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國
(寧夏靈武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751400)
肉牛養殖節本增效技術示范主要經驗和做法
徐正國
(寧夏靈武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751400)
近年來,肉牛養殖生產成本持續攀升,畜產品價格 “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雙重擠壓不斷加劇,肉牛養殖增收增效形勢日益嚴峻。為了充分挖掘生產潛力、降低養殖成本,全面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推動節本增效已勢在必行。
截止2015年年底靈武市全市肉牛飼養量達到5萬頭,已建成規?;膛pB殖場12個,年出欄肉牛3.6萬頭,產值2.8億元,占全市畜牧業產值的22%以上。靈武市按照 “主攻單產、提高品質,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工作思路,靈武市遴選10個肉牛養殖場開展節本增效示范,主推5項肉牛生產節本增效技術,實行一場一策,對標管理,加快先進實用技術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廣應用,提升肉牛精細化飼養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水平和綜合效益。
(1)健全組織機構。農牧局成立節本增效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監督檢查,以畜牧技術推廣服務部門為技術依托單位,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2)及時召開節本增效現場會,做好示范作用。農牧局、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時召集各示范點負責人、技術人員現場觀摩會,讓示范點現身說法,介紹自己的節本增效取得經驗和做法。
(3)明確落實責任制。落實示范場主體責任,選派技術人員包點到場,分類指導,制定示范點建設方案,明確示范點目標任務,推廣對標管理,管理人員、目標任務上墻,加強對示范點的指導,確保示范效果。
(4)推行績效考核。年初有目標,年終有考核,由農牧局、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成考評小組對所有示范點進行考核,對考核靠前的示范點予以獎勵性補貼,不合格示范點取消示范點資格。
(1)推廣肉牛雜交改良和高效繁殖技術,提高生產性能。以西門塔爾、安格斯為主導品種,對現有西門塔爾改良牛和秦川?;A母牛群體進行雜交改良,提高個體生產水平,縮短飼養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加強精細化飼養管理,推廣母牛低成本養殖。推廣母牛低成本養殖技術,優化配制經濟日糧,既使母牛保持適度的膘情、保證胎兒正常發育,又使母牛能正常產犢和哺乳,通過營養調控使產后母牛盡早恢復體況,適時配種,確保一年一胎。
(3)加強犢牛培育,提高犢牛成活率。在肉牛繁育場推行新生、哺乳和斷奶3階段飼養管理模式,示范應用犢牛護理、早期斷奶和隔欄補飼等技術,提高犢牛成活率,提早1~2月斷奶,促使犢牛瘤胃發育,為后期育肥打下堅實基礎。
(4)推廣肉牛快速育肥技術,提高出欄率。一是把好選牛關,從品種、年齡、性別、體重等方面選擇架子牛進行育肥。二是把好飼養管理關。采用分段育肥方式,根據不同生長階段科學配置日糧配方,定時定量進行飼喂,適宜體重及時出欄。
(5)推行全混合日糧飼養,降低飼料成本。根據肉牛不同生長階段營養需要和飼養方案,將粗飼料、精飼料和各種添加劑進行充分混合,調制成營養相對平衡的全混合日糧對肉牛進行飼喂。
養殖場制定節本增效實施方案,建立完善生產記錄檔案,定期對生產指標分析,養殖場精準化管理意識得到轉變。經農牧局考核小組對10個肉牛養殖示范點進行考評科技示范場平均指標達到:受胎率>85%;母牛產犢間隔<13.5月;犢牛成活率>90%;繁殖成活率>75%;西門塔爾公犢牛4月齡斷奶重>140kg;1~2歲肉牛育肥期日增重>1.6kg,育肥肉牛18月齡出欄活重>560kg。
推廣肉牛雜交改良和高效繁殖技術、母牛精細化飼養管理、犢牛早期斷奶培育技術、肉??焖儆始夹g、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得到有效應用。
(1)全年引進發放優質肉牛凍精2000枚,改良肉牛1000頭,為養殖戶增收71.25萬元。
(2)推廣母牛低成本養殖技術,通過調整飼料配方母牛日頭均節約飼養成本2.2元,頭均年節約成本600元左右,示范牛群節約成本30萬元左右。
(3)提高犢牛成活率,犢牛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提早犢牛斷奶時間30d,縮短產犢間隔,母牛年節約飼養成本240元左右,示范牛群節約成本7萬元左右。
(4)應用育肥??焖儆始夹g,育肥牛日增重由1500g增加到1600g,頭均日增效2.4元左右,頭均增效200元左右,示范牛群節約成本40萬元左右。
(5)推廣應用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節約飼草料和人工費用,每頭牛日均節約飼養費用1.2元左右,示范牛群節約成本90萬元左右。
(1)由于靈武市肉牛規?;B殖起步較晚。肉牛優良品種不足,對肉牛各個階段生長發育營養需求、飼草料營養成分缺乏了解,飼草料配制缺乏科學依據,沒有標準,不進行成本核算,精細化管理不足,應加強科技知識培訓。
(2)部分科技示范場重視硬件設施投入,輕視科技裝備、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應用、專業技術人員配備等軟件設施投入不足,難以適應當前專業化、精細化發展要求,指導示范場提高對技術裝備、人員的配置。
(3)肉牛養殖市場信息閉塞不暢,部分養殖戶只能以身邊和周圍養殖戶交流養殖信息,對新品種、新技術獲取渠道太少,信息可靠性、時效性差,應加強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