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翼 高 眾 錢 永 張 猛 譚貴芳 劉智剛
索拉非尼聯合TACE治療肝癌伴門靜脈癌栓的臨床效果分析
張 翼 高 眾 錢 永 張 猛 譚貴芳 劉智剛
目的 分析索拉非尼聯合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治療肝癌伴門靜脈癌栓(PVTT)的臨床效果。方法 48例肝癌伴PVTT患者, 按照患者自愿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24例。對照組單純予以TACE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索拉非尼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疾病控制率為83.3%, 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54.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7515, P=0.0292<0.05)。研究組手足皮膚反應發生率、腹瀉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1.8182、9.3750, P=0.0000、0.0021<0.05);兩組患者口腔潰瘍、高血壓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2000、2.0870、0.1368, P=0.0736、0.1485、0.7115>0.05)。結論 索拉非尼聯合TACE治療方案有利于提高肝癌伴PVTT的臨床療效, 具有積極的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
肝癌;索拉非尼;門靜脈癌栓;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
肝癌進入進展期階段后會對門靜脈造成侵犯, 進而導致PVTT形成, 相關研究發現[1], PVTT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比較短, 必須盡快采取治療措施。目前, 介入治療已經在肝癌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 其中TACE所取得的治療效果受到了臨床方面和多數學者的一致認可, 其在肝癌伴PVTT的治療價值備受肯定[2]。索拉非尼屬于多靶點的一種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 臨床實踐證實, 本品可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明顯延長[3]。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肝癌伴PVTT的患者48例進行分組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癌伴PVTT的患者48例進行研究, 全部患者均符合《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診斷與分期標準》[2], 并經3期增強CT掃描確診為PVTT, 未納入藥物禁忌證、接受中藥治療、廣泛散在彌漫型肝癌等患者。其中男26例, 女22例, 患者年齡34~78歲, 平均年齡(56.5±7.5)歲。Child-Pugh分級:A級46例, B級2例;PVTT類型:主干25例, 一級分支16例,二級以上分支7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4例。
1.2 方法 對照組單純予以TACE治療, 常規進行經股動脈穿刺操作, 采用超選擇性或選擇性插管插入至腫瘤供血血管之后, 將化療藥物經導管注入, 采用明膠海綿、聚乙烯醇、碘化油作為栓塞劑, 采用5-氟尿嘧啶(5-Fu)、鉑劑、表阿奇霉素作為化療藥物,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用量, 無需統一劑量。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索拉非尼(商品名:多吉美,注冊證號:H20110599, 規格:化學藥品, 0.2 g), 開始服用時間為治療前1周或治療后2周, 劑量為0.2 g/次, 2次/d。觀察治療期間患者口腔潰瘍、消化道出血、高血壓及手足皮膚反應、腹瀉等不良反應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3個月后依據改良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mRECIST)對腫瘤變化進行評價, 其中完全緩解(CR):目標病灶完全消失, 維持>4周;部分緩解(PR):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縮小>30%, 維持>4周;病灶穩定(SD):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縮小≤30%;病灶進展(PD):基線病灶徑總和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疾病控制率=(CR+PR)/總例數×100%[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CR 6例, PR 7例,SD 8例, PD 3例, 疾病控制率為54.2%;研究組患者中CR 8例,PR 12例, SD 3例, PD 1例, 疾病控制率為83.3%。研究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7515, P=0.0292<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手足皮膚反應發生率為62.5%(15/24), 腹瀉發生率為54.2%(13/24), 口腔潰瘍發生率為12.5%(3/24), 高血壓發生率為8.3%(2/24), 消化道出血發生率為20.8%(5/24);對照組未出現手足皮膚反應、高血壓、口腔潰瘍, 腹瀉發生率為12.5%(3/24), 消化道出血發生率為16.7%(4/24)。研究組手足皮膚反應發生率、腹瀉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1.8182、9.3750, P=0.0000、0.0021<0.05);兩組患者口腔潰瘍、高血壓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2000、2.0870、0.1368, P=0.0736、0.1485、0.7115>0.05)。
肝癌伴PVTT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30%左右的原發性肝癌患者首次診斷過程中就可發現合并門靜脈癌栓的情況。若不及時進行科學對癥的臨床治療, 患者的最長生存時間不足4個月[5,6]。PVTT是原發性肝癌的重要生物學特性之一, 其對患者的生存時間影響非常嚴重。所以, 針對肝癌伴PVTT的患者, 合理選擇治療方案對提高臨床效果, 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 可供臨床選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分子靶向治療、放射治療、TACE、外科手術切除等[7,8]。有關研究證實[9], 腫瘤切除聯合門靜脈癌栓取出術的治療方法, 可使患者生存時間明顯延長, 特別適用于合并門靜脈主干之上癌栓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另有研究發現[10], TACE可顯著提高肝癌伴PVTT的臨床治療效果, 且安全性高, 其可對局部肝臟病灶進行有效控制, 減輕臨床癥狀。考慮到肝癌患者遠處轉移和局部復發的幾率較高, 單純手術治療的方法,術后復發風險較大, 而且TACE的整體治療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腫瘤復發、轉移及殘余組織會對患者總生存期產生影響。
索拉非尼是一種經過口服給藥的多激酶抑制劑, 其可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顯著延長。本次實驗結果發現, 研究組患者疾病控制率為83.3%, 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54.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7515, P=0.0292<0.05)。提示在TACE治療基礎上, 聯合索拉非尼可進一步提高肝癌伴PVTT的臨床療效。應用索拉非尼治療過程中, 患者易出現腹瀉、手足皮膚反應等不良反應。本次實驗也進行了證實, 研究組手足皮膚反應發生率、腹瀉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1.8182、9.3750, P=0.0000、0.0021<0.05);兩組患者口腔潰瘍、高血壓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2000、2.0870、0.1368,P=0.0736、0.1485、0.7115>0.05)。鑒于此次實驗選擇的病例數量偏少, 索拉非尼口服給藥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還需要臨床通過薈萃分析或加大樣本數量進行探討和證實。
綜合所述, 索拉非尼聯合TACE治療方案有利于提高肝癌伴PVTT的臨床療效, 具有積極的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
[1] 陳俊偉, 龐鵬飛, 孟曉春, 等.TACE聯合索拉非尼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不同分型門靜脈癌栓的臨床觀察.中華醫學雜志,2013, 93(9):663-667.
[2] 陳駿, 席瑋, 武貝, 等.索拉非尼聯合TACE治療肝癌伴門靜脈癌栓的臨床觀察.中華醫學雜志, 2014, 94(33):2566-2569.
[3] 羅麗丹, 羅幀.索拉非尼聯合經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國醫師雜志, 2014, 16(12):1699-1701.
[4] 俞礽愛, 劉佳, 樂弈, 等.外科手術聯合TACE治療晚期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療效分析.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5, 24(7):933-938.
[5] 吳力群, 李子祥, 梁軍, 等.索拉非尼聯合手術或聯合經導管肝動脈栓塞化療治療進展期肝癌的預后比較.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3, 25(8):543-546.
[6] 郝金利.肝動脈插管灌注化療栓塞術聯合索拉非尼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療效觀察.廣西醫科大學, 2015.
[7] 張立潔, 彭泉, 蘆東徽, 等.三維適形放療聯合TACE治療肝癌并發門靜脈癌栓療效的Meta分析.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5,18(3):254-257.
[8] 錢晟, 劉嶸, 王建華, 等.栓塞肝動脈-門靜脈瘺在TACE聯合門靜脈支架治療肝癌伴門靜脈癌栓中的臨床意義.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5(4):306-310.
[9] 盤文榮.索拉非尼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觀察.廣西醫科大學, 2016.
[10] 王豐姣, 王中峰.索拉非尼聯合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用于門靜脈癌栓形成的進展期肝癌患者.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5(5):6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55
2017-06-26]
116033 大連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