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彬楊琦
(1,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普文鎮畜牧獸醫站 666102;2,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666100)
絲狀霉形體山羊亞種作為本病的病原,為霉形體科霉形體屬,革蘭氏染色呈陰性。該菌作為專性需氧菌,在血液或血清瓊脂經數天培養后可見菌落生長,而在普通培養基中不生長;該菌對理化作用沒有較強的抵抗力,0.5%石炭酸、0.1%福爾馬林可將本菌滅活。
(1)本病發生與流行同羊的年齡、性別和品種沒有較大的關系,相同品種的羊群中,體質弱、年齡大的羊只相對而言有較高的患病率。病原體主要存在于病畜肺組織、胸膜滲出物和縱膈淋巴結中,呈急性和慢性經過,有很高的病死率。
(2)本病有極強的接觸傳染性,主要經羊群間直接接觸或空氣飛沫通過呼吸道傳染,常呈地方性流行。本病的誘發因素包括飼管條件差、飼養擁擠、營養缺乏、潮濕寒冷等。
(3)本病多發生于冬末初春季節,該時期氣溫較低,環境潮濕寒冷,加之青貯飼料匱乏,羊只抵抗力下降,極易感染傳染性胸膜肺炎。
病畜體溫高達42℃,呼吸急促、困難,食欲廢絕,咳嗽,有漿液血性鼻液流出,叩診肺部濁音顯著,隨病程發展,病畜呼吸極度困難,臥地不起,目光呆滯,黏膜組織充血顯著,發紺,最終窒息而亡,病程短則12~24h,通常為2~3d。
病畜體溫高呈稽留熱,厭食,初期咳嗽短而濕,繼而轉為干而痛苦,鼻涕初為漿液性,繼而轉為鐵銹色膿性,附著在病畜鼻腔和上唇;觸壓胸壁,病畜疼痛,呼吸困難、眼瞼腫脹,有泡沫狀唾液從口腔流出,腰背拱起,頭頸伸直,腹肋緊縮,妊娠母羊出現流產;病畜最終極度衰弱而亡,病程通常為 5~10d。
病畜全身癥狀不明顯,時而咳嗽和流鼻涕,被毛粗亂無光澤,體質弱,若飼管不善,機體抵抗力降低,同急性病畜接觸,極易復發或產生并發癥而快速死亡,病程通常為2~3周。
對病死羊進行剖檢可見一側肺出現顯著的肝樣病變,縱膈淋巴結、支氣管淋巴結腫大,肺臟呈灰紅色,切面大理石樣;肺小葉間質增寬,有顯著界限;胸膜增厚,與胸壁發生粘連;部分病例肺膜、胸膜和心包發生粘連,胸腔有大量積液呈黃色[1]。
采取病死羊鮮血、肺和胸腔滲出液制成涂片,美藍染色鏡檢可見多形態(球狀、絲狀或桿狀)菌體,革蘭氏染色呈陰性,著色不佳。
采取病死羊肺和胸腔滲出液作為病料接種于鮮血瓊脂培養基,于37℃培養24~48h可見半透明菌落呈微黃褐色,中心突起呈煎蛋狀,革蘭氏染色呈革蘭氏陰性,細小的多形體菌體。
根據病原學、流行病學,觀察臨床癥狀、剖檢病變,結合實驗室檢查能夠確診本病。
對未患病羊群進行山傳苗緊急接種,防止羊群與患病羊接觸而感染;①早上給病羊肌注磺胺嘧啶鈉注射液,晚上肌注替米考星,采用雙黃連注射液稀釋頭孢噻呋鈉,于早上肌肉注射給病羊一次,晚上采用紅霉素進行肌肉注射,連用3~5d。②采用鹽酸林可霉素,按0.1ml/kg體重肌肉注射,1次/d,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黃芪多糖粉劑。③嚴重病例,可采用滅菌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稀釋為5%溶液,給病羊一次靜脈注射[2]。
加強羊群飼養管理,合理安排羊只密度,尤其在寒冬和初春時節,做好羊舍保暖工作,夏季要做好羊舍通風換氣,羊糞及時清理,制定嚴格的消毒制度,飼喂營養成分均衡,避免飼喂霉變飼料,同時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確保羊只生存環境優良,此外,可在飲水中添加鹽酸環丙沙星供全群飲用;堅持自繁自養,對新引進羊只要隔離觀察至少一個月,確認健康方可混群飼養。
[1]傅生芳,陳懷濤,常惠蕓,等.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學診斷[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5(3):302-305.
[2]馬殿峰.絨山羊胸膜肺炎的防控[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