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忍讓王剛弟楊公社陳全虎侯曉斌樊曉軍趙世明李國峰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712100;2,陜西省延安市畜牧獸醫局 716000;3,陜西省洛川縣生豬辦 727400)
洛川縣生豬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杜忍讓1王剛弟2楊公社1陳全虎3侯曉斌3樊曉軍3趙世明3李國峰3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712100;2,陜西省延安市畜牧獸醫局 716000;3,陜西省洛川縣生豬辦 727400)
為了有力推進洛川縣養豬產業的發展,使其成為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新支點,為蘋果生產提供充足而穩定的有機肥原料,保持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對洛川縣生豬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期望通過調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豬促果,果帶豬,果畜結合同步發展。
洛川位于陜北黃土高原南緣,為了促進蘋果產業發展,曾作為陜西省百萬頭生豬大縣建設之一,從2008年開始經過幾年建設,目前全縣養豬場基本可以滿足年出欄百萬的需要。這次調研我們走訪了全縣30個規模化豬場,這些豬場大部分是在百萬頭生豬大縣建設中建起來的,分布在全縣各個鄉鎮,據初步統計投資總額為31793萬元,政府投資大約占50%左右。共建成生產豬舍150516㎡,配套設施建筑面積23740㎡,全部按照陜西省生豬標準化規模豬場建設手冊建設,其中設計規模達600頭以上的27家,可存欄基礎母豬25688頭。建成育肥豬舍的14家,設計出欄豬331000頭,占到百萬頭縣建設的三分之一。
由于生豬市場從2011年到2015年前半年持續4年多低迷,豬場連續嚴重虧損,許多豬場無法承受,只能采取關閉停業的辦法應對,使全縣養豬業和全國一樣進入低俗,盡管2015年后半年以來,市場大逆轉,可截止2016年6月份,所調查的豬場只有14家正常養豬,養豬總量20830頭,其中適繁母豬6556頭,育肥豬14275頭。其他豬場不是養殖數量較少,就是養殖部分育肥豬,當然還有一部分豬場閑置。
按照建設規劃和當地生產需要,豬場建設以高標準水平要求,建成豬舍基礎母豬存欄量可以達到25600萬頭,按照每頭豬每年提供育肥豬20頭計算,年產仔豬將達到51萬頭,加上中小型養豬戶及果園養豬戶,年養豬可以實現百萬頭目標。按照蘋果生產 “斤果斤肥”計算,規模養豬場每年可為蘋果提供有機肥11.18萬t,可以滿足40萬畝左右的蘋果有機肥,即可滿足全縣50萬畝蘋果有機肥的80%。
洛川養豬經過幾年的努力,養豬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主要以現代品種為主,目前飼養品種有杜洛克、長白、大約克、還有部分PIC豬,基本實現生豬品種良種化;生產水平方面引進較大企業,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斷奶仔豬數 (PSY)可達24頭左右,如本香靳家園豬場、廣升石家豬場等,大部分豬場在18~20頭左右。育肥效果,洛川由于冬季氣候較寒冷,育肥期稍長于關中地區,但育肥期長造就了豬肉品質優良,目前豬的料肉比大約為2.8~3:1。
由于洛川縣地處陜北南部高原區,空氣流通速度快,加之全縣境內蘋果種植密度很高,全縣耕地65萬畝,其中蘋果種植50萬畝,屬于天然綠色氧吧,空氣質量非常優良,飼養的豬近年很少發病,據初步調查,豬場近年幾乎沒有發生大的傳染病流行,尤其是烈性傳染病,所發疫病主要是豬痢疾,消化道疫病,個別豬場出現仔豬木乃伊,疑似偽狂犬病和豬細小病毒病、或者非典型豬瘟。
所調查的30個豬場中,一種是通過干清糞生產有機肥,這些豬場配套建設有機肥廠,大約有6家,這6家有機肥廠中有4家取得了有機肥生產許可證書,能有效的消納豬場排泄的糞尿,生產的有機肥在果園應用顯著提高了果品質量(基本上是自產自用),如百富牧業、明景農牧。還有兩家一個原因缺乏原料,生產不能滿負荷,第二個是生產質量問題,早期生產品質較好,銷路暢,后因質量問題產品銷不出去所以暫時停產;另一種是在豬場建設時配套建設了沼氣項目,除個別沼氣項目正常運行外,其他幾乎都閑置,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養豬場建成后,遇到連年虧損,豬場不再養豬,所以沼氣工程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二是小型沼氣工程由于建設者只注重建設,缺乏使用指導和配套建設,故目前利用率不高,由于當地氣溫比較低,沼氣發酵受到影響,有些沼氣未能將糞污有效熟化,這些糞水抽取澆灌果樹后出現問題較多,所以果農不愿使用,造成沼渣、沼液不能充分作為有機肥,同時又污染了環境。
生豬養殖是一個需要技術、資金和吃苦耐勞精神的行業,在調查的養殖者中,一是許多養殖者將養豬考慮的很簡單,認為政府為了產業發展給予資金、政策支持就可以養好豬,沒料想到一旦拿到政府資助,將豬場建成后,管理和技術跟不上很難將豬養好;二是有的養殖戶過去沒有養過豬,聽說國家對養豬扶持很大,抱著爭取政府無償投資的目的,將項目爭取到,修建起豬場,當需要靠自己投資時又缺乏資金,導致豬場無法運行,由于這種心態和認識,導致目前許多養豬場閑置。
許多養殖戶是在豬價格比較高時看到養豬能掙錢,開始建設豬場,對市場風險的預測不夠,特別以前沒有涉足到養豬行業的老板,由于他們很少了解養豬的市場變化,對人們的消費及經濟增長估計不足,認為他們在其他行業能比較順利的獲取利潤,按照經驗決策,導致失敗,另一方面養殖生產水平較低,在別人掙錢時,自己生產水平比較低沒掙錢,當別人賠錢時自己賠的很厲害,甚至經過一個循環周期就徹底破產。
養豬產業要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其建設投資相應較高,由于養殖行業是一個薄利行業,其周期較長,非集團企業的群眾資金投入有限,加之養殖行業貸款門檻高,貸款難度大,資金制約已經成為養豬產業發展的最大困難之一,同時由于政府在扶持產業方面缺乏連續性,比如前幾年主要扶持養豬產業,近年又開始扶持養羊產業,這樣導致暫時不再扶持之列的產業發展明顯受限。
產業的發展必須有相應技術配套服務體系,近年由于鄉鎮改革的不斷進行,基層畜牧獸醫管理不斷變化,畜牧技術隊伍沒有利益拉動,基層獸醫人員和規模化養豬場很難有機結合,有的甚至不能進入豬場,加之長期生活在農村生活艱苦,隊伍不穩定導致免疫不到位,無法實現優質技術服務。另外國家配備的疫苗由于環節相應較多,質量難以保障,也造成負面影響。
由于養豬產業是一個產業鏈比較長的產業,涉及飼料、獸藥、品種、養殖、加工、銷售等,作為配合養豬過程的其他環節,由于其周轉快,經營時間短,相對利潤較高,風險相應較小,而養豬由于其飼養周期長,勞動生產率及勞動條件相應較差,本可以通過延伸產業鏈均衡一部分利潤的情況在洛川脫節,無法形成養殖產業合力,也就是說洛川的養豬缺乏下游加工企業拉動。這種情況是沒有加工企業來培植養殖企業,所以造成建設的場子較多,堅持下來的只剩一半。
產供加銷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只有將產業生產環節、供應環節、加工環節、銷售環節有機結合。將涉及到本產業的鏈條延伸才能為產業發展爭取更大的利潤空間,為此建議在強化養豬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引進加工企業,通過對豬肉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效益,為生豬產業發展找出路,增效益。
調研后發現洛川目前大約40%豬場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些豬場許多設備較好,隔離條件也符合要求,基礎設施稍加完善后即可進行生產,但受前幾年豬場虧損嚴重影響,養豬場經營者一是失去養豬信心怕遇風險破產;二是由于過去養豬虧損嚴重,基本沒有養豬資金;三是銀行貸款無望;四是大部分豬場老板轉移經營放棄養豬。根據這種情況,建議縣政府和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出面,開展盤活豬場工作,將現有豬場根據情況進行摸底,向社會公布,給予優惠條件,通過內聯外引,讓其利用現有豬場重新啟動發展。
建議縣政府籌集部分畜牧發展資金,同時爭取上級畜牧發展資金,將這部分資金集中由銀行管理或成立畜牧發展基金管理機構,管理這部分資金主要用于發展養豬產業周轉資金,通過畜牧主管部門論證后,采用貼息方式給予養豬戶貸款,變過去無償撥付為提供周轉促進發展,解決長期從事養豬戶的困難,防止投機套取畜牧產業發展資金的行為。
畜牧產業技術服務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過去因為種種原因建立起來的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體系出現 “網破、線斷、人散”現象,這幾年國家根據畜牧發展需要又重新建立起來,新的網絡為養豬服務不到位,問題在于機制和利益,建議研究新的機制,將養豬產業和技術服務人員的經濟效益有效結合,產業發展基層技術服務人員相應的待遇提高,鼓勵基層畜牧獸醫人員服務于養豬場,政府拿出部分資金對結合良好的豬場和個人給與獎勵,以此培養鄉土人才,穩定養豬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