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曉花
(青海省久治縣白玉鄉獸醫站814477)
青海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保護及改善草原生態環境是一項重要工作。近幾年畜牧業產業化因為其發展速度較快,對草原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所以有必要對畜牧業產業化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探析[1]。
因為畜牧業產業化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過度放牧現象造成草原生態環境惡化加劇。像草地退化嚴重、草地沙化,草原鼠害嚴重,頻繁發生沙塵暴等。在草地退化現象不斷加劇的同時,草地涵養水分的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氣溫不斷升高,使水分蒸發量增加,而降水量又在不斷減少,使冰川后退,降低河流徑流量,且出現水流斷流及地下水位下降,進而使農村牧區草場出現干旱缺水現象。另外,生物多樣性會受到嚴重破壞,減少天然草地野生物種群數量,一些珍貴物種也面臨著滅絕威脅,很多藥用植物也在退出人們視線。
青海地區在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長時間將傳統畜牧業當做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所以在某種層面上較為依賴單一的動物性產品輸出,這種現象造成資源過度消費,像掠奪草地及砍伐森林等。再加上青海農村牧區在基礎設施以及社會事業發展方面較為滯后,使草原資源優勢,包括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等不能和畜牧業這樣的產業結合在一起[2],不能充分發揮草原資源的利用價值,難以獲得較好的綜合利用效益。
草原生態環境惡化是造成畜牧業產業化難以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時也使青海地區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要想保護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首先就要控制減少草原上的放牧牲畜,實現退牧還草。但因為牧區人口逐漸增多,所以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將以草定畜作為確定草原人口承載能力的評定標準,以此來落實以畜定人合理安置人口的工作。另外,政府方面應出臺并執行各項措施,禁止開墾草原現象的發生,嚴格執行《草原法》,用法律來落實保護草原的工作。同時還應該做好草原畜牧業科技投入方面的工作,進行牧草及家畜品種的改良工作,使草原畜牧業工作轉變為以科技來提高單產水平的工作。
要保護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針對牧區輕度退化的草地可以采取圍欄封育的措施,以階段性休牧方式使草地壓力得到緩減;而針對中度退化的草地,可以采取長期封育措施,保證草地得到充足的休養機會,使植被的生長得到逐漸恢復;對于重度退化甚至沙化的草地,需要采取草地改良措施,進行半人工草地建設;退耕地和難以進行植被恢復的草地恢復建設工作,需要進行高產優質人工草地建設,使牧草產量得到提高;若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應采取生態移民措施。另外,在農村牧區應該根據當地具體情況進行優質人工草地的建立,以此來增加牧草產量[3]。在旱作條件下,單位面積的人工草地產草量相較于天然草地產草量,一般都要增加4倍左右,若條件允許能進行灌溉,產草量能增加7~10倍,且飼草質量也能得到明顯提高,對冬春季節飼草不足問題進行切實解決,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因為災害影響牲畜發展的問題。在具備水肥條件的地區開發青貯玉米以及飼料高粱等高產飼料地,使之呈現規模化,能有效提高經濟效益以及草原環境生態效益。
保證草原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并不是對某種資源進行維持和恢復,更需要通過人的干預或者利用自然界本身的力量來促進自然平衡,以此來為人類社會長遠發展中的經濟以及環境利益做出貢獻[4]。草原資源是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前提,改良治理草原環境是產草量得到切實提高,使牧草品質得到改善的關鍵,因此恢復建設草原生態需要實現系統的良性循環及草原畜牧業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
[1]姚春玲.畜牧業產業化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北方經濟,2014(2):9-11.
[2]李志剛,劉傳玉.甘肅省河西民族地區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5,25(1):97-100.
[3]阿古拉.發展知識密集型草產業是解決舍飼禁牧、畜牧業產業化的關鍵所在[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1):56-57.
[4]張平軍.臨夏州生態環境與畜牧產業化發展-甘肅草原生態建設與畜牧業發展調查的分類研究(之九)[J].甘肅畜牧獸醫,2014(10):3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