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木呷
(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農牧局616550)
牛巴氏桿菌病發生與治療
吉克木呷
(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農牧局616550)
牛巴氏桿菌病也稱為牛出血敗血癥,主要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屬于急性傳染病,一旦染病會出現全身擴散問題,致病菌主要集中體液和各個組織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寒冷、潮濕以及通風不佳導致。本文從牛巴氏桿菌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分析、診斷以及防治措施進行分析,旨在為相關養殖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牛巴氏桿菌;臨床;剖檢;防治
牛巴氏桿菌病會影響動物的整體機制,也會影響不同年齡的牛,水牛特別容易感染病菌。病牛若出現外源性傳染病,會導致其呼吸道受影響。
病牛在患上牛巴氏桿菌病之后,出現較為嚴重的臨床反應,牛眼有結膜充血現象,并伴有呼吸困難和心跳加速,有的病牛會出現運動失調問題,在病牛死亡后,能在其肛門和鼻腔周圍發現少許血液。牛巴氏桿菌病潛伏期限約為1d~1周,多數都控制在2d或是5d,在患病期間,病牛體溫一直維持在40~42℃[1]。另外,病牛會出現垂頭站立和臥地不起的問題,且病牛在發病期食欲驟減,體重也會下降很多,且病牛在發病期幾乎不進食。
根據實際情況,敗血型、水腫型和肺炎型是較為常見的3種類型。其一,敗血型,病牛體溫會在41~42℃左右,精神萎靡不振。其二,水腫型,病牛出現體溫升高以及不反芻的問題,若是不能及時就醫會出現死亡病例。其三,肺炎型,體溫會出現升高現象,也會伴有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難,且會伴有嚴重的咳嗽,病牛會張口呼吸,且肺炎病程較長,甚至會拖延到1周以上。
在對病牛尸體進行解剖過程中可以發現,損壞最為明顯的是呼吸道。其中,在鼻竇和副鼻竇中存在一種黏稠滲出物,從而導致牛的鼻、喉、氣管處受呼吸道感染,產生一種炎癥現象[2]。還可以發現支氣管出現黏膜、腫脹、充血、出血等現象,并伴有纖維素團塊。在牛尸體肺部還存在壞死灶。在結蹄組織部位有囊包圍,并具有明顯的界限。肺部小葉間漿液浸出,縱膈與支氣管淋巴結腫脹、出血。在胃部有黏膜出血,腸道腫脹、出血等現象。
在實際診斷過程中,主要利用細菌學進行集中檢查。要保證在無菌環境下采集病牛的肝臟、脾臟以及淋巴結構,制成切片后,集中接種馬丁血瓊脂平板。要求放置在37℃的培養箱中,培養時間控制在18~24h會發現瓊脂上出現尺寸為米粒大小,顏色是灰白色半透明菌落。緊接著進行涂片操作,并且利用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對其進行集中處理,經過相應的分離試驗,分別對7種常見藥物產生敏感反應,并結合其臨床癥狀等可以確診病牛罹患牛巴氏桿菌病。
在建立防治措施的過程中,要針對以下幾點進行集中關注。第一,進行緊急預防接種,主要是發生在牛巴氏桿菌病染病后,要對疫區進行集中消毒和處理,并且保證對其進行集中管控和處理,順利建構有效的疫苗注射計劃和運行機制[3]。第二,針對患病牛進行集中治療,主要是利用磺胺嘧啶鈉靜脈注射,時間間隔是每2d一次,保證連續注射3d。或者是利用磺胺藥物,配以青霉素鉀進行肌肉注射,應用四環素和葡萄糖進行靜脈注射,也能提高病牛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在對牛巴氏桿菌病進行綜合研究的過程中,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集中處理,且建構有效的管控措施,以提升整體治療效果,減少經濟損失。
[1]盧中華,楊霞,王小平,等.某奶牛場牛巴氏桿菌病的病原鑒定與防制[J].河南農業科學,2014,14(11):45-46.
[2]魏玉明,郭慧琳,齊明,等.河西走廊牛巴氏桿菌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病原分離鑒定[J].畜牧獸醫雜志,2014,33(2):6-9.
[3]陳慶勛,李少洋,孫凌志,等.牛巴氏桿菌病與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的綜合防治[J].獸醫導刊,2012,14(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