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周嵐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545600)
仔豬水腫病診斷與治療
覃周嵐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545600)
仔豬水腫病是急性傳染病。病豬全身毛細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破壞,血管通透性增大,水液外滲透壓大,造成頭部、耳部、眼瞼多處水腫及神經癥狀為主要特征。本文分析本病的發病原因和特點,介紹發病癥狀和診斷方法,提出防治措施。
仔豬,水腫,診斷,預防
仔豬水腫病又叫豬胃腸水腫,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近年來,該病對養豬生產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嚴重制約養豬業的發展,對本病的控制不容忽視。
(1)該病多發生于出生6~15周齡的仔豬和同一胎中膘情稍好的仔豬,尤其是腹瀉初愈的仔豬。該病發病率一般為4~9%,早發現早治療的死亡率依然達40~60%,晚期再治死亡率可達86%及以上。
(2)通常急性病病程多為12~48h。
(3)發病豬在病程后期可見明顯的神經性癥狀,如果未給發病豬打針治療,可能還能存活些日,否則一抓豬打針會突發心臟衰竭而死。
(4)一經發現病豬,病情會逐漸擴散至全場,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
(5)該病容易因為換欄舍、運輸、斷奶、經常換料、氣候溫差大、環境差等應激因素刺激。
本病病原為溶血性大腸桿菌,是由致病性埃希氏菌某些血清型(常見O139型)引起的,與仔豬黃痢差不多。
當仔豬機體缺硒或維E時,過氧化物會破壞其免疫器官,降低機體抗病水平,無法抵抗大腸桿菌的入侵,誘發仔豬水腫病。
斷奶前的仔豬消化母乳和保持胃內酸度平衡,主要靠母乳中的部分酶因子及乳酸菌,而斷奶后,胃內消化酶活性還未達到完全水平,對飼料消化率低,消化不完的飼料會為腸內致病性大腸桿菌大批繁殖創造條件。
一些應激因素如換欄舍、運輸、斷奶、經常換料、氣候溫差大、環境差等易使仔豬受到神經刺激,導致采食量和飼料轉化率下降,消化不良,機體免疫力降低,對疾病失去抵抗力,致病性細菌大量繁殖,吸收脂多糖量增多,發生過敏反應后引起水腫甚至神經性癥狀,最后發生水腫病。
仔豬消化功能不完全,胃腺不發達,缺乏機體必需的淀粉酶和胃酸,消化不完全的植物蛋白和淀粉在腸道內進行腐壞分解,產生有害毒素,破壞腸道功能。
該病常見于氣候溫差變化大、空氣潮濕的春秋兩季,冷熱變化不定導致機體抵抗力差。
飼養管理不合理,消毒不嚴格,環境衛生差,引起腸道菌群不平衡,導致致病性大腸桿菌大量繁殖,發生水腫病。
神經癥狀是水腫病豬的代表性癥狀。
表現發病快,走路不穩,倒地后肌肉痙攣,全身顫抖,短時間內即死亡。
初期表現采食量明顯下降,精神不佳,體溫大多數正常。頭、眼瞼、耳根、頸、腹部等多處發生水腫,耳根水腫最為突出。行走時左右搖擺,形態如醉,或作圓圈運動。倒地后四肢呈劃水狀。用手觸豬體表表現異常敏感,按壓水腫處有凹痕,叫聲凄慘,體溫突然下降到常溫以下,心跳加速,最后因肌肉震顫和呼吸極度艱難窒息而死。
根據該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癥狀,結合病死豬解剖特點能夠對水腫病進行初步診斷。解剖特點最突出的地方是大腦、胃、肺、腸道、眼瞼、胸腹部皮下、全身淋巴結等多處水腫。
(1)以補硒為主,合理配制日糧,避免飼料中蛋白含量過高。仔豬斷奶之前可以把硫酸新霉素加入到飼料內作為預防,通常連續給藥3d可見效果。全群豬用水腫消等針對性較強的藥物進行預防注射。
(2)一經發現水腫病豬,要整窩全部用藥,尤其是已經感染但還沒有表現臨床癥狀的仔豬,控制病情,獲得更多的診治時間。病初投服適量緩瀉鹽類瀉劑,促進排出腸內容物。用補硒進行輔助治療。使用強心藥促進血液循環、強心利尿,促進水腫液的排出,減輕心臟的負擔。硫酸阿米卡星或丁胺卡那霉素,每日2次,連續注射3d。
覃周嵐(1986.2-),女,廣西柳城縣人,本科畢業于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專業;研究生班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預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