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建寶(吉林省敦化市鄉鎮獸醫工作總站 133700)
小鵝瘟科學防治
婁建寶(吉林省敦化市鄉鎮獸醫工作總站 133700)
小鵝瘟是由一種細小病毒引發的雛鵝急性敗血型傳染病,4~20日齡的小鵝易感性最強,發病比較急,死亡率高,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成齡鵝感染無臨床癥狀,但經卵可將病毒傳至下一代。本文介紹發展養鵝必須做好的小鵝瘟防治措施并結合病例談了治療心得。
小鵝瘟;癥狀;病理變化;血清;疫苗;防治;預防
2016年7月7日和2016年的7月12日,我們處理了兩起小鵝瘟疫情。一個是江南鎮民主村于某某1周齡左右的雛鵝,另一起是江南鎮安樂村高某某家20日齡的雛鵝。都是剛購進幾天后開始發病,由于發現及時,診斷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控制疫情的進一步發展,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現綜合這兩起小鵝瘟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防治經驗等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日齡小的發病急,病情比較重,大的癥狀緩和一些。急性病例看不到前期的臨床癥狀,發現時小鵝就已衰弱臥地不能活動或抽搐,兩腳亂劃,不久死亡。癥狀緩和的表現腹瀉排白色或綠色的稀糞便,精神不振,食欲不強或想吃而不吃,飲水增加,有時口腔內有水流出,消瘦,喙端色澤變暗,嚴重的兩腳跛行或麻痹,站立不穩,抽搐。日齡大的小鵝發病癥狀主要表現為發蔫,腹瀉排灰白色糞便,消瘦。
急性死亡病例只見腸道卡他性出血性炎癥,其他無明顯變化。特征性病變表現在小腸段有卡他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腸黏膜壞死增生,脫落。嚴重的炎性產物形成栓子,阻塞腸管,阻塞物為黃色或灰白色。有的病鵝盲腸后段外觀膨大,發硬,類似香腸。
認真觀察鵝群狀態,發現有明顯臨床癥狀的立即挑出,單獨隔離開來,分批次集中撲殺并進行深埋處理,及時清除糞便和污染物并進行堆積發酵(病鵝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飼養場地、用具、周圍環境用稀戊二醛和聚維酮碘(交叉使用)進行全面消毒。對全群健康的和假定健康的雛鵝,用小鵝瘟高免血清進行頸部皮下注射,沒有臨床癥狀的0.5~1ml(根據雛鵝的大小),對已經有臨床癥狀的雛鵝皮下注射2~3ml,嚴重的隔天再注射一次。在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可溶性粉和阿莫西林粉,連續使用5d。對于用藥后癥狀沒有緩解的雛鵝還是采取撲殺后無害化處理的措施。
孵化場的種鵝在留種前1個月做第一次疫苗接種,2周以后加強一次免疫,二次免疫15d后留種蛋。這樣的種鵝3~5個月內所產后代能夠抵抗感染。
飼養商品雛鵝的養殖戶要想減少發病風險,還是要以預防為主,盡量減少發病或不發病。根據雛鵝不同情況采取不一樣的預防措施:來源于正規的,管理完善的,對種鵝已實施免疫鵝場的鵝雛可以不用實施小鵝瘟疫苗注射,在7~10日齡時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0.5~1ml/只,即可防止小鵝瘟的發病;來源于管理水平不是很高,種鵝沒有實施小鵝瘟疫苗免疫注射的鵝雛應采取免疫注射小鵝瘟弱毒疫苗或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的保護措施,暨雛鵝在出殼后即可皮下注射小鵝瘟弱毒疫苗(一般一次即可)或用小鵝瘟高免血清按規定的計量皮下注射,7~10d后再注射一次;來源不明無法確定是否免疫的雛鵝,一律采取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的方法來預防小鵝瘟發病,另外在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可容性粉提高免疫力。
控制好鵝舍的溫度、濕度、通風,及時清理糞便,定期消毒。
敦化市冬季有吃大鵝的飲食風俗,因此產生了不少飼養商品鵝的養殖戶,一般采取春、夏季進雛,秋末出欄的飼養方式。養殖量從100~1000只不等,這樣的養殖戶雛鵝來源各不相同,在小鵝瘟防治上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序,有的打疫苗預防有的用高免血清預防。但不論哪種方式都是沒有確切的依據。理想的預防應是在引進雛鵝后進行小鵝瘟抗體實驗室檢測,根據抗體的水平來制定防治措施。目前養殖戶沒有這種科學的意識,為保險起見,一律采取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的方法來預防小鵝瘟的發病,另外在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可容性粉提高免疫力,因此,防治成本增加。我們應引導養殖戶選擇正規的孵化場(這些場應該管理到位、防疫切實)進雛,結合依據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小鵝瘟的科學防治。
婁建寶,男,大學本科,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基層動物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