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勝(江蘇省常熟市古里動物防疫站 215500)
肉羊飼養期間經常會感染疫病,病患后會導致肉羊生產能力降低,需要飼養戶科學應用疫病綜合防控方式,增強肉羊疫病抵抗能力,減少經濟損失,以此提高飼養戶經濟效益,增強飼養戶的競爭能力。
在不同飼養模式之下,肉羊疫病呈現不同特點,主要為散養模式疫病特點、舍飼模式疫病特點、半舍飼模式疫病特點等,需要對其進行全面分析。
我國肉羊飼養過程中,肉羊價格持續上升,且飼養效益較為良好,使得散養農戶的積極性逐漸提高。然而,散養模式下,肉羊活動范圍較廣,且接觸到的物種很多,這就導致發病率增高,疫病病源豐富,導致散養戶受到嚴重威脅。在肉羊散養期間,很容易出現食草中毒現象,夏季與秋季肉羊散養期間,放牧過早會導致肉羊采食含水量較高的飼草,出現嚴重的疫病現象。地理位置因素影響下,肉羊很容易感染營養代謝疫病,導致其機制健康受到嚴重損傷[1]。在肉羊散養期間,寄生蟲疫病較為普遍,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管理與控制。季節交替期間受晝夜與時間段溫差的影響,可能受到應激,影響感染各類疫病。如果不能保證飼料供給充足性,難以滿足肉羊營養需求,將會導致肉羊健康受到嚴重影響。例如:某區域在2016年6月份調查中,肉羊散養危害最為嚴重的疫病為羔羊痢疾疫病、腸道線蟲疫病、羊消化道線蟲疫病等,嚴重影響飼養戶的經濟效益,不能滿足相關規定。另外,在肉羊飼養中,炭疽病也是散養模式中危害較為嚴重的疫病之一,不僅影響肉羊機體健康,還會導致牧民健康受到損害,屬于 “人畜共患”疫病,需要予以足夠重視,按照相關規定對其進行處理[2]。
在我國主張退耕還林、禁牧還草事宜中,肉羊舍飼飼養模式受到廣泛重視,然而,一些農戶在舍飼飼養期間不注重肉羊飼養規模,不能按照相關規定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在設備簡陋的情況下,不僅會降低飼養效率,還會導致疫病逐漸嚴重。規模化舍飼模式的應用,是我國肉羊產業的主要發展模式之一,雖然可以對肉羊疫病進行統一防控,但在規模逐漸增大的情況下,飼養密度也會逐漸增大,導致疫病防控工作效果降低,不能滿足相關工作要求。例如在肉羊集約化與規模化飼養過程中會導致嚴重的呼吸道傳染疫病,尤其在飼養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下,難以保證肉羊機體的健康性[3]。同時,如果不能保證舍飼中羊舍地面的干燥與清潔,會引發肉羊腐蹄疫病,難以提升飼養戶的經濟效益,影響飼養戶的穩定發展。在北方肉羊飼養中,由于冬季天氣寒冷,很容易發生通風與保溫矛盾問題,一些飼養戶在保證通風良好的情況下不能做好保溫工作,在保證溫度符合相關規定的情況下不能做好通風工作;在南方肉羊飼養的過程中,由于天氣較為潮濕、溫度較高,很容易出現飼料霉變等問題,導致肉羊食用飼料之后出現霉菌中毒現象,影響飼養戶的經濟效益[4]。
半舍飼模式就是飼養戶在白天對其進行散養,夜晚利用舍飼方式補充飼料,保證滿足肉羊對于營養需求。當前,我國很多農戶都要使用半舍飼方式飼養肉羊,且取得良好的經濟成效,增強飼養效果,可以通過短期半舍飼育肥方式增加經濟收入,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保護草地與林地,滿足國家對于生態環境的要求,同時還能促進肉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逐漸提高其工作效果。
我國實際發展過程中,飼養戶需要做好肉羊疫病的綜合防控工作,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創新工作形式,利用科學的管理方式,控制肉羊疫病,降低肉羊飼養造價,提高飼養戶經濟效益。
第一,需要根據肉羊飼養要求,將疫病預防作為主要工作,遵循相關原則,開展管理工作。在疫病防控期間,需要對飼養環境進行消毒管理,科學應用先進的消毒方式,為肉羊生長營造良好環境,以免出現疫病蔓延的現象。
第二,加大建議工作力度,做好免疫工作,以免將疫病傳染給人類,在此期間,要定期開展免疫接種工作,增強肉羊疫病抵抗能力。同時需要發揮疫苗免疫作用,根除病原體,例如在肉羊感染寄生蟲疫病時,利用藥浴方式或是羊舍藥物方式對其進行處理,提高肉羊疫病防控能力。
第三,做好管理工作,在牧民放牧期間對其進行全面的管理與控制,在牧草管理情況下,減少中毒問題,提高肉羊健康程度。同時,在肉羊實際飼養與管理期間,需要為飼養戶樹立正確的觀念,利用科學方式提高肉羊飼養成效,以免出現疫病問題。
第四,肉羊疫病綜合防控期間,飼養戶需要按照相關要求,創建完善的管理方案,做好保溫與通風工作,尤其在溫差較大的季節中,需要減少肉羊的飼養密度,提高通風效果,且需要滿足相關溫度需求,提高飼養成效,滿足相關規定。
第五,在應用半舍飼飼養模式過程中,需要兼顧散養與舍飼兩點飼養模式,但在兼顧飼養模式優點的情況下也會產生一些缺點,無法保證工作效果,影響疫情監控工作可靠性。春季需要重視肉羊的機制健康性,利用科學方式對其進行飼養。秋季需要重視肉羊體重,做好增重工作,按照相關要求開展配種與冬儲工作,提高其工作效果。冬季需要保持肉羊體重,做好孕羊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其工作成效,使其可以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總而言之,飼養戶需要利用科學的飼養方式開展相關工作,做好草地自我更新防護工作,按照相關要求發揮半舍飼飼養模式的應用作用,增強其工作效果,明確各個機構的工作職責,優化其工作體系。
第六,肉羊舍飼期間,羊舍光線與光譜組成中沒有紫外線成分,然而,紫外線可以促使肉羊皮膚中7-脫氫膽固醇轉變成為VD3,增強肉羊對于鈣元素的吸收能力,因此,在長期舍飼情況下,光線中缺乏紫外線成分會導致肉羊感染軟骨疫病,影響肉羊機體健康。同時,在舍飼期間,羊舍的通風效果如果不能滿足相關規定將會導致有害氣體濃度逐漸增高,無法保證有害氣體的流通與清除,例如羊舍中存在氨氣與硫化氫有害氣體,或是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有害氣體,導致出現嚴重的問題。對于氨氣而言,長期作用下會導致肉羊疫病抵抗能力降低,采食量逐漸減少,體重明顯減輕,且生產能力不能滿足相關要求,導致飼養戶經濟效益下降[5]。硫化氫會對肉羊黏膜產生刺激性影響,引發眼角膜炎、鼻炎等疫病,在硫化氫氣體與三價鐵相互結合之后,導致肉羊出現缺氧現象,濃度過高會引發呼吸中樞麻痹等現象,甚至導致肉羊窒息死亡,同時,在硫化氫氣體影響下也會導致肉羊疫病抵抗能力減弱,不能滿足相關飼養要求。對于一氧化碳而言,濃度過高會導致肉羊氣體與肉羊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相互融合,血液缺乏氧氣運輸能力,甚至會出現中毒死亡的現象,不能保證飼養效果。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導致肉羊疫病抵抗能力逐漸減弱,無法按照相關要求提高肉羊機體能力。羊舍溫度與灰塵較多會導致肉羊感染呼吸道疫病,治愈難度較高,影響程度較強[6]。因此,在肉羊飼養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做好通風工作,按照工作要求等,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減少有害氣體。
在不同飼養模式下,肉羊飼養過程中疫病特點存在差異,相關機構需要對其進行綜合防控管理,創新工作形式,提高疫病防控效果。
[1]李燕.不同飼養模式下肉羊疫病特點及綜合防控[J].農家致富顧問,2016(4):26-27.
[2]李立虎.安徽省肉用山羊重大疫病的防控技術[J].農業災害研究,2015,5(10):24-28,34.
[3]張映紅,楊光,崔玉林,等.喀斯特山區肉羊舍飼規模飼養配套技術研究[J].草業與畜牧,2014(4):36-39.
[4]王澤洲,張永寧,吳宣,等.四川羊病防治中的主要問題、羊病流行特點及綜合防治[J].畜牧獸醫雜志,2014,33(1):126-129.
[5]黃椏鋒,陳俊,張子軍,等.南方草地生態移動牧場設計及其適用性研究[J].家畜生態學報,2014,35(4):67-73.
[6]張映紅,楊光,崔玉林,等.喀斯特山區肉羊舍飼規模飼養配套技術研究[J].湖北畜牧獸醫,2013,3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