永勝縣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及交通建設的大力推進,畜牧業發展也有所變化,本文結合未來的發展,在詳細調查基礎上對永勝縣 “十三五”期間畜牧業發展做點膚淺的探討,僅供參考。
“十三五”;畜牧業發展;探討;永勝縣
永勝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云南省重要的農業大縣,畜牧業重點發展縣之一,“十一五”、“十二五”期間云南省的牛羊基地縣和生豬生產大縣,是云南省歷年來的產糧大縣。永勝縣地處滇西北麗江市中部,全縣幅員面積4950km2,其中70%的區域為山區和半山區,是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典型傳統農業生產區。2015年末全縣大小牲畜存欄122.96萬頭 (匹、只),出欄89.37萬頭 (匹、只)。其中生豬存欄44.71萬頭,出欄55.19萬頭;羊存欄53.3萬只,出欄26.48萬只;牛存欄15.94萬頭,出欄5.41萬頭;家禽存欄138.93萬羽,出欄136.78萬羽,畜禽肉類總產量為4.78萬t,畜牧業產值10.4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74%。
永勝縣轄15個鄉鎮,其中壩區4個,山區、半山區11個。山區、半山區牲畜存欄量大,但產值低,壩區牲畜存欄量小于山區,但產值高;生豬養殖分布在15個鄉鎮,生豬規模場多分布于交通方便的壩區;牛羊養殖多分布于山區、半山區,但牛羊規模養殖同樣多分布于壩區。壩區的各種養殖技術先進,養殖科技含量高;山區、半山區多數粗放飼養,先進養殖技術接受能力差,科技含量低。壩區和山區、半山區因存在以上差距,在畜牧業的發展上出現不均衡現象。
永勝縣是農業大縣,無重要的工業支撐,稅收來源稀缺,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永勝縣財政收入甚微,2015年永勝財政收入為3.80億元,支出為27.36億元,2016年永勝縣財政收入為3.88億元,支出為27.93億元。職工正常工資及一定的辦公經費都難維持,投入到發展畜牧業產業上的經費極少。
永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無工業支撐,稅源緊缺,畜牧業無任何稅收,為了維持永勝的各種支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烤煙生產,在無地方配套資金的情況下,很少爭取到省級、國家級畜牧業發展項目,所以,只是養殖戶在盲目的發展,而使永勝畜牧業發展滯后,造成畜牧業賺不了錢,出現投入一批虧損一批的現象,嚴重打擊了養殖戶、規模戶的生產積極性。
永勝縣的畜牧生產情況以家庭飼養模式為主體,一小部分規模養殖為輔,目前,全縣共有規模養殖場106個,其中牛場23個,羊場23個,豬場46個,雞場19個。但由于得不到上級各部門的資金支持及無科學規劃的發展情況下,生產發展緩慢,發揮不了帶頭示范及引領產業發展的作用。
“十二五”中末,由于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各種制度的制約,在觀模學習和新技術的培訓、技術推廣方面較少,新技術、新科技缺乏,知識得不到更新,科技人員的眼界打不開,只局限于本地狹窄區域。
永勝縣從2012年開始把原來畜牧局垂直管理變為鄉鎮管理,從5年的管理實踐得出結論,鄉鎮管理主要統籌于鄉鎮全盤工作,以各鄉鎮工作為重點,對行業業務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不夠。
“十二五”期間,永勝有天瑞食品、三川集團兩家畜產品加工企業,隨著市場的需求畜產品深加工企業還不充足,在體現產業的效益不明顯和規模不大。
畜牧業是一個地方的支柱產業,是一個地方的供給保障。抓好畜牧業不只是畜牧系統的事,也是一個地方全縣人民的大事,畜牧業在全縣產業中的重要性要有一個高度認識,如何發展,怎樣支持發展要有明確的思路,行動上支持畜牧業發展要有具體措施,對畜牧業的發展要制定合理的規劃,規劃出來后迅速開展,每年對分管畜牧工作的相關領導進行述積和具體考核。
縣政府每年從縣財政劃撥足夠的資金扶持畜牧產業的發展,主要用于支付村級防疫員的補助,獎勵在畜牧業生產中做出貢獻的領導及專業技術人員,對規模場給以提息貸款支持,爭取國家級、省級項目的自籌資金方面支持。
政策方面支持主要指參觀學習、新技術培訓、學術交流、表彰畜牧科技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等方面。縣政府應出臺政策和文件,每年對畜牧業科技人員開展新技術參觀學習、培訓、學術交流等方面的內容,每年對在畜牧業生產中作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和鼓勵,以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推進畜牧產業的創新發展、跨越發展。
山區、半山區有著廣闊的草山、草場和豐富的農作物秸稈,可做成氨化及青貯飼料、也可粉碎成糠,是草食畜禽的重要飼料來源。飼料就地取材,成本較低,投入的勞動力少,所以山區、半山區以發展草食畜為主,利用廣闊的山地、林地重點發展山地他留烏骨雞養殖,以雜食畜為輔。
永勝的五大壩區是糧食和蔬菜的主產區,壩區交通便利,信息、通信發達,而且養豬歷史悠久,積累豐富的養豬經驗和技術,所以永勝壩區以發展養豬為主,以發展草食畜和禽為輔。
永勝北與麗江接壤,南與大理,東與四川的攀枝花接壤,所以依靠地域優勢,適應市場需求,可以合理規劃發展特種養殖。
(1)為推動畜牧業的發展,鼓勵一部分畜牧科技在職人員帶薪發展畜牧業或帶薪與畜牧企業共同發展。
(2)縣政府每年對發展規模養殖的企業或個人給予一定的補助資金或貼息貸款,支持畜牧業的發展。
(3)縣土管部門在每個自然村劃撥適當的畜牧業建設用地,用于畜牧建設規劃,解決禁止在基本農田上建畜舍的難題,促進廣大農戶發展規模養殖。
爭取畜牧項目是推動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渠道之一,2014~2015年爭取了永勝他留雞育苗放養項目,2015~2017年爭取了基礎母牛擴群項目。在完成兩個項目的基礎上,爭取以下有優勢、有潛力的項目。
永勝縣自古至今是傳統的農業縣,有長期養驢習慣,驢適應性強,耐粗細,抗病能力強。永勝縣的平均氣溫、濕度、光熱量、日照、積溫、雨量以及海撥等自然條件是驢生產養殖的最適生態環境。“十二五”末,永勝縣驢存欄32000匹,比 “十一五”減少近30000匹,出欄2000匹,出欄率低。歷年來驢肉的市場價格穩中有升,驢肉深受消費者喜愛,阿膠的原料 (驢的皮、毛、骨)供不應求。見于以上優勢,爭取養驢發展項目。
鵝的適應性強,以草食為主,在永勝養鵝的條件好,大中小型水庫共58個,每年人工種草9萬畝。養鵝的勞力投入小,一般一人可養100~500只。鵝的市場價格一直看好,每千克30~40元。養殖成本不大,鵝苗每只15~20元,到出欄每只成本50~60元,出欄時每只鵝可賺30~40元。
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進城打工人員的增加,農村閑置荒山、荒坡多,政府和畜牧部門應積極主動爭取草場改造項目,為發展草食畜提供飼草、飼料資源和原料。
活畜、活禽體積大,運輸成本高。運輸途中容易死亡,造成經濟損失大。所以建議活畜、活禽就地屠宰,進行深加工。永勝他留雞及永勝黑山羊存欄量、出欄量大,政府及畜牧部門應牽頭并支持做大、做強永勝他留雞及永勝黑山羊深加工項目。
構并向有關單位通報疫情;在檢查中發現對偽造、倒賣、涂改檢疫證明、未佩戴畜禽標識及私自采取從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動物標識違法給家畜佩戴等的畜 (貨)主按 《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對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對檢疫檢查中的證、化驗報告等資料全部存檔。對經監督檢查合格的動物及動物產品在檢疫證明證書上加蓋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檢查合格專用章后方可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