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喜成 王自謙(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畜牧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756299)
西吉縣黑山羊發展調查報告
邵喜成 王自謙(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畜牧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756299)
西吉縣飼養的黑山羊主要為隴東黑山羊,隴東黑山羊是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山羊品種,曾以盛產西路黑猾皮和紫絨而著稱,其有合群性強,體小靈敏,善攀登,喜食灌木枝葉,耐粗飼,抗病力強等優良特性。為全面了解西吉縣黑山羊養殖發展情況,推進黑山羊養殖進一步發展。筆者對西吉縣黑山羊產養殖發展情況進行調查,并形成調查報告。
飼喂1只黑山羊繁殖母羊,按照 “兩年三產”標準計算,第一胎羔羊為母羔,兩年可產4只羔羊,飼喂4個月,活重達25kg以上,按每千克36元出售,每只羔羊毛收入900元,飼喂成本每只羊按每天2元算(1.5kg干草,150g精飼料),飼喂成本為每只240元;第一胎羔羊已成基礎母羊,按1400元出售,出售3只羔羊,可得2700元的毛收入,毛收入共可得4100元,減去3只羔羊的飼喂成本720元,母羊2年的飼喂成本1460元,第一只羔羊的飼喂成本(按13個月計算)780元,利潤為1140元,每年可賺570元。如果第一胎羔羊為公羊,兩年內可出售3只羔羊,除去成本后,利潤為520元,每年可賺260元。與飼養綿羊每只年可得30~50元的利潤相比,養殖黑山羊效益顯著。
2014年8月,西吉縣義豐養殖專業合作社、寧夏宏發生態草畜養殖專業合作社、西吉縣天合家庭農場從甘肅慶陽首次引進隴東黑山羊2500只,后期陸續引種1.2萬只。西吉縣義豐養殖專業合作社在震湖鄉建設黑山羊繁育中心,建設標準化暖棚羊舍6700㎡,飼養黑山羊繁殖母羊2800只。為帶動養殖戶共同發展,西吉縣義豐養殖專業合作社承諾對在整村推進項目和精準扶貧戶投放的黑山羊,農戶育肥出欄或直接出售的黑山羊以活重每千克36元的價格負責回收,并將養殖戶發展為合作社員,共發展社員1480戶,從養殖技術、防疫等方面進行統一提供免費服務。通過企業帶動發展,目前全縣黑山羊存欄達22900只。
為擴大黑山羊的養殖規模,通過整村推進和精準扶貧項目扶持,自2015年以來,西吉縣義豐養殖專業合作社向震湖、田坪、西灘、興平等鄉貧困戶投放黑山羊6800只。規模化養殖快速發展,全縣有寧夏宏發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西吉縣樂耕養殖專業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培育了邵治雄、陳根相、高長明等養殖3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戶240戶,合作社和規模養殖戶飼養黑山羊達12800只。
黑山羊肉鮮味美、臊味小、肥瘦適度、營養價值高、蛋白質豐富且易消化。黑山羊肉每千克以100~120元的價格進行銷售,主要銷售在鄰近城市和上海、廣州等南方城市,主要以簽約訂單的形式銷售,同時開展網上電子訂單銷售。經濟效益較高,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雖然肉羊養殖是西吉縣的傳統養殖業之一,但養殖戶歷來以綿羊養殖為主,都是傳統的粗放型養殖,黑山羊產業化經營水平還比較低。一是養殖分散,規模較小,黑山羊養殖都分散在各鄉鎮農村農戶家中散養,各自根據市場情況,自由交易;二是生產管理水平低,養殖戶羊舍大都不符合標準化羊舍建設要求,飼養技術傳統落后,管理較為粗放,大多數養殖戶缺乏黑山羊養殖疫病防治意識和技術。
近兩年新增的養殖戶主要為整村推進貧困戶和扶貧銷號村建檔立卡戶,利用扶貧資金采購后投放,養殖戶自籌資金少,且戶均投放數量不多,每戶僅2~4只左右,往往引不起養殖戶對發展產業的重視,達不到繁育擴群、增加收入的目的,甚至部分養殖戶就地出售,沒有發揮真正的產業扶貧作用。
西吉縣雖然已經建有黑山羊種羊場,但建成的種羊場存在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供種質量不高、體系不配套等問題,種羊場引種盲目、混亂,重引進、輕選育。
農民自選、自繁,任由黑山羊亂交亂配,導致山羊品種退化,羊肉產品檔次降低;而對西吉縣傳統養殖的黑山羊又沒有有效的保護和選育措施,導致本地品種的純度受到嚴重影響。
目前,西吉縣還沒有一家專門從事黑山羊加工、流通的龍頭企業,市場流通仍處于轉手倒賣的小商販狀態,肉產品主要是銷往本地或相鄰縣區餐館,黑山羊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尚未形成,訂單少、產--供--銷銜接不夠緊密,產業鏈狹窄,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黑山羊肉產品,具有肉鮮味美、臊味小、肥瘦適度、營養價值高、蛋白質豐富且易消化等優點。但由于缺乏龍企業、外來投資開發及品牌打造滯后等原因,西吉縣還沒有創立具有特色的本地黑山羊肉產品品牌,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打造。
黑山羊養殖在西吉縣已有一定基礎,產業規模已形成。今后要進一步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培育發展規模養殖戶、繁育體系建設、壯大龍頭企業、開拓果斷市場,增加養殖戶收入,把黑山羊產業培育成農民脫貧致富的新型產業。
要實現黑山羊產業化經營必須轉變養殖方式,提高養殖戶的管理水平。加大技術培訓,讓農民掌握黑山羊養殖技術,不斷實現由粗放式養殖方式向標準化、集約化轉變,提高管理水平。加強疫病防控,做好羊口蹄疫、羊痘、小反芻獸疫等疫病的防控,降低養殖風險。
每戶2~4只的分散養殖引不起群眾重視,在今后扶持建檔立卡戶養殖同時,也要扶持建設一批養殖規模200只以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降低養殖成本,發揮規模效益。在震湖、田坪、興平、馬建等鄉鎮扶持建設一批黑山羊養殖示范村,建設標準化養殖圈舍,發展設施養殖,戶均養殖應在30只以上,提高西吉縣黑山羊養殖的規模化水平。
選擇和利用品種是黑山羊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黑山羊耐粗飼,抗病力強,適應高原山地氣候,肉質好是其突出的優良特性,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通過良種選育,不斷提純黑山羊和選育出適宜西吉縣養殖品種,不斷提高西吉縣黑山羊生產性能。
加快引進和扶持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與養殖場(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連鎖商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走 “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支持創新扶貧機制,對部分養殖技術低下、重視不夠的建檔立卡戶,由養殖企業進行 “托管代養”,既幫忙群眾增收,又能實現規模效益。
緊抓 “百企扶百村”大好機遇,依托中國企業報和國有大型企業優勢,樹品牌,打銷路,創市場,通過市場倒逼產業發展。大力開展黑山羊肉的宣傳推介,通過設立專賣店、展銷中心等方式,不斷開拓內外銷售市場。發揮西吉縣優越的自然條件,打造出獨具地方特色的優勢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做大做強西吉黑山羊產業,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