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珍(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侯鎮畜牧獸醫工作站 262724)
仔豬致病性大腸病主要是由一定血清型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初生仔豬的急性、致死性腹瀉病。主要以排出黃色黏液性稀糞和急性脫水、消瘦、高致死率為特征。管理不善,環境溫度低,舍內衛生條件差時易感。當仔豬感染致病性大腸病主要表現為精神委頓,不食或少食,常有嘔吐,出現水樣或糊狀、黃白色或暗黑色下痢,快速脫水等,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嚴重危害著我國養豬業的發展。
某養殖場產房內15日齡的仔豬出現嚴重腹瀉。15日齡的仔豬主要拉有灰色或黃色水樣糞便、白色或黃色,15日齡的仔豬腹瀉的仔豬明顯消瘦,發病率為36%,死亡率13%。
15日齡的仔豬突然出現食欲減退、精神萎靡,嘔吐出白色的乳塊,嚴重腹瀉下痢,排出惡臭的、呈黃色水樣糞便,糞便呈灰色或黃色水樣糞便、白色或黃色,個別仔豬有明顯神經癥狀,15日齡的仔豬病豬出現的3d后,出現嚴重的死亡,有個別仔豬出現消瘦死亡。
病死仔豬剖檢后,肝臟出血、充血,呈紫黑色,并伴有水腫,有的肝葉出現大小不一的白色壞死灶;腎臟表面形成出血斑,出血;病死仔豬胃底部、明顯鼓脹、仔豬胃壁變薄,病死仔豬的胃含有大量白色和黃色凝乳塊,腸黏膜出血,變薄,有的腸段已經透明,里面含有惡臭黃色的液體。
無菌采集病死死亡肝臟、脾臟、淋巴結器官接種與伊紅美藍培養基養基上,37℃恒溫培養12h,挑取單個優勢菌落接種革蘭氏染色鏡檢。結果顯示,從病死仔豬體內分離菌株在伊紅美蘭培養基可見邊緣光滑整齊、濕潤的、帶鐵銹黑色菌落,革蘭氏染色呈兩端鈍圓陰性桿狀菌,與報道大腸桿菌培養特性和形態特征一致。分離菌株生化特性能分解麥芽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和阿拉伯糖并產酸產氣,吲哚和甲基紅陽性,V-P試驗呈陰性。與大腸桿菌的生化特性一致。通過對腹瀉病死的仔豬通過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查等,確定引起仔豬腹瀉致死的病原為大腸桿菌感染。
針對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仔豬腹瀉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減低仔豬對該病的發生,提高仔豬的成活率。
仔豬豬舍環境溫度是養好仔豬關鍵,其中,仔豬豬舍溫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仔豬豬舍溫度的高或低可引起仔豬腹瀉,注意仔豬的躺臥姿勢;如果仔豬擠在一起是冷的表現,應該調整豬舍溫度,如果仔豬散開躺臥,溫度適宜;當豬舍溫度過高時,仔豬一般散開躺臥,但頭部向著有風的保溫箱口地方,由于白天與夜間溫度不同,注意晝夜溫差,一般晚上溫度比較低,應注意仔豬保溫。白天溫度較高,適當降溫,根據仔豬適宜溫度進行靈活調整,減少應激因素,減少腹瀉的發生。
當母豬患有乳房炎時,母豬奶水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仔豬吃到患有母豬乳房炎奶水,感染病原菌出現嚴重腹瀉,引起嚴重的死亡。飼喂哺乳期的母豬,由于飲水不足或營養不平衡等均會導致母豬奶水會過濃綢或某些成分過高,仔豬吃到奶水容易引起仔豬腹瀉。
環境條件是引起仔豬腹瀉主要因素,由于環境改變導致仔豬不適應周圍環境導致引起抵抗力降低,引發病原侵入機體造成;引起仔豬嚴重的腹瀉,對于仔豬豬舍嚴格進行消毒,當母豬上床前,對母豬糞便進行清理,并用消毒液進行消毒,產前母豬乳頭孔進行消毒。仔豬環境要干燥,尤其是剛出生的仔豬最怕潮濕,仔豬豬舍環境潮濕易引起仔豬的溫度不適應,導致抵抗力降低,引起仔豬嚴重腹瀉。應該注意保持仔豬豬舍的干燥環境,溫度適合,加強通風,舍內使用生石灰干燥劑,保持仔豬豬舍的干燥環境,有利于降低仔豬的腹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