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 楊廷軍 龍冬梅 何雪峰(貴州省畢節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51700)
規模蛋雞場疫病防控淺析
劉江 楊廷軍*龍冬梅 何雪峰(貴州省畢節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51700)
隨著人類生存的根本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肉蛋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同時也面臨肉蛋食品安全的隱患。要杜絕肉蛋食品安全隱患,保障人類需求,助推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從養殖源頭嚴加管控、杜絕隱患。筆者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二十余載,現就規模蛋雞場的疫病防控淺析如下,以供同行參考借鑒。
(1)任何一個規模場的選址都必須符合國家防疫條件的相關要求,其次要充分考慮綜合性因素,如飼養規模、占地面積、地勢、土壤、朝向、交通、水源、電源、防疫條件、自然災害及經濟環境等。
(2)蛋雞場應選地勢高、干爽、避風向陽、交通便利、水源和電源穩定、排水良好的場地。
(1)場區可大致分為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無害化處理區,以場的主導風向為主依次設立,生活區要選在入口處即上風口,無害化處理區應選在下風口處,各區之間要相對隔離開。
(2)場區周圍要有圍墻或設置生物安全隔離帶與外界相對隔離。
(3)場區內要避免栽種高大的樹木,防止野鳥棲息而帶來的疫病風險。
(4)生產區的凈道和污道要分開,避免凈污一道。
(5)雞舍間有一定的間距,保持良好的通風和生產道路暢通。
(6)場區入口處設置消毒池、人員進出消毒通道,管理區配備生產人員消毒更衣間,生產區與每棟雞舍均設置適宜的消毒設施設備,無害化處理區設置警示標志。
(1)防疫制度的建立是規模場規范化管理的要求,是安全生產和防疫計劃實施的保障,更是防止疫病發生和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的有力措施。
(2)規模場要根據自身實際科學合理制定本場的各項防疫制度和人員管理制度,如免疫制度、消毒制度、監測制度、無害化處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等。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場,規范場區的一切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確保規模場經營運轉暢通和經濟增收。
免疫是疫病防控的有效措施,也是疫病防控的基礎保障。蛋雞場要根據國家強制免疫禽病病種、對禽危害較大的疫病并結合當地禽病流行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按照程序進行不同病種的免疫。一般蛋雞場須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痘、減蛋綜合征等疫病。
消毒是有效切斷疫病傳播途徑的有力措施,也是防止疫病進一步傳播蔓延的有效手段。在整個養殖生產過程中,消毒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防疫措施,其貫穿整個養殖生產全過程。一般規模場應配備3~4種不同成分的消毒藥交替使用,一是規避細菌對某一種消毒藥的耐受力;二是盡可能廣泛消滅不同種類的細菌。蛋雞場除配備必要的消毒設施以外,如大門入口處車輛消毒池、人員通道消毒室、員工更衣消毒室等,還必須在每一棟雞舍入口處設置與入口等寬的簡易消毒池以及人員洗手消毒設施。
監測是疫病防控的哨兵防線,常用的有臨床監測和實驗室監測,通過監測對疫病進行預知預判、預警預報,以期達到早預防、早控制疫病的目的。
即飼養環節始末的過程監測,通過對圈舍、雞只、飲水、飼料、環境等的日常巡查,發現異常,追蹤溯源,采取相應措施阻斷控制異?,F象的發展。
(1)突發疫病監測
在雞只突發異常情況時,根據病雞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解剖病變等結合當時的環境因素綜合分析,有方向性的初診預判出一種或幾種疫病,采集相應樣品通過實驗室有針對性的預判一種或幾種疫病的檢測,借助實驗室檢測手段對某一疫病進行確診。
(2)常規監測
可分為病原學監測和血清學監測,病原學監測主要用于野毒感染的檢測,血清學監測主要用于疫苗免疫效果的檢測。對畜禽使用的各種疫苗,免疫接種后一定時間,采樣進行實驗室檢測,判斷其保護力的強弱及持久性,即疫苗的免疫效果。通過實驗室監測,一是在選擇疫苗時,為疫苗的優勝劣汰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可根據疫苗保護力的持久性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三是可對免疫失敗進行預警預報,提醒及時分析免疫失敗的原因,如疫苗保護力不夠是疫苗自身的原因還是其他不明原因等綜合性因素,有助于疫病的科學分析和及時防控。
檢疫是動物疫病防控流通環節的關卡,是防止動物疫病發生和傳播的有力舉措。隨著國際國內貿易市場的開放,動物及產品的流通日趨活躍,交易日趨頻繁,疫病傳入傳出流行風險也隨之而來。作為規模場,首先就要從源頭管控動物疫病的發生,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就要求我們要嚴把檢疫關,根據不同用途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申報。首先不得從所引動物相應疫病發生的疫區引入;其次要嚴格規定疫病的檢疫,合格后方可引入;最后要在引入后按相關規定進行隔離,隔離期滿且無異常方可飼養。作為蛋雞場,在種蛋和雞苗引入時,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做好禽、蛋的引入檢疫,阻斷因引種而帶來的疫病傳入風險。
因需設崗,每一棟雞舍的舍長和員工要相對獨立,盡可能避免舍與舍之間的相互流竄,確需要時,一定要做好人員進出的徹底消毒。針對不同崗位,定期做好工作人員的知識培訓和更新。
規模場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對于動物疫病的防控極為有利。就蛋雞產蛋而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根據其這一生產性能的特殊性,蛋雞場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相對較好控制,可以以舍為單位,嚴格管控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
首先是對飲水和飼料的要求,飲水水質必須達到人用飲水的標準,飼料必須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嚴禁飼喂霉變飼料、添加劑超標飼料、含有禁止使用的添加劑的飼料等。其次是對環境的要求,針對雞只不同生長階段,及時對光照、溫度、濕度、通風、粉塵等進行調控。
每天對雞場雞舍進行巡視,觀察環境和雞只情況,一旦出現異常,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每天定時清理雞只糞便、場區污物、死淘雞只,確保消毒徹底的同時,及時將其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的傳播。同時,在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處設置明顯的無害化處理標識。
隨時關注雞場外圍的環境變化和疫病流行動態,結合自身場的實際,因地制宜、因病設防的做好雞場的管理和疫病防控。
蛋雞場要建立完整的養殖檔案,詳實雞只的來源、免疫、飼料、獸藥、投入品、消毒、監測、診療、發病、死亡、無害化處理等相關信息,規范記錄生產各環節的情況,促使雞場生產經營、疫病防控、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建立,為場的持續發展且贏得市場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養殖檔案的建立,一是詮釋疫病防控可追溯體系,在規范防疫行為的同時,為免疫質量的提高和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為疫情的風險評估指引方向,提供科學依據;三是為規模場的疫病凈化奠定基礎;四是為禽蛋產品安全提供保障,為企業贏得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
(1)目前畢節市蛋雞場疫病防控仍然采取免疫預防和監測淘汰的方式進行。
(2)蛋雞場的疫病凈化雖可參照國家種禽場疫病凈化方案,但由于蛋雞場生產性能的特殊性,目前只能通過免疫,以期達到免疫無疫的標準。
(3)為防止疫病的發生,大部分蛋雞場均存在過度免疫的情況。
(4)雞場在全進之前和全出之后,一定要有空舍期,并對其進行嚴格徹底的消毒。杜絕出欄后無空舍期的補欄行為。
(5)雞場撿蛋工作人員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為了方便順手,常常不佩戴口罩和手套,徒手撿蛋,存在一定的疫病發生隱患。
劉江(1975-),女,本科,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通信作者:楊廷軍(1976-),男,本科,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