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軍(江蘇省常熟市支塘動物防疫站 215531)
規模羊場疫病綜合防制措施
曹學軍(江蘇省常熟市支塘動物防疫站 215531)
在社會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人們日常生活質量得以改善,同樣也提高對于肉制品的要求。為能夠不斷滿足當前人們對于肉制品的需求,肉羊養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養殖肉羊的過程中,不僅要貫徹落實集約化管理工作,同時也必須要有效地避免肉羊的各種疫病。為此,文章將規模羊場作為研究對象,闡述羊病綜合防制的方法,希望為羊場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同樣為國內肉類市場提供安全放心的肉制產品。
規模羊場;疫病;綜合防制;措施
目前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隨之加快,而在肉羊養殖方面,將集約化與規模化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內各個地區都已經構建規模化的養羊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養羊效率,同時,也使養殖戶能夠對養殖中的羊疫病進行統一性處理。當前,羊疫病具體表現在羊口瘡、焦蟲病與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等,如果規模羊場發生羊疫病,實際傳染的速度極快,最終增加養殖的經濟損失。為此,必須要這對規模羊場的疫病進行綜合防制,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羊養殖經濟效益。
在規模羊場發展過程中,對于地址選擇、布局以及功能區的設置等都已取得預期效果。但養殖戶在預防羊疫病方面的意識卻始終缺失。受傳統觀念影響,養殖戶只有在羊患病以后才會采取措施治療,所以,并沒有樹立防重于治這一理念[1]。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羊場消毒池等防疫設施都難以發揮自身功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規模羊場疫病防控風險系數。
現階段,大部分地區動物疫病防控部門都能針對本地常見的羊傳染病狀況來制定出詳細的羊場免疫程序,而最常使用的免疫疫苗就是羊痘疫苗與三聯四防苗等。然而,在免疫程序方面,更新速度相對滯后,及時性不明顯,絕大多數規模羊場受諸多因素影響而難以與自身實際相結合,所以,很難全面優化免疫程序,嚴重影響羊群的免疫效果。
在羊養殖行業經濟效益逐漸提高的背景下,很多外行將投資重點放在建場養羊方面。但因經營人員自身對于羊場疫病的防控知識與技術了解不全面,且嚴重缺乏風險意識,同時,很多規模羊場都未安排專業獸醫工作人員,最終無法貫徹并落實羊病的衛生防疫工作[2]。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動物防疫工作人員的知識體系不完善,無法靈活應用疫病防控的相關技術,未樹立羊疾病的防控理念,所以,對規模羊場的疫病防控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當下,大部分基層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對于重大的動物疫病防控及春秋防免疫特別關注。但由于在羊疫病綜合防制技術研究及人力物力投入方面十分有限,特別是在羊疫病檢測試劑方面的成果甚少,所以,嚴重影響基層羊疫病預防和診斷治療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規模羊場在地址選擇方面最好選在地勢高且平坦背風的位置,而且要向陽,水質條件理想。另外,羊場要與交通要道、村莊和其他養殖場遠離,與動物防疫條件的具體要求相吻合。在羊場內部應合理地設置生產區、生活區以及生產管理、隔離區,還有糞污處理區域等。盡量不采用單大棚大規模的養羊模式,對預防控制疫病十分不利,而且羊舍和羊舍最好設置防護帶。
在規模羊場中應推廣使用自繁自養的模式,盡可能落實全進全出制度。其中,應根據性別、年齡以及品種進行分群飼養,并且充分考慮群體的差異以及羊生長階段制定飼養的具體標準,有效地避免隨意更改,以免出現營養缺乏癥狀亦或是患有胃腸病[3]。對于母羊而言,應根據其空杯、妊娠與泌乳這3個階段進行飼養管理。
應針對羊品種的差異,年齡以及實際用途,向其飼喂全價配合飼料,必須要保證維生素、蛋白質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與羊的生長和發育需求相吻合。另外,要保證飲水的充足,水質要清潔且衛生。與此同時,將微生態制劑等綠色飼料添加劑適當地加入到飼料當中,能夠使羊自身的免疫能力與抗病能力不斷提高。除此之外,也可以適當地投入預防性藥物,有效地預防并控制羊疫病。
若必須要外購羔羊補欄亦或是種羊,一定要采取隔離飼養的方式進行觀察,不允許在疫區采購羊只。通常情況下,隔離的時間在1~2個月,在整個過程中,需要積極開展臨床與實驗室檢查工作,在確定羊只健康無疫病以后,應對其進行預防接種與驅蟲以及消毒工作,最終進入生產區域。對于批次和種源場都不同的羔羊,最好是分舍飼養,有效地降低疫病傳染的風險。
通過接種疫苗可以使羊本身對于疫病的免疫力提高,減少羊感染疫病的風險,而這也是當前規模羊場疫病防制的重要途徑。不同地區羊場需要考慮本地具體情況與疫病流行種類,接種最合適的疫苗,同樣,需要根據羊疫病高發時期來有效地安排防疫工作。特別是在春秋兩季,應當開展突擊疫苗接種,積極推廣并深入研究與羊場情況相吻合的免疫接種程序,確保規模羊場中的羊只健康。
對于新生羊羔而言,通常需要在7日、15日、28日齡與2月、3月齡的時候注射相對應的疫苗,即為羊口瘡疫苗、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以及羊梭菌病三聯四防苗。
對于母羊疫苗接種一定要充分考慮母羊配種與產羊時間來確定。通常情況,母羊在配種之前的兩周與產后的一個月都應為其注射羊梭菌病三聯四防苗以及A型口蹄疫三價苗等[4]。在母羊產后的1~5個月之后,需要為其接種山羊傳染性胸膜炎疫苗等。
除了羔羊與母羊以外,其他的羊必須每年在春秋兩季接種A型口蹄疫三價苗、羊口瘡疫苗等。而在接種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每接種一次疫苗,其接種的時間間隔是半個月,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疫苗間出現排斥性反應。
規模羊場的羊只在疫苗接種的過程中,還應當注意如果母羊懷孕時間超過3個月,那么需要暫緩接種。對于體弱多病的羊只同樣需要將其接種時間推遲。
在規模羊場疫病防制過程中,還應當重視飼養清潔工作的作用[5]。首先,羊生存的環境要清潔,且將羊圈設置在陽光充足的位置,同時要將羊圈內部的排泄物及時清理,以免對養殖環境造成污染。其次,羊飼料衛生問題。應確保羊只食用飼料的營養充足,且飼料也衛生干凈,避免食用過期亦或是變質飼料。最后,養只飲水要衛生。要保證規模羊場內部羊只的飲用水源清潔,并且針對羊具體的飼養情況,在水中添加藥粉或者是其他的藥物,進而對羊疫病進行有效地預防與治療。必須要保證羊生活的環境衛生清潔才能夠確保羊只具備抵御疫病的能力。
規模羊場一定要設置進場消毒池以及更衣消毒室等相關消毒基礎設施。當車輛進入到羊場,車輪一定要經過消毒池進行消毒,且車身采用噴霧消毒的方式。羊場與羊舍內部不允許工作人員隨意地出入,而飼養人員在進入到羊舍之前必須要消毒,在飼喂之前需要洗手[6]。每天對羊圈進行沖洗與清掃,對羊床要每周沖洗一次。另外,羊圈內部的水槽與飼料槽也同樣需要進行定期地清潔與消毒,對飲水進行更換。
綜上所述,在羊養殖業發展過程中,規模化與集約化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能夠有效地增加經濟效益。然而,在規模化養羊過程中,羊疫病傳染的幾率相對較大,很容易帶來經濟損失,所以,必須要積極采取疫病綜合防制的措施。
[1]張文波,曹銀,魏炳成,等.張掖市規模化羊場疫病綜合防制技術研究[J].畜牧獸醫雜志,2014,33(2):20-21.
[2]季愛芳,徐國慶.規模羊場疫病綜合防控體系的構建研究[J].畜牧獸醫雜志,2015,34(3):138-140.
[3]王代剛.規模羊場疫病綜合防治措施探究[J].新農村(黑龍江),2016(4):90.
[4]王德政,田雄,申進軍,等.規模羊場疫病流行特點與防控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4,10(7):25.
[5]王德江.規模羊場疫病的防控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11):59.
[6]陳向英,姜廣平.規模羊場的衛生管理與疫病防治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2(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