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計會(河北省辛集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052360)
王明磊(河北省辛集市新壘頭動物衛生監督分所 052360)
病死畜禽處理體系建設現狀及經驗探討
高計會(河北省辛集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052360)
王明磊(河北省辛集市新壘頭動物衛生監督分所 052360)
截至2017年5月份,辛集市家畜家禽飼養統計數據:育肥豬養殖戶2290戶,育肥豬存欄40.335萬頭,母豬1903戶,存欄41754頭。奶牛存欄12374頭,羊4174戶,存欄11.149萬只。蛋雞2021戶,存欄517.87萬只。家畜家禽飼養數量多,規模化養殖程度不高,無害化處理水平偏低。在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的情況下,按照養殖生產和強制免疫過程中正常死亡計算,估算全市每年會有5萬頭豬、25萬只家禽死亡。但實際工作中,上報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生豬死亡不到2萬頭,奶牛死亡數量基本上沒有人上報;有大量農村散養戶對死亡的家畜、家禽基本上都自行采取就近掩埋或隨地丟棄。2015年10月份,辛集市建成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2個,日處理能力1.5t,均采用生物發酵處理方式,全部投入運營。截止到5月底,處理病死豬4萬頭。基本建成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各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構建了比較科學完備、運轉高效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
結合辛集畜禽養殖分布實際情況,選定了天宮營、新城兩個鄉鎮,共建成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2個。每個處理場投資在150萬左右,各自輻射7~8個鄉鎮,各自最遠距離20~30km。以減少運輸成本,同時避免了因死豬缺少,設備閑置,互相惡意競爭的局面。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運營幾個月來,效果不錯,達到預期效果,初級產品供不應求。
在15個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分所各設一個病死豬收集點,2015年采用每個點2臺冷柜作為臨時儲存,但在使用中發現,死豬容易凍成一坨,不易搬抬的缺點,2016年計劃對這一方法進行改進,每個收集點建設一個30~40立方的冷庫,配套監控、電腦聯網、防護設備、消毒器材。
每個鄉鎮選2~4名收集員,人員來源由村防疫員中擇優錄用,運輸工具由收集員自備,裝尸袋由各分所提供。
嚴格執行病死畜禽收集確認程序:養殖戶出現病死豬后,通知轄區收集員,收集員到場確認,點清頭數,然后由收集員開具病死豬收集確認三聯單,注明日期、養殖戶姓名、頭數。三聯單填好后,其中一聯交給養殖戶,作為補貼依據,收集員把病死豬拉送到收集點,由分所人員核實數量后,在收集員的收據上簽字給予確認,留下其中一聯,并把收集員收集的死豬來源給予登記造冊,死豬在收集點進行冷凍保存。對養殖戶直接把病死豬交到收集點的,分所人員確認登記后,由分所給養殖戶開具二聯單,注明時間、姓名、頭數,開票人,作為養殖戶直接補貼的依據。病死豬在收集點達到一定數量后,分所通知指定無害化處理場用封閉專用車拉運,拉運時點清數量,由分所開具 《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移送單》隨病死畜禽運轉程序流轉,移送單交到處理場后,由處理場設專人收集并每日登記,處理場每月要和分所核對,確保數量正確。
補助比例和支付方式。按照 “養殖場戶申報上交、動監分所受理確認、鄉鎮收集點集中貯存、無害化處理場運輸處理、畜牧主管部門監管、保險確認理賠、財政兌現補貼”的流程。市畜牧局、市財政局聯合發文,出臺了 《辛集市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運行體系及財政補貼管理辦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每頭80元,由國家、省、市三級配套。計劃用于收集體系40元,處理場40元。收集體系:(1)按照程序報案、上交的養殖戶每頭給予20元補貼。(2)負責收集、拉運到收集點的防疫員每頭給予10元補貼。可在基層防疫補助中列支部分補貼。(3)收集點用于電費、維修、登記、確認等支出每頭補貼10元。視運轉情況可適度擴大。(4)由養殖戶直接送到收集點的每頭補貼25元。無害化處理場:每處理1頭補貼40元。
支付方式:養殖戶、防疫員補貼由分所每月統計,匯總后報市所,由市所報畜牧局,由畜牧局協調財政每月兌現。收集點的費用由分所以票據的形式上報市所和畜牧局報銷。無害化處理場的補貼,由各分所上報匯總數,和處理場處理數核對無誤后,上報國家無害化處理數據,待補貼資金下達后給予撥付。1~3月份共處理病死豬29437頭。
幾年來,我們和保險公司建立了很好的協作關系,養殖戶參保率基本達到100%,在理賠手續上密切合作,既維護了養殖戶的權益減少損失,又兼顧了公司的利益。在探索聯動機制上,計劃充分利用收集員和分所在收集病死豬體系環節上的作用,做好理賠手續。病死豬數量很大,一年3~5萬頭,每天就是100頭左右,每頭都要保險公司或分所當面去確認很不現實,而且會流于形式,形成造假。要想具體到現場進行確認,只有利用收集員這個環節,其既需要和養殖戶接觸收集病死豬,又要到收集點和分所人員核對數量,是上傳下達的關鍵環節,計劃由保險公司、收集員、分所建立一個類似微信朋友圈的軟件系統,保險公司給每個收集員或分所一個專用手機,和保險公司、分所的電腦建立一個朋友圈或專門軟件。養殖戶出現病死豬并達到5~10頭后,給保險公司報案,報案是理賠的必要程序,報案后,由保險公司通知收集員進行現場確認,確認任務一是點清頭數,二是驗證確認死豬耳標,三是確定死豬每頭重量,并逐頭拍照上傳,保險公司、分所馬上知曉顯示。病死豬經收集員交到收集點,由分所確定基本病因后登記造冊,賠案手續由分所來做,最后交到保險公司,進入理賠程序。這種程序的關鍵是收集員的素質問題和保險公司及分所對照片的認可程度。需要對收集員和分所進行培訓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再一種方法是由養殖戶出現病死豬并達到5~10頭后給保險公司報案,由保險公司通知收集員進行現場確認,點清頭數,確認耳標,確定重量,給養殖戶開票注明,病死豬交到收集點后,由分所確定基本病因(即非重大動物疫病死亡即可)、逐頭拍照上傳。
辛集市畜牧局成立專門督導小組對收集體系的各個環節進行經常性的督導檢查,對票據銜接、收集和處理的數量認真核對,要求分所每月定期上報處理數量,處理廠每天的處理記錄也要上報。建立一個涵蓋所有收集點、處理廠的視頻監控網絡,實時對體系的運轉進行監控。督導小組和保險公司組成聯合調查組對保險的申報、照相、賠案進行督導檢查,確保符合程序。
由于票據和登記是補貼的重要依據,分所、防疫員、收集員相對水平不高,票據流轉又比較繁瑣,時常培訓,按規定操作是關鍵。
下功夫全覆蓋,手續要簡便,理賠要快,否則影響養殖戶的積極性。稱重確認理賠金額也是比較繁瑣的一項,面對平均每天100多頭的數量,每頭稱重工作繁重。
保險公司和無害化處理都面臨一個重量確認問題,無害化處理建議多個仔豬湊夠15kg即算無害化處理1頭,15kg以上,一個算一個。保險公司也應采取這個辦法,但需要省級以上批準。
要求各畜禽養殖場戶完善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健全無害化處理檔案制度和報送制度。明確畜禽養殖戶的主體責任,要求其飼養場出現病死畜禽時按照 “四不一處理”,及時上報情況,并交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進行統一監督處理。
明確將病死畜禽的運輸交給具有符合運輸要求車輛的單位進行收運。收運和處理的過程中要統一接受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在收運、處理過程中嚴格按照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標準規范要求,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避免處理過程中發生意外,造成二次污染。同時對周圍環境、運載工具進行及時、充分、徹底的消毒。
病死動物是動物疫病發生的重要傳染源。養殖環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是否到位,事關畜產品質量安全,事關畜牧經濟穩定持續發展,事關公共衛生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必須把握住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相關部門單位各司其職、互相協作、緊密配合、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