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
(新疆烏蘇市草原工作站833000)
芻議草原蟲害生物及生態治理措施
烏蘭
(新疆烏蘇市草原工作站833000)
隨著綠色植保理念的深入推行,草原蟲害問題受到人們廣泛關注,草原蟲害的治理工作不僅是保護草地資源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環境友好型社會創建的關鍵。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草原蟲害的生物及生態治理措施進行分析。
草原;蟲害;生物治理;生態治理
近些年,伴隨草原蟲害的頻繁出現,如果仍通過以往的化學措施進行防治,勢必會造成環境污染、引發視頻安全問題,所以需要針對草原蟲害問題采取生物治理、生態治理措施,以保障草原的健康發展。
在草原蟲害治理問題上,治理技術的優勢較為突出,可使蟲害繁衍得到抑制,同時不會造成污染,且治理上的支出比較低。生物治理及生態治理技術主要包括以下3種:第一,蝗蟲殺蟲真菌技術。這種技術是從近二十種綠僵菌中選出具備較強毒力和致病力的綠僵菌對蝗蟲進行治理,經過實踐研究顯示,經過此技術治理后,蟲口減退率超過80%,并且最終防治效果也可以達到75%以上[1]。第二,天敵飼養繁殖技術。此種治理技術主要針對草原中最常見的蟲害——草地螟,草地螟頻繁出現在農牧交錯區域,嚴重損害農牧業生產,以草地螟出現特點為依據,通過對其寄生性天敵的人工繁殖,再與誘劑相結合,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以往化學性質的防治措施被取代,且治理效果良好。第三,牧雞減蝗技術。此種治理技術不僅成本低、無污染,還具備防效高、見效快的特點,在草地資源、草原退化、草原蟲害等問題的保護、控制以及治理工作上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來,草原蟲害問題愈發嚴重,草原放牧業受到嚴重影響,因此,蟲害治理刻不容緩。除生物治理及生態治理技術的有效、合理應用之外,還應做好相關治理措施的宣傳工作,通過廣播、報紙、電視以及網絡等傳播途徑對其進行大范圍的深入宣傳,使廣大牧民充分認識到生物治理及生態治理的重要性,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理工作,將生物治理措施和生態治理措施落實,為草原蟲害治理工作貢獻力量[2]。另外,還應對廣大農牧民測報員進行預測預報的培訓,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確定蟲害治理工作的側重點,并成立培訓班,培訓蟲害分類、檢測技術、治理技術等相關知識,確保廣大牧民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不同蟲害的對應治理技術,使生態治理及生物治理模式得到大范圍應用與推廣。
在防治草原蟲害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草原保護工作,由于草原保護項目比較多,需要做好規劃工作,有效落實各項保護措施。針對出現退化趨勢的草場,應避免再放牧,并加強翻耕和補種工作,同時注意必要的施肥和灌溉,使草場生產力得到恢復。針對未出現退化趨勢的草場,應形成一系列保護計劃,如輪牧計劃、休牧計劃、禁牧計劃等,為草場的生長和發育留出足夠時間,必要情況下可通過架設圍欄的方式保護草場。重視保護常見蟲害的天敵,保證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降低蟲害出現幾率,避免其破壞草原。
針對蟲害出現的頻繁區域,可建立專業化治理隊伍,做好防鼠、防蟲、防火工作,并不斷強化應急專業隊伍的實戰演練和知識教育,使其成為具備多種能力與專業素質的防治隊伍。與此同時,應重視蟲害的生物、生態治理相關基礎設施,如機械、藥物、儲備庫等,為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設備支持,保障治理工作的高效、順利進行,盡量節約防治時間和成本。
草原蟲害問題相當嚴峻,這不僅關系到草原資源,同時也與放牧業生產息息相關。對于此,為避免污染環境,可采用生物治理、生態治理的措施和技術進行治理。從生物及生態治理技術的推廣、生物及生態治理措施的宣傳、做好規劃工作、建立專業隊伍等方面出發,使草原蟲害得到有效消除,同時對草原退化進行控制,使草地資源得到保護,草原得以良性循環和發展。
[1]格希格都仁.鼠蟲害連年發生草原生態持續惡化[J].農業與技術,2015(14):250.
[2]茍存瓏.草原蟲害的生物及生態治理[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