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加順(云南省馬龍縣通泉街道畜牧獸醫站 655199)
李建榮 段銀河(云南省馬龍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55199)
通泉街道動物疫病免疫現狀及思考
楊加順(云南省馬龍縣通泉街道畜牧獸醫站 655199)
李建榮 段銀河(云南省馬龍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55199)
動物疫病免疫工作的目的是預防、控制、撲滅疫病,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保護人體健康,促進養殖業發展。馬龍縣圍繞這一目的,多年來先后開展了春、秋兩季常規免疫注射及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加強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免疫抗體監測等工作,有效控制動物疫病。要使畜禽獲得特異性抵抗力就必須進行免疫注射,若畜禽免疫工作做不好,將給畜牧業生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動物疫病;免疫;現狀;對策
上世紀70~90年代,馬龍縣通泉鎮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指導下,開展以豬瘟免疫為主、豬肺疫、仔豬副傷寒、雞新城疫、禽霍亂為輔的計劃免疫、近20年,一直對散養戶實行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集中強制免疫,常規病種執行計劃免疫,規模場、小區、大戶按免疫程序免疫,結合牛源體系建設項目、標準化示范場建設項目及深溝雞開發利用等項目要求,加強山羊痘、羊三聯四防苗和雞新城疫、法氏囊、狂犬病等疫病的防疫工作。2016年全街道生豬存欄5276頭,豬瘟免疫5127頭次;仔豬付傷寒免疫1418頭;口蹄疫免疫注射豬、牛、羊16321頭只次;禽流感免疫注射162321羽次;雞新城疫免疫162321羽次;山羊痘免疫4167只次;豬高制病性藍耳病免疫注射8567頭次;畜禽驅蟲21萬頭(匹、只)次。
通泉街道是馬龍縣政治經濟中心,馬龍縣政府所在地,養殖業呈現出面廣、分散、不集中,農村養殖業整體水平不高,廣大農村仍以家庭散養為主,農戶飼養動物總量占65%,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規模場戶養殖數占養殖總量的35%。規模養殖場主要是養禽場(蛋雞場),其中鑫隆達養殖場存欄蛋雞10萬羽,云昆蛋雞養殖場存欄蛋雞6萬羽。存欄生豬200~500頭小型養豬場有4個,存欄50頭~100頭肉牛養殖大戶有8戶。散養農戶飼養管理粗放,禽類棲身于住宅周圍的樹上,動物防疫條件差。受家庭經濟和傳統思維的影響,在少數散養農戶觀念中,畜禽養殖僅是副帶產業,自認為發生疫病對自身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小。養殖年收入較少,養豬為過年,養雞省菜錢,在這一觀念的支配下,有一部分農戶養殖者不重視疫病防控,基礎免疫難以實施。
動物疫病,特別是狂犬病、布氏桿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沒有得到充分認識,獸醫衛生與社會公共衛生安全的關系理解不深,沒有把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當做是一種社會責任,凸現動物防疫員打防疫針是為了向養殖戶收取費,用來達到賺錢的目的等種種理由和存在著動物疫病防疫的錯誤觀念。因政府統一組織的免疫種類有限,達不到動物疫病病種全覆蓋,少數養殖戶認為打過幾種疫苗后就能防所有病,連感冒病也不該發生。還有少數散養戶在豬價高時注重豬防疫,牛價高時注重牛防疫,市場下行無利可圖就不防疫。
由于通泉街道地處縣城,養殖業相比較少,近年來城市建設、環保等進一步規范,限養區、禁養區擴大,部分居、村民委員會基層領導對動物基礎免疫的認識程度不夠高,認為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畜牧獸醫部門的事,沒有形成通力協作,對動物免疫工作不重視、不支持,動物防疫基層隊伍存在不穩定,在編不在崗人員多,在崗不專業的多,應變、預警、處置動物疫情的能力差。
通泉街道下轄11居委會,有村級獸醫人員8名,有3個居委會沒有防疫員。每年承擔著20余萬頭(匹、只)次的免疫注射工作,平均每人承擔2萬余頭(匹、只)次的防疫任務,工作任務重、量大,市、縣給予的每月300元的補助費用低,工作積極性不高。村級動物防疫員平均年齡49歲多,村級防疫員年齡老化、知識老化,個別人服務意識淡薄。
近年來,青壯年外出打工人數多,在家從事養殖管理的多數是老人和婦女,其文化基礎差,防疫意識差,雖經多次政策宣傳、培訓教育,仍有不接受免疫的,留下免疫空白戶,存在疫病風險。
動物防疫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千家萬戶,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幫助,需要畜牧獸醫工作者不斷的努力奮斗。
黨的領導和政府高度重視是開展好動物防疫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認識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加強領導,加大財政投入,做到有人辦事,有錢辦事,事前有計劃、有安排、有措施,事后有監督、有檢查、有考核。
各級政府、業務主管部門要利用各種會議、廣播、電視、宣傳欄,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相關配套法規、科學養殖技術進行宣傳。堅決執行動物強制免疫措施,打擊不法行為,逐步讓群眾自愿接受動物強制免疫注射。
一是加強街道獸醫站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保證編制,保證人員,保證專業人員干專業工作。二是穩定村防疫員隊伍,做好選撥任用工作,定期對培訓和考核,給予合理的工作補助和保險補助,積極落實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
廣開思路,積極探索動物防疫新模式,一是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建立動物防疫合作組織;二是全縣成立動物免疫合作組織;三是探索社會購買服務承包模式。把動物防疫工作社會化,畜牧獸醫部門負責監督、檢查、監測等事項。
綜上所述,堅持 “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是做好動物免疫工作的根本,落實 “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是做好動物免疫工作的措施, “春秋集中免疫、常年適時補針”是做好動物免疫工作的方法。各級政府加強對動物免疫工作的領導,充分認識獸醫衛生是社會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環節,保障財政經費投入,加強和穩定獸醫隊伍建設,加強技術培訓工作,加強基礎設施設備的配備,改善從業人員待遇,努力提高動物免疫效果,為通泉街道社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