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星
重癥哮喘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護理措施探討
齊星
目的分析重癥哮喘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護理措施.方法60例重癥哮喘患者, 均給予院前急救和護理措施, 觀察其護理效果.結果60例患者中臨床控制41例, 顯效12例, 有效5例, 無效2例, 護理總有效率為96.7%(58/60);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8±3.1)分.全部患者均在15 d內出院.結論重癥哮喘患者實施恰當的院前急救和護理措施, 可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值得應用.
重癥哮喘;院前急救;護理
重癥哮喘是指哮喘突然發作, 且在短時間內處于危重狀態的一種急性病, 該病致死率高, 一旦發病需進行急救, 并給予恰當的護理干預, 以保障患者健康[1].本院對收治的60例重癥哮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具體分析重癥哮喘患者的院前急救和護理方法, 為臨床急救和護理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重癥哮喘患者的臨床資料, 男38例, 女22例;年齡30~82歲, 平均年齡(55.8±8.8)歲;病程1~20年, 平均病程(8.1±4.0)年;致病原因:呼吸道感染46例, 飲食因素4例, 氣候變化誘發7例, 其他因素3例;其中44例在對癥處理后通氣功能好轉, 轉入病房進行進一步治療, 6例在搶救時氣管切開, 10例在搶救時氣管插管, 在機械通氣后好轉.臨床表現:所有患者均伴有喘息、呼吸困難、胸悶、發紺等癥狀, 其中有5例非常煩躁, 且伴有咳嗽、咳痰癥狀.
1.2 方法
1.2.1 急救方法 ①病情評估.在接診后需根據患者氣促、體位、精神狀態、護理頻率、哮鳴音、出汗、說話方式、三凹征八項指標判定其病情危險程度, 危重度患者病情需每0.5小時評估一次, 重度患者病情每小時評估一次, 并依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適度調整治療方案.患者在發病后多會出現呼吸困難、面色發紺、心情煩躁、全身濕冷、神志不清等癥狀,醫護人員需對其進行血氣分析, 呈Ⅱ型呼吸衰竭時需立即進行救治, 一旦延誤可能會引起生命危險.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因重癥哮喘患者痰液較為粘稠, 呼吸非常困難, 痰液無法輕易排出, 在使用祛痰藥物的同時, 還需實施霧化吸入、拍背、變更體位等措施, 以幫助患者排痰.若咳嗽無力且分泌物多, 可采用負壓吸引器輔助吸痰.注意防范患者出現舌后墜, 保持其呼吸道通暢.③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需建立2條靜脈通道, 一般應用BD套管針, 使藥物持續低速滴注,隨時準備靜脈推注急救藥物, 如有條件可應用輸液泵.嚴格遵醫囑給藥, 并密切監測患者在用藥后的不良反應.④應用監護系統.應用心電監護系統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指標, 并做好相關記錄.準確記錄患者在入院后的出入量, 及時采集血液標本, 做好血氣分析, 判定缺氧的改善情況.⑤吸痰操作.在吸痰時護理人員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采用無菌吸痰管或一次性吸痰管, 在吸痰前需加大氧流量1~2 min.當血氧飽和度達到90%以上時再吸痰.吸痰時需對患者缺氧情況密切監測, 把握好吸痰時機, 爭取做到及時吸痰, 同時還要避免吸痰不當以誘發氣道痙攣.在吸痰時密切觀察痰液的性質和量.⑥氧療.在確診后應迅速給予患者吸氧, 以糾正低氧血癥.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 使其呼吸更加順暢.依據血氣分析的結果, 給予患者鼻導管或面罩吸氧, 氧流量維持在1~3 L/min, 注意防止氣道干燥, 在吸氧時應進行濕化, 以防出現氣道痙攣.
1.2.2 護理方法 ①機械通氣護理.護理人員需熟悉呼吸機的各項應用指征, 在實行機械通氣時密切監測患者病情,熟悉呼吸機各種參數調節的方法和意義.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對呼吸機管道進行消毒處理.若患者情緒波動、痰液堵塞、咳嗽嚴重或想要交談, 應對其進行語言安慰, 穩定其情緒, 并快速查明呼吸機原因, 及時進行處理.患者常因呼吸肌疲乏無力, 咳嗽反射變弱和建立人工氣道等原因, 易引起分泌物滯留, 氣道受堵, 加重了肺部感染.此時需給予吸痰才能維持呼吸道暢通, 吸痰時也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并密切關注吸引的壓力大小[2].②心理護理.要依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產生不良心理原因給予其個性化心理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語言安慰的同時, 還應向其介紹該病的病因病理、救治方法等, 使患者以急救的心態面對救治, 提升救治的配合度[3].③轉送護理.在急救車上可通過車載電話及時將患者病情、需做好的應急措施向醫院報告, 使急診科能提前做好充足的搶救準備.在患者轉運至重癥監護病房(ICU)或病房前, 護理人員需提前準備好簡易呼吸氣囊、簡易呼吸機、吸痰器、氧氣、急救設備和藥品等, 在醫務人員的陪同下轉送至接受病情, 在轉送途中需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和臨床變化, 以防發生意外.在搬運時患者宜采取坐位, 可用輪椅進行搬運, 休克患者可用擔架搬運, 并取休克體位, 轉運要迅速, 但還要注意安全, 可用約束帶固定好情緒波動的患者, 保持靜脈管道的暢通, 做好保暖措施.④飲食護理.重癥哮喘患者應多使用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 飲食要有規律,切忌暴飲暴食, 禁食刺激性食物.⑤用藥護理.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 使用糖皮質激素患者易出現感染擴散、水鈉潴留、低血鉀、上消化出血等不良反應,使用茶堿類藥物的患者易出現嘔吐、惡心、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4].⑥一般護理.保證病房空氣清新, 清除病房內可能誘發哮喘發作的物品, 做好室內保暖, 防止因冷空氣的刺激而使哮喘發作或加重.在病房內需備好急救藥品和設備.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評分.①護理效果可分為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四類, 臨床控制:經急救和護理后, 在1 d內患者哮喘癥狀完全消失, 呼氣流峰值(PEF)增加35%以上;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 PEF增加30%以上;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 PEF增加15%以上;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者.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X100%.②應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 滿分100分, 得分越低則護理滿意度越低.
60例患者中臨床控制41例, 顯效12例, 有效5例, 無效2例, 護理總有效率為96.7%(58/60);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8±3.1)分.全部患者均在15 d內出院.
重癥哮喘是哮喘在發作24 h以上通過常規治療方法無法緩解, 又稱為哮喘持續狀態.重癥哮喘患者多會表現出喘息、呼吸困難、胸悶、發紺等癥狀, 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危及其生命安全[5-7].對重癥哮喘患者采取恰當的院前急救及護理措施對保障患者健康十分重要, 急救和護理的難度也非常大[8,9].
本次研究中對本院所接診的重癥哮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總結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護理方法,在院前急救時首先需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 然后制定或調整救治方案, 還需建立靜脈通道, 綜合應用吸痰、氧療、生命體征監測等措施對患者進行急救, 此外, 還需重視對患者的護理, 實施飲食、用藥、機械通氣、心理、轉送等方面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通過對患者實施恰當的急救和護理措施后, 其護理總有效率達96.7%, 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8±3.1)分, 所有患者均在15 d內好轉出院, 與劉永梅[10]研究結果類似.
總之, 重癥哮喘患者實施恰當的院前急救和護理措施,可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值得應用.
[1] 戴清云. 流程化護理干預對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救效果探討. 當代醫藥論叢, 2012, 10(11):953-954.
[2] 付艷華, 婁飛. 甲基強的松龍在重癥哮喘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5, 12(4):50-51.
[3] 李秀玲. 老年重癥哮喘的急救及護理對策. 求醫問藥, 2012,10(11):178.
[4] 邵鳳霞. 重癥哮喘1例的急救與護理. 基層醫學論壇, 2016,20(21):3015-3016.
[5] 殷紅霞, 羅淑超. 流程化護理干預對重癥支氣管哮喘急救的影響. 醫藥前沿, 2012, 2(3):287-288.
[6] 王云芬. 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的院前急救與護理. 醫學信息(旬刊), 2011, 24(3):1296.
[7] 袁曉敏. 28例重癥哮喘的院前急救護理. 青海醫藥雜志, 2009,39(11):47.
[8] 李永忠. 探討重癥哮喘急性發作的院前急救措施. 中國傷殘醫學, 2014(21):115-116.
[9] 羅小霞. 1例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 養生保健指南, 2016(24):19.
[10] 劉永梅. 老年重癥哮喘的急救及護理對策. 當代醫學, 2012,18(16):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94
110000 沈陽急救中心三臺子分中心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