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容 張鵬 趙磊 魯必均
(1,重慶市渝北區畜牧水產站 401120;2,重慶市忠縣畜牧獸醫局 404300;3,重慶市城口縣農業委員會 405900;4,重慶市渝北區畜牧水產站 401120)
熱應激對生豬危害與應對措施
李金容1張鵬2趙磊3魯必均4
(1,重慶市渝北區畜牧水產站 401120;2,重慶市忠縣畜牧獸醫局 404300;3,重慶市城口縣農業委員會 405900;4,重慶市渝北區畜牧水產站 401120)
當環境溫度持續升高,人或者動物的散熱能力受阻,自身體溫調節不能有效維持體內熱平衡時,機體將產生一系列反應,進而影響人或動物的健康和生產性能,這就是所謂的熱應激反應。生豬汗腺不發達,不能通過出汗來散發熱量,在炎熱的夏季很容易發生熱應激反應,嚴重影響生豬健康和生產性能,導致養殖效益降低。文中探討熱應激的危害及應對措施。
熱應激;危害與應對;探討
豬屬恒溫動物,皮下脂肪厚,汁腺不發達,體內熱能散發較慢,高溫條件下豬很容易產生熱應激反應。飼養實踐證明,初生仔豬的適宜溫度為27~29℃,斷奶仔豬為21~24℃,生長育肥豬為15~25℃,產仔和哺乳母豬為16~18℃,由此可見,豬最適溫度隨體重和年齡增加而下降,對熱應激的敏感性也隨體重增加而上升,因此,本文不針對仔豬作討論。
長期生活在高溫下的豬,過多的產熱蓄積在體內不能散出會導致豬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引起熱應激。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飲水量增加,活動減少,體溫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嚴重者出現喘氣,從而導致生產性能下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公豬遭受熱應激后性欲變差,精子數量減少、活力降低、畸形率高,導致受胎率降低。母豬遭受熱應激后,后備母豬性發育緩慢,初情期和性成熟延遲;經產母豬卵巢機能減退,斷奶后發情晚,排卵數減少,受胎率下降,流產發生率上升,妊娠末期死胎數增加;分娩母豬產程時間延長,死胎數增加,子宮復原推遲、產后發情推遲,分娩后容易出現產后三聯癥,以至于母豬淘汰率增加。
育肥豬在遭受熱應激時,內分泌異常,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紊亂,胃腸蠕動減慢,胃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食量減少,營養根本跟不上,生長受阻。有資料顯示:當氣溫從25℃每上升1℃時,肥育豬采食量減少0.1~0.35kg/d,日增重減少15~40g/d。
熱應激破壞豬體溫調節平衡,降低機體免疫力,造成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抵抗力及肝臟解毒功能減弱,誘發多種疾病,特別是在豬群健康狀況不良或處于亞健康狀態下,疾病爆發的風險大大增加,如附紅體病、弓形蟲病等夏季易感染性疾病發病率大幅度上升就是這一原因。
應對熱應激的基本原則是盡量降低熱應激的負面影響,減少其帶來的損失。
根據豬只大小,調整飼養密度減少熱應激刺激。提供干凈、充足的清涼飲水,抑制豬體溫升高,實踐經驗表明,當氣溫超過34℃時,適量添加VC、VE、膽堿等抗應激藥物有助于減少熱應激刺激。
早上飼喂時間調至7點,下午飼喂時間推后到6點,夜間可以加喂一次,避免高溫時段喂料,高溫條件下,由于采食量降低,勢必造成能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從而影響豬的生長發育。對飼料配方做調整十分必要,適當降低高纖維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減少體增熱的產生。油脂容積小,凈能值高,體增熱少是高溫條件下豬理想的能量來源,可在飼料中添加5%以內的油脂。熱應激狀態下豬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增加飼料中蛋白含量,以滿足豬只生長發育的需求。同時按每千克飼料中添加200~500mg的VC和200mg的VE能有效提高豬只免疫力,增強抗熱應激能力。
重慶的夏季是典型高溫高濕天氣,病原微生物繁殖極快,稍有不慎,豬只會引發疾病。加強日常管理,及時清掃糞便和清除各種生產生活垃圾,保持圈舍及養殖場內環境清潔衛生,消除各類病原微生物繁殖和蚊蠅滋生的基本環境,制定合理的消毒計劃,按計劃實施消毒,把各類病原微生物和蚊蠅消滅扼殺在萌芽中,從根本上預防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一是選擇坐北朝南地勢高且干燥通風良好的圈舍,在圈舍屋頂搭架遮陽棚(網),窗戶上搭建遮陽棚,避免陽光直射,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屋頂噴淋降溫;二是增加地窗面積,甚至安裝排風設備,提高舍內通風速度,加快散熱速度,從而達到降低溫度,據試驗數據證明,在高溫季節,圈舍內的風速達到0.5~1m/s時,圈舍內的溫度可降低2~3℃;三是對有條件的養殖場安裝圈舍采用 “濕簾-風機”降溫系統,據筆者對渝北區轄區內有該降溫系統的養殖場的測定顯示,該系統可降低欄舍內溫度3~6℃,并可改善濕度、空氣質量等環境條件;四是在圈舍周圍種植爬山虎、葡萄等蔓藤類植物和高大喬木,這些植物在不僅僅生長過程中吸收熱量,其茂密的葉子對圈舍墻體和屋頂都有遮陰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舍內溫度。
總之,在防治豬只熱應激的過程中,要考慮豬場自身實際情況,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無論是自然造成還是人為發生的,豬場工作人員都必須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給豬只生長和生產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最大程度的挖掘豬的生產潛力,使之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