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成盛
(甘肅省臨夏州畜牧技術推廣站731100)
規模化畜禽養殖對生態環境影響
邱成盛
(甘肅省臨夏州畜牧技術推廣站731100)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畜禽養殖歷史非常悠久,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畜禽基本上都是以家庭養殖為主,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生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再加上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畜禽養殖規模也越來越大,規模化養殖對生態環境有什么影響,是本文探討的內容。
規模化;畜禽養殖;現狀;生態環境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養殖技術的進步,我國養殖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為國民生產總值做出的貢獻也越來越大。但隨著畜禽養殖的規模日益增大,畜禽生產的糞尿等排泄物也在不斷增加,在溫度較高的夏季,如果不搞好養殖場衛生,會散發出濃重的臭味,影響養殖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經過調查研究顯示,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的各個行業,畜牧業已成為次于鋼鐵和煤炭之后的第三大污染行業。現階段,我國發展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應該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養殖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標。本文從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發展現狀入手,闡述了規模化畜禽養殖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希望能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通常情況下,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發展速度是與種畜禽場的個數呈正比例關系。自從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種畜禽場的總數呈現出直線增長的態勢,其中種豬場和種羊場的發展速度最快,這也從側面體現出市場對禽畜的需求[1]。大量數據表明,我國種畜禽場絕大部分位于華中地區和華東地區,西北、西南等地的種畜禽場比例相對小一些。而華中和華東又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人口稠密而且水系眾多,所以應更加重視規模化畜禽養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雖然我國畜禽養殖規模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實際上畜禽規模化養殖的比例仍然處于較低狀態,比如,大、中型生豬養殖戶的數量占生豬養殖戶總數量的比例只有2%左右,各種規模羊養殖戶的數量占羊養殖戶總數的比例僅有3.02%。這些數據說明,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業仍然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其次,我國主要畜禽諸如豬、雞、羊等規模養殖戶出欄量每年都上漲,這意味著我國主要畜禽規模化養殖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早在2015年,生豬規模化養殖的出欄量占全年生豬總出欄量的90%以上,其他畜禽如牛、羊等規模出欄量占全年總出欄量的比例也在50%以上。可見我國主要畜禽的規模化養殖發展速度比較快,但中、大規模化養殖比例仍有待提高,即便如此,中、大規模畜禽養殖戶的出欄量已經達到出欄總量的一半以上,有的種類畜禽甚至更高,這充分說明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對整個畜牧業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規模化畜禽養殖過程中,如何處理畜禽排泄物是一個大難題。一頭牛每天的排糞量約為42kg,1000頭牛每日的排糞量就是42t,如此龐大的糞便如果不找出正確的處理渠道,一定會給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首先,畜禽糞便大量堆積會散發出濃重的味道,嚴重降低養殖場附近的空氣質量,其次,糞便長時間堆積滋生出大量細菌,這些細菌會通過蒼蠅等以糞便為食的動物進行傳播,對人、動物都是嚴重的致病因子。而且糞便長期堆積也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還會對土壤造成污染,不加處理的糞便排放到河流中不僅會影響水質,糞便中的營養物質會加速水中藍藻的生長,降低水中氧氣含量,致使魚類大量死亡。
規模化畜禽養殖意味著一個養殖場中會同時存在幾百只甚至上千只動物,大量動物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會散發出氣味,尤其是夏季,臭味更加明顯,不僅影響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對養殖人員的工作也會造成困擾。養殖人員可以定期用水清洗養殖場,保持動物身上的清潔度,防止細菌滋生。清洗完的污水沒有處理是一個問題。
[1]孔源,韓魯佳.我國畜牧業糞便廢棄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對策的探討[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2,7(6):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