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小龍洞鄉畜牧獸醫站 657000)
淺談提高育雛成活率措施
高偉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小龍洞鄉畜牧獸醫站 657000)
決定整個養雞生產成敗的關鍵是育雛,筆者將11年來在指導小龍洞鄉農戶養雞生產的實踐中,運用的綜合飼養管理和提高育雛成活率的技術措施總結出來,以供參考。
養雞;育雛;成活率;措施
獲取雛雞的幾種方式為:一是自繁自養。即自己飼養種雞,交配、產蛋、孵化而得;二是從市場收購農戶出售的出殼雞;三是從具有種禽生產經營資質、聲譽良好的大型種雞場統一進苗。3種進雛形式各有優缺點。自己飼養種雞交配、孵化雛雞,對有效控制疫病十分有利,但養殖成本較大,交配、孵化等設施與技術要求較高;從集市收購農戶孵化的出殼雞,雖然成本低,但品種較雜,雞苗整齊度差,且對疫病防控十分不利,發生疫情的風險增大;從大型雞場進雛,雞苗整齊,品種專一,引發疫病的風險相對較低,若配合飼養管理對提高育雛成活率十分有利。因此,建議不具備自繁自養的養雞場或養雞小區最好從具有種禽生產經營資質、聲譽良好的大型種雞場 (如廣西桂林大發養殖有限公司或廣東清遠鳳翔麻雞發展有限公司等)統一進苗。
剛出殼的雛雞一是神經調節機能不健全,特別是對體溫調節較成年雞差,對環境溫度變化十分敏感,21d以后體溫調節機能才逐步趨于完善,7~8周齡以后才具有適應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能力;二是膽小易驚,群居性強,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自我防御能力低;三是消化器官容積小,消化機能弱,對飼料營養要求全面,消化粗纖維的能力弱;四是抗病力不強,稍不注意易發生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晃迨谴x旺盛,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增重速度快;六是敏感性強,對日糧中營養物質缺乏或有毒藥物過量,即表現出病理狀態。雛雞這些生理特點決定只有加強育雛階段的飼養管理、衛生消毒和疾病防治等技術,才能提高育雛成活率。
一看,就是看雛雞的整體情況和精神狀態,選擇大小均勻一致,反應靈敏,性情活潑,羽毛整潔,眼睛明亮,臍孔愈合良好,肛門無白糞,喙、腿、趾端正的雞苗;二摸,就是將雛雞抓握在手中,觸摸膘情、骨架發育狀態、腹部大小及松軟程度。選擇手感重、有膘、飽滿、有彈性、掙扎有力的雞苗;三聽,就是聽雛雞的叫聲,選擇叫聲響亮、清脆有力的雛雞。
不管是已建并養雞多年的雞場還是新建雞場,育雛前半月必須對育雛舍及育雛用具進行全面徹底清洗、消毒。在徹底清除雞舍糞便污物的基礎上,再用高壓水槍徹底沖洗墻壁、地面,然后用2~3%的燒堿溶液噴霧消毒,育雛用具如食槽、水槽等先徹底清洗后,再用0.1%的新潔爾滅進行洗刷消毒,然后關閉,禁止再次進入育雛舍。進雛前5~6d封閉門、窗和通風口,用福爾馬林42ml/m3和高錳酸鉀21g/m3進行熏蒸消毒,3d打開門、窗和通風口,通風換氣2d,無福爾馬林氣味再用無味無刺激的消毒液噴霧消毒后,將育雛舍的溫度升高到34℃,調試正常穩定后進雛。
(1)初飲。出殼雛雞的第一次飲水稱初飲。一般是在出殼后24h內飲到水,最遲不超過36h。雛雞到達育雛舍安放好后,先讓其安靜休息片刻,以適應育雛舍、育雛籠的溫度環境,如溫度適宜,0.5~1h后就可供水。飲水溫度不宜過低,應在雛雞到達前2h備好涼開水,加入飲水器預溫,每100只雛雞準備2~3個4.5L的自動飲水器,且擺放均勻,水溫保持與室溫相同。初飲時可在水中加入5~8%的葡萄糖,同時加入電解多維或育雛補鹽。并注意觀察,及時挑出病、弱雛,單獨飼養或淘汰。為預防雛雞白痢,可在飲水中加入2000單位的青霉素 (日/只),能有效降低第1周雛雞的死亡率。雛雞初飲后,無論何時都不能斷水,1周后可直接供給自來水。
(2)開食。雛雞第一次采食飼料稱為開食。初飲后2~3h,有1/3的雛雞有啄食行為時便可開食。開食料用易消化且營養全面的雛雞全價配合飼料 (顆粒料)。開食初期可能只有一部分出殼較早的雛雞啄食飼料,大部分雛雞都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下靜臥休息,雛雞醒后有饑餓感時會本能地尋找食物,仿效正在采食的雛雞,一般1d左右全部雛雞均能學會采食飼料。
(1)溫度。育雛期間溫度必須適宜和平穩均勻,并隨雛雞日齡的增長逐漸降低。第1周育雛舍溫度應控制在34~33℃, 第 2周 32~31℃, 第 3周 30~27℃, 第 4周 26~24℃,第5周23~21℃,第6周20~19℃。溫度適宜,雛雞在育雛舍內或育雛網上分布均勻,活潑好動,到處覓食;若溫度偏高,則雛雞飲水量增加,并遠離熱源;溫度偏低,雛雞飲水量降低,并緊靠熱源扎堆、尖叫。
(2)濕度。育雛前10d應保持相對濕度65%左右,10d以后保持在55%左右較為妥當。濕度過低,雛雞體內水分消耗過大,體內剩余蛋黃吸收不良,雛雞口渴大量飲水,易造成腹瀉。濕度過高,育雛舍潮濕,有害氣體增加,并可過早誘發雛雞球蟲病。
(3)通風換氣。雛雞代謝旺盛,呼吸快,往往因呼吸、糞便和潮濕的墊料散發大量二氧化碳、氨氣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污染舍內空氣,這些污濁空氣如不能及時排出,造成濃度過大,新鮮空氣不足時易引起雛雞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影響雛雞健康,從而降低育雛成活率。因此,育雛舍要加強通風換氣,排出舍內的污濁空氣,供給新鮮空氣。
(4)光照。合理的光照可促進雛雞采食、飲水和運動,有利于雛雞生長。1~2日齡的雛雞必須采用人工補充光照,保證24h光照,3~4日齡的雛雞每天保證20h光照,5~7日齡的幼雛每天保證18h光照,8~14日齡的幼雛每天保證16h光照,15~21日齡的幼雛每天保證14h光照,22~28日齡的幼雛每天保證12h光照,29~35日齡幼雛每天保證10h光照,36日齡以后每天保證8h光照。人工補光,根據雛雞喜歡綠色和黃色的生理習性,采用有色光比白色光更利于提高育雛成活率。
(5)密度。飼養密度對雛雞生長發育影響極大,密度過大時雛雞擁擠,采食不均,生長發育參差不齊,易感染疾病和發生惡癖,甚至造成死亡;密度過小,育雛面積和設備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費。所以,育雛飼養密度要合理,一般0~6周齡的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25只,還應根據飼養方式、季節變化、管理技術和雞的品種等靈活掌握。
育雛期一般常用百毒殺1:3000或新潔爾滅1:1000或易克林1:600的消毒液帶雞噴霧消毒。一方面增加育雛舍濕度,另一方面可有效減少空氣中的塵埃,對控制呼吸系統疾病作用明顯。
雛雞的免疫接種是有效控制雞群發病的重要措施。根據雞群來源,結合本場實際和當前疫病流行狀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執行。一般肉雞免疫程序為:1日齡接種馬立克氏疫苗 (從正規種雞場引進的雞苗場方已免疫,不必再免疫),7日齡接種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疫苗,14日齡接種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和傳染性法氏囊疫苗,21日齡接種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H52疫苗,25日齡接種傳染性法氏囊疫苗 (進入夏季前1個月可接種雞痘疫苗),30日齡接種新城疫Ⅰ系或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油乳劑疫苗,36日齡接種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以上免疫程序為小龍洞鄉規模養雞場或養雞大戶的免疫程序,僅供參考。每種疫苗的使用均參照使用說明進行。
雛雞預防用藥原則:一是選擇敏感藥。如霉形體選擇支原凈 (泰妙菌素)、恩諾沙星,球蟲選擇氯苯胍、球蟲清、土霉素或磺胺類,呼吸道癥狀為主的疾病選擇喘咳停、青霉素、林可霉素等。二是大群投藥預防可采用原粉飲水或拌料,其優點是成本低,經濟實惠,但原粉刺激性大;小群投藥預防一般采用制劑,盡管制劑成本較高,但吸收較好。三是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雞群,在用藥時應合理配伍,以免顧此失彼。四是注意交替、穿梭用藥,不可長時間使用一種藥物,以避免產生耐藥菌株。在預防用藥時應按照每種藥物的使用說明,嚴格控制劑量和療程,不得隨意加大或減小用藥劑量和延長或縮短用藥療程。
總之,提高育雛成活率是決定整個養雞成敗的關鍵,筆者從2000年參與昭陽區農業局在本鄉寧邊村開展畜牧扶貧養雞工程以來,便一直從事指導農戶的養雞生產,在11年的生產實踐中不斷學習,勇于創新,綜合運用上述飼養管理措施后,全鄉培養出養雞能手31人,育雛成活率由11年前的71%提高到現在的96%,且全鄉的規模養雞場或養雞大戶由11年前的0戶增加到現在的11戶,并輻射帶動300多戶農戶從事養雞生產,不但解決了部份農村閑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增加了養雞戶的經濟收入,同時為保證昭陽區城市“菜籃子”供應作出積極的貢獻,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