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琴
(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管理局動物衛生監督所154000)
畜禽養殖造成環境污染控制措施
周祝琴
(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管理局動物衛生監督所154000)
作為帶動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畜禽養殖業獲得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廣,發展極為迅速。但養殖業的發展特別是規?;l展,導致糞便大量堆積,成為區域環境的主要污染源,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本文就防治畜禽養殖的環境污染策略展開論述。
畜禽養殖;環境污染;防治策略
截止2016年,中國畜牧業已經維持10年的高速增長,增長率保持在5~10%之間,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顯著。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畜禽養殖場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畜禽糞便排放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目前,超過93.7%的畜禽養殖場未經過環境影響評價,超過65.4%的養殖場沒有制定和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根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畜禽糞便量就多達23億t,是工業廢棄物的3.2倍,造成極大的環境問題。
一般來說,畜禽糞便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材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極為廣泛。然而,隨著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和規模擴張,造成區域內的棄耕現象極為普遍,當糞便產出量高于農耕消耗量時,畜禽糞便將大量堆積,造成糞便降解不完全的問題,生成惡臭物質和有毒物質。此外,當前畜禽養殖的飼料摻有大量添加劑,導致土壤重金屬含量增加,抑制農作物生長。
根據測定,畜禽糞便的化學需氧量遠高于工業廢水的需氧量,導致水體中氧含量不足,抑制各類降解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導致水體水質持續惡化,造成水體大面積富營養化。
畜禽糞便如果不進行及時清理會發生不完全氧化,產生各類惡臭物質和氨等有毒氣體,散到空氣中形成污染源。此外,畜禽糞便中還殘存有大量致病菌,如果不對其進行處理,將逐漸傳播開,造成一定區域的環境污染。
當前,許多傳染病借寄生蟲病都是由畜禽傳染到人類,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而畜禽糞便中存在大量病原體和微生物,如果不加以處理,將隨著空氣、水體等蔓延,對周圍環境內的人和動物造成極大的感染風險。
當前許多養殖場為個人養殖場,存在證照不全的情況,游離于正常監管范圍之外,處于無人過問狀態,對于畜禽糞便的處理大多聽之任之,缺乏基本的處理措施,單純依靠自然降解進行糞便處理造成糞便堆積,成為環境污染的源頭。
規模化養殖場糞便清理工作是日常的重要工作內容,為實現清理高效化和保證清潔的效果,大多采取水沖式或水泡式進行清理,導致糞便與水混合,增加了后續的處理難度,造成液體滲漏,既影響糞便的肥力,又造成環境污染。
近些年,畜禽養殖業成為農村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在進行推廣過程中,大多將養殖經濟效益作為考慮的重點,沒有顧忌養殖的環境效益,導致養殖過程中對糞便處理缺乏關注,造成糞便處理的規模與養殖規模不匹配,處理技術簡單落后,設施也較為原始,造成糞便處理能力難以滿足養殖業的發展需求,造成畜禽糞便的積壓。
進行畜禽養殖的前期準備環節應該充分考慮養殖場規模帶來的糞便處理問題,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配備相應的糞便處理設施,與養殖主體建筑同時施工,經環評審議通過后方可進行養殖,以此避免養殖帶來的糞便污染問題。與此同時,還應對養殖基地的選址進行認真分析,避開人口密集區域,河流上游等,盡可能的降低污染傳播半徑。
飼料是畜禽養殖的重要內容,科學的配比既能保證畜禽生長所需的營養,又能大幅度的降低糞便中的蛋白質等有機物的含量,從而減低糞便處理的難度。此外,還應注意對飼料添加劑的選用,盡量選擇生物型飼料,從而減少糞便中的重金屬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