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椿堯(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畜牧技術推廣站 743000)
鏈球菌是常見細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空氣、水、土壤、動物機體、糞便、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等處都存在本菌,動物和人都可發生感染。羊感染后以敗血癥表現為主,造成的損失較大,下面就本病的防治與大家交流。
鏈球菌革蘭氏染色呈陽性,球狀或橢球狀,直徑在0.4~2.0μm之間,串珠狀排列,如一條鏈,故得名鏈球菌,鏈的長短與菌體種類、生長環境都有關系,惡劣環境下不形成芽孢,無鞭毛,不運動,剛培養的菌體可形成莢膜,隨著培養時間延長,莢膜消失。人常因食用被污染的乳制品、肉制品而感染,可在12h之內表現癥狀,由于膽汁對其有抑殺作用,故經口感染的病人癥狀表現輕微,多數為惡心、嘔吐,輕度腹瀉,正常情況下無需用藥治療便可康復。
羊鏈球菌病以敗血型鏈球菌感染為主,病原歸屬于C群的馬鏈球菌獸疫亞種,綿羊易感性最強,山羊次之,病羊和帶菌的羊是主要傳染源,通過接觸傳播、共用器械傳播和呼吸道傳播,寒冷季節流行較為嚴重,尤其是每年的1~4月份,老疫區因羊群有一定抗體,發病率較低,新疫區容易造成流行,發病后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可達90%以上。
本病潛伏期長短不一,短則2d左右,長的可達10d以上。根據臨床發病緩急,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
急性型感染的病羊潛伏期短,發病前無明顯癥狀,之后體溫突然上升,可達41℃以上,食欲廢絕,精神萎靡,常獨臥一角,或垂頭呆立,眼結膜發紅、流淚,嚴重者可流出膿性分泌物。呼吸困難,鼻腔分泌物增多,鼻孔處常黏附大量塵埃;口腔流涎,咳嗽,懷孕母羊可發生流產,病程1~3d,治療時間短,部分羊甚至無任何癥狀就突然死亡。
亞急性型病程可持續1周以上,有較長的治療時間,病羊表現體溫上升,食欲下降,但不廢絕,反芻不規律,喜臥,不愿走動,共濟失調,疾病后期機體消瘦,呼吸困難,咳嗽,最終衰竭而死。
慢性型病羊主要表現低熱,有呼吸道癥狀,但不如急性型強烈,病程可達1月以上,如果及時治療,治愈率較高,但如果慢性拖延,最終會衰竭而死,疾病后期病羊極度消瘦,有些羊甚至伴發關節炎而影響走路,經常掉群。
對病羊尸體進行剖檢,可見病羊全身臟器廣泛性出血,肝臟腫大,缺血,呈土黃色,質脆,表面有出血點,膽囊腫大,可達正常的2倍以上,膽汁外滲,將周圍組織染綠;淋巴結腫大,切面緊張,出血嚴重;呼吸道黏膜紅腫,出血;肺水腫,小葉間質增寬,表面分布著大量壞死灶,有些發生實變;氣管中有時會出現帶血液的黏液分泌物,胸膜腔和腹膜腔積液,心臟出血,心功能衰竭;腎臟出現軟化,容易變脆,包膜粘連,不易剝離,表面可見出現點,發病時間久的病羊,腹腔中可見到纖維素性滲出。
診斷本病常用的方法是細菌分離鑒定法,本方法比較簡單易學,投入小,適用于基層,用無菌棉簽擦拭鼻黏膜,或從病羊尸體的肺組織、肝組織中取病料,在血清培養基上劃線,如果長出鏈球菌菌落,且顯微觀察符合鏈球菌特征,代表有鏈球菌感染。此方法診斷多依靠經驗,對操作者無菌操作水平要求較高,無法進一步鑒定血清型,故在此基礎上,人們又建立了多種診斷方法,有生化鑒定法、PCR法、Elisa法等,使本病的診斷效率和準確率大大提高。
預防本病主要從強化管理、加強消毒和疫苗免疫3方面著手。
牧羊群放牧時不要和其他羊群混群,配種最好選擇商品精液人工輸精或用自家種公羊配種,禁止外來羊配種。加強人員管理,定時定量飼喂,防止羊群出現應激。注射藥物時,最好一只羊一針頭,禁止一針頭多只羊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羊群中出現疑似病羊時,第一時間隔離治療。
消毒是控制疾病傳播的重要途徑,鏈球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并不強,病羊活動場地要經常在太陽下暴曬,羊舍至少每周2次大消毒,消毒前將糞便清理干凈,帶動物消毒時可選用苯扎溴銨溶液,羊舍環境可噴灑來蘇兒或使用過氧乙酸消毒,禁止活羊運輸車隨意進出羊場,消毒后要對結果評估,以便隨時調整消毒方法。
鏈球菌血清型眾多,但羊常感染敗血性鏈球菌,疫苗可選擇本類型的血清型進行免疫。免疫過后,有條件的大型羊場可定期采集血液,監測抗體產生效果,抗體滴度是否滿足要求等,必要時進行補免。
治療本病首選抗生素,據臨床報道,青霉素類和頭孢類抗生素對本菌敏感度較高,其次為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和氯霉素類,使用藥物時盡量選擇注射給藥的方式,禁止口服,注射用氨芐西林鈉、頭孢喹肟注射液、頭孢噻呋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等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