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 躍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亓 躍
目的 探討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24例進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患者, 圍術期均采取綜合護理干預, 觀察干預效果。結果 24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出院時癥狀均得到顯著好轉, 記憶力明顯改善, 無語言障礙等。復查頸動脈超聲顯示24例患者頸動脈通暢程度良好, 手術后恢復期有1例切口皮下血腫。24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結論 對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圍術期采取綜合護理干預, 可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同時術后并發癥較少, 對患者預后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1], 頸動脈指的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一直到頭部、面部以及頸部的大血管, 是大腦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 其中重度頸動脈狹窄病即便采取相對應的處理措施,24個月當中發現腦缺血事件的幾率也相對比較高, 其中50%以上的腦梗死是因為頸動脈狹窄所致, 嚴重的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7年1月在本院進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患者共24例, 其中男15例, 女9例;年齡47~72歲, 平均年齡(61.3±4.2)歲;右側狹窄10例, 左側狹窄8例, 雙側狹窄6例。
1.2 護理方法 對24例患者圍術期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一般護理:手術前對患者的狀況給予有效評估, 對有吸煙史的患者一定要戒煙, 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發痙攣, 進而使其病情不斷加重, 同時正確指導患者合理飲食, 采取低鹽和低脂飲食以及經常巡視病房, 增強患者安全防護工作, 同時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 使其能夠減輕不良情緒[2]。②防治基礎疾病:通常大部分患者血壓及血糖升高, 所以手術前要采取各種措施有效控制基礎疾病。另外, 護理人員要正確指導患者按時服藥, 進而將血壓和血糖控制在有效范圍內, 從而使患者順利渡過手術[3]。③咳嗽和二便訓練:患者由于頸部手術, 術后不敢咳嗽, 頭部不宜進行活動, 所以, 為了能夠有效預防術后肺部感染, 在術前指導患者采取平臥體位的咳嗽, 同時手術前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二便和翻身, 采取500 g的鹽袋壓迫在模擬傷口上, 同時正確指導患者親屬在其排便時將病床頭抬高以及腹部按摩等相關方法[4]。④頸動脈壓迫訓練:患者采取仰臥體位, 手指在環狀軟骨平面和胸鎖乳突肌前緣, 對患病一側的頸總動脈進行按壓, 以同側頸動脈搏動消失為準,壓迫3~5次/d, 用餐后開始, 時間為5 min, 之后逐漸開始延長, 以患者無不適感覺為宜, 壓迫時間最長不可超過30 min。⑤用藥護理:根據相關研究表明, 有效的抗凝治療能夠有效避免血栓形成, 對預防頸動脈閉塞以及腦梗死至關重要, 通常手術過程當中采取肝素鈉進行抗凝, 術后給予阿司匹林,靜脈注射低分子右旋糖苷, 護理人員對患者使用藥物期間的出血和凝血時間給予密切監測, 同時對患者的牙齦和針眼等相關部位有無出血情況給予密切觀察, 盡可能減少留置針穿刺機會。⑥呼吸道護理:患者在臥床期間要采取口腔護理,2次/d, 進而保持口腔衛生清潔。另外, 術后由于頸部疼痛,通常患者盡可能避免進行咳痰以及咳嗽, 這樣極易引發呼吸道深部痰液聚集造成肺部感染, 所以術后護理人員需要正確指導患者在有效咳嗽的基礎之上協助其翻身和叩背, 充分吸痰。另外, 對患者進行氧氣霧化吸入, 4次/d, 便于使痰液充分吸收, 從而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可以有效避免肺部感染。除此之外, 護理人員一定要鼓勵患者早期下床進行活動, 但也不可操之過急, 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并且要密切觀察, 詳細詢問患者在活動時有無不適感覺[5]。⑦并發癥護理:術后初期患者也可能引發腦水腫、顱神經損傷以及腦出血等相關并發癥, 晚期也可能出現假性動脈瘤或者動脈再狹窄等, 其中腦出血是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具體護理措施[6]:a.再狹窄:護理人員要耐心向患者講解采取抗凝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明確告知藥物名稱、劑量、用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同時對患者用藥后的反應給予密切觀察, 正確指導藥物使用方法, 不可擅自減少或增加用藥劑量;b.神經功能損傷:對患者的意識狀態和肢體活動情況給予密切觀察, 有效判斷患者頭痛性質, 同時采取相對應的處理措施;c.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明確告知患者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持心情愉悅, 不可過度疲勞, 戒煙酒, 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24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出院時癥狀均得到顯著好轉, 記憶力明顯改善, 無語言障礙等。復查頸動脈超聲顯示24例患者頸動脈通暢程度良好, 手術后恢復期有1例切口皮下血腫。24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7],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最為常見的誘因之一, 大約有20%左右的缺血性腦卒中是因為顱外頸內動脈狹窄所致, 大部分為中老年人群。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將頸內動脈內膜切開, 同時將增厚的內膜給予剝離, 進而使血管再一次保持通暢, 適用于所有癥狀性頸動脈狹窄在70%以上的患者以及部分在50%以下的患者,主要應用接觸顱外頸動脈狹窄, 目前被認作是臨床治療頸動脈狹窄較為安全有效的手段[8]。根據相關研究表明[9], 對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圍術期采取綜合護理干預, 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不但有利于患者順利渡過整個手術, 保證手術順利完整, 同時還能夠顯著減輕手術以后的相關并發癥,加速患者早日康復。本文結果顯示, 24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出院時癥狀均得到顯著好轉, 記憶力明顯改善, 無語言障礙等。復查頸動脈超聲顯示24例患者頸動脈通暢程度良好,手術后恢復期有1例切口皮下血腫。24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與相關報道相一致[10]。
綜上所述, 對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圍術期采取綜合護理干預, 可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同時術后并發癥較少, 對患者預后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中國臨床醫生, 2015, 39(11):68.
[2] 李榮, 劉希, 孫紅梅.體外循環心臟術后氣管切開患者安全吸痰的護理措施.現代護理, 2015, 11(4):1113.
[3] 凌峰, 焦力群.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與支架成形術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治療的初步研究.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6, 3(1):4.
[4] 付曉南, 王瑞娟.顱外頸動脈硬化患者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護理.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3):138.
[5] 陳宇, 吳巍巍, 劉暴, 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后過度灌注綜合征.中國卒中雜志, 2016, 5(4):338.
[6] 梁春陽, 周定標.細胞因子與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后再狹窄.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 2014, 12(7):513.
[7] 王兵, 何遠宏, 崔文軍.頸動脈內膜剝除術治療頸動脈狹窄156例臨床觀察.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 12(15):67.
[8] 趙書慧, 付淑萍, 羅詠, 等.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病人的觀察與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5, 23(23):2152.
[9] 顧巧華, 朱燕, 方蕓, 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干預.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4):40-41.
[10] 張敬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國醫學創新,2013(33):56-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96
2017-08-01]
110041 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