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宣
(重慶市江津區雙福畜牧獸醫站402260)
雞傳染性鼻炎防控措施
何應宣
(重慶市江津區雙福畜牧獸醫站402260)
雞傳染性鼻炎是現代養雞生產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的流行暴發給養雞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加強對其預防與控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病理、臨床等方面做一分析,并提出相關的飼養管理和治療措施。
雞傳染性鼻炎;防疫;治療措施;流行病學
雞傳染性鼻炎是副嗜血桿菌引起的呼吸道類疾病,是現代養雞場較為多發的常見疾病,給養雞業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
傳染性鼻炎是由雞副嗜血桿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此病病原體是副雞嗜血桿菌,革蘭氏染色呈現陰性。病原體主要存在于患病雞鼻腔、眼分泌物和水腫組織中。病原菌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在外部環境中存活時間短。溫度高于45℃,6min左右死亡,一般消毒劑可殺死。
這種疾病主要發生在雞,雞的所有年齡都可以感染,產蛋雞最易感染,其次是育成雞,該病多發生于成年雞,雞死亡率為20%左右。傳播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吸入含有細菌的液滴和消化道吞咽污染的飼料,飲用水等。病原體主要來自慢性病雞和康復后的感染雞。這種疾病常見于寒冷季節。此病可與其他家禽疾病發生混合感染,如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疾病可大大加重疾病嚴重程度,導致疾病死亡率增加,不同年齡組的雞群混養也是導致本病暴發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疾病暴發激烈,傳播快,發病率高,死亡率低。
該病的潛伏期短,可3~5d傳播至整群。鼻腔和鼻竇有漿液和黏液分泌物;眼眶周圍組織腫脹,嚴重者可致盲,肉髯水腫;上呼吸道炎癥明顯,炎癥發展到氣管和肺部時呼吸出現困難和雜音;蛋雞感染后出現產蛋率降低,身體消瘦;成年雞出現厭食,雙眼緊閉成睡眠狀,喜臥不動,雞生長發育受阻。
解剖病雞可見鼻腔內突發性急性卡他性炎癥,黏膜充血,腫脹,表面有大量黏液和炎癥性滲出物凝塊。嚴重疾病雞,口腔有大量的黏液,乳酪樣物質覆蓋于黏膜上;氣管分泌物增多,肺充血,出血,氣囊膜增厚,奶酪樣;產蛋雞可見卵濾泡變性,壞死,萎縮。
該疾病發病迅速,蔓延快,臨床癥狀的早期出現特點和蛋雞產蛋率明顯減少是呼吸道疾病和雞白痢所沒有的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特征。傳染性喉氣管炎在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方面與該病雖然有一些共同點,但病雞呼吸困難程度是呼吸道疾病所不能及的,并出現咯血表現。此外,雞的死亡率高于傳染性鼻炎。
定期對雞舍內外環境定及帶雞消毒,清潔空氣質量。飲用水和飼養設備也應進行消毒。嚴格控制車輛,人員進出,工作人員通過紫外線滅菌后方可入養殖場。雞舍要徹底清掃排泄物和消毒后過一段時間再利用,有效清除各類傳染病菌。
加強雞舍夏天的防暑降溫和冬季的防寒保溫工作,雞舍內的氨氣含量過濃是導致該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嚴寒的冬季,為做好保溫工作,對門窗等通風口做密封,直接導致雞舍內通風不良,舍內氨氣濃度高。因此,要確保雞舍有良好的空氣,必須配備必要的取暖設備和自動通風機器以提高雞舍內的溫度,又能做好通風換氣,降低氨氣濃度,減少不良氣體對呼吸道的刺激。在飼養時要合理掌握雞群密度,嚴禁過度高密度養殖。供給均衡的營養飼料,在日常飼喂中要注意添加生長發育所需的維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確保雞群有良好的生長速度,同時供給適量的綠色青飼料。
每只雞肌肉注射100~150mg鏈霉素,每天1次,連用3d;也可飲水,每只每次120~200mg,1d1次,連用4d;每千克飼料混入2g土霉素,連用5~7d;每千克水中加紅霉素1g,連飲4~5d;每千克飲料加復方新諾明1g,連用5d;每千克飲水中加復方泰樂菌素2g,連用5d;按磺銨二甲基嘧啶0.2%比例拌入飼料中喂服,連用3~4d。
何應宣(1971.1-),男,重慶市江津區人,本科,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