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洪杰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動物檢疫站 137200)
羊瘤胃積食病防治
程洪杰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動物檢疫站 137200)
羊瘤胃積食為臨床常見病,多為一次飼喂過多粗纖維類飼料或瘤胃消化機能障礙,多是由于飼料無法充分消化導致;本病可通過局部按摩,投喂促消化中藥、人工鹽、潤滑油等方法進行治療,早期治療大多預后良好。
羊;瘤胃;積食;防治
瘤胃積食病是反芻動物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種,主要為一次進食過量的粗纖維飼料而引發,食物滯留在瘤胃,無法消化,形成阻塞并導致瘤胃蠕動遲緩,最終造成全身脫水和毒血癥。本病臨床非常常見,及時治療一般都能收到良好效果,本文就本病防治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本病主要為羊一次量飼喂過多的粗纖維飼料,導致瘤胃微生物無法及時將其分解,形成滯留而產生積食,常見的谷物秸稈、老苜蓿、紫云英、花生秧、紅薯秧等都是易引發本病的飼料,尤其是花生秧和紅薯秧在半干不濕時韌度很大,不易粉碎,吃進去后在瘤胃中不易斷裂并形成纏繞而造成堵塞,且其本身的韌性使瘤胃微生物無法徹底將其分解,最容易積食。除此之外,麩皮、DDGS、豆渣等原料或一些膨脹性飼料飼喂過多時也會引發。
除飼料原因外,羊群運動不足,飲水過少也會導致本病發生,某些消化道疾病如創傷性網胃炎、皺胃炎、腸道堵塞、腸道潰瘍等疾病未得到及時治療時也可繼發本病。臨床生產中常見到羊群由放牧突然轉變為舍飼后,運動量突然減小,而舍飼的飼料大多混合有一定精料,羊貪食過多后而較多發病。
羊屬于反芻動物,其消化方式有別于單胃動物,草料進入消化系統后無法被直接消化吸收,而是通過瘤胃細菌、真菌、原蟲等微生物分解后產生有機酸等代謝產物被機體吸收利用,整個瘤胃猶如一個發酵罐。當一次采食粗纖維類飼料過多,超出這些微生物消化能力,或其他原因導致瘤胃液理化特征改變,微生物分解機能下降時會出現飼料在瘤胃中的積累,瘤胃局部神經-體液調節功能紊亂,蠕動遲緩,局部擴張,當積食至一定程度時,可壓迫瘤胃的黏膜感受器,神經受到抑制,病情更加嚴重。
本病在羊群中多為個體發病的形式出現,即使出現群發,發病時間也前后不一,病羊表現臥立不安,不愿進食,反芻現象消失,目光凝視,有時有努責和嘔吐表現,后期表現磨牙、口腔流涎、噯氣等,聽診瘤胃蠕動音減弱甚至消失,按壓左腹部,病羊有疼痛感,瘤胃區域膨脹,前期為整個胃部堅實,后期由于發酵氣體的產生,上部充滿發酵氣,叩診有空鼓音,穿刺后流出大量帶泡沫的酸臭味液體,糞便干、少,顏色發暗,繼發腸道炎癥時可排出少量稀軟的惡臭糞便。
疾病后期,由于瘤胃中產生大量代謝性毒素,如組胺、尸胺等,吸收后造成自體中毒,病羊出現全身癥狀,表現呼吸困難、血液循環障礙,肌肉無規律興奮,抽搐,血壓下降,呼吸急促,皮溫不整,四肢及耳根發涼,可視黏膜發紺,腹部皮膚緊張,最終機體衰竭,倒地昏迷或死亡。剖檢后病變主要集中在瘤胃,其中充滿泡沫氣體,瘤胃液呈現酸臭腐敗味,胃黏膜充血出血等。
本病重在預防,日常放牧可選擇青綠飼料較多的草場,在秋冬季節交替,青黃不接時可提前儲存易消化的草料過冬。筆者建議選擇青貯方式儲存草料,一則成本低,有青貯袋、青貯池、青貯塔等多種方式可以靈活選擇;二則貯存過程中產生的乳酸菌等微生物也為益生菌的一種,飼喂后可進入瘤胃,增加微生物數量,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預防本病效果明顯。平時注意保證羊群足夠的飲水供應,發病率較高的羊群可選擇 “少量多次”的方式飼喂,避免羊一次貪食過多。每日保證羊有足夠的運動量,增強機體代謝能力和抗病能力。粗纖維類飼料飼喂前一定要經過粉碎,部分韌度較大無法徹底粉碎的秧藤一定要剔除。
通過一定的方法排出積食,恢復瘤胃機能,減輕臨床表現為本病的治療原則。排出積食可通過投喂酵母粉以及促消化的中藥并配合局部按摩的方法促進積食軟化,慢慢排空,對本病早期治療效果明顯。禁止投喂抗生素,因為臨床表明抗生素很容易使菌群更加紊亂,病情容易加重。
如果疾病進入中后期,則可投服人工鹽和植物油,促進瘤胃分泌,增加局部潤滑性,利于食物下行排空,瘤胃機能已經出現障礙時,可配合使用擬膽堿類藥物,如毛果蕓香堿注射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等重新喚起瘤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伴發有全身癥狀的表明患羊有自體中毒,可選擇洗胃,排出發酵毒素,同時靜脈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和VC,加強毒素的稀釋與排出,防止脫水。有酸中毒表現的患羊,可灌服小蘇打水,或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注射液來進行糾正,可快速改善臨床癥狀,增加血液堿儲,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