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安明
(陜西省漢陰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725100)
母豬產后癱瘓綜合防治技術
向安明
(陜西省漢陰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725100)
母豬產后癱瘓一般認為是由于母豬產后血糖、血鈣驟然減少或鈣磷比例失調,產后血壓降低,維生素缺乏所引起的一種綜合性疾病。隨著養豬業的迅速發展,母豬產后癱瘓已成為養豬業的多發病,尤其是潮濕的圈舍,該病發病率高,治療周期長。根據統計,與發病有關的因素主要是懷孕期母豬飼料中鈣磷缺乏,能量飼料供應不足,圈舍采光、通風等方面設計不合理,圈舍地面陰冷潮濕,白色母豬發病明顯多于黑色母豬。本病多發于母豬產后2~15d。 筆者2007~2014年在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期間,治療母豬產后癱瘓51例,治愈率50例,效果較好。
病初母豬吃食明顯減少或不吃食,不時磨牙空嚼,不愿走動,后肢交替踏步,精神不振,奶水減少,糞便少而干硬,中期后肢無力,站立不穩,繼而臥地不起,后肢顫抖痙攣,觸診有驚恐,拉伸后肢有尖叫痛感,體溫正?;蚵愿呗缘筒坏?,隨著病情發展,心率90~110次/min以上,精神極度萎靡,呈昏睡狀態。繼續患病則后肢癱瘓,不能站立,體質稍好一點的母豬有的雖反復掙扎,但仍不能站立而長期臥倒。出汗,瞳孔散大,后肢末端發涼。有的體溫下降到37.5℃,頭頸向后,做劃泳狀,有的口吐白沫,牙關緊閉,肌肉震顫,痙攣抽搐,有的可繼發性肌肉損傷和后肢腫脹。
(1)懷孕末期胎兒增大、胎水增多,占據腹腔大部分空間,壓迫胃腸使其活動減弱,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致使腸道對鈣、糖的吸收顯著減少,分泌后大量的血鈣和血糖進入初乳又可引起產后母豬血鈣和血糖急劇減少,上述原因造成血鈣濃度大量降低,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降低,導致全身抽搐痙攣。在血鈣降低的同時血鎂和血磷也減少,磷的減少可加速鈣的排出,所以血鎂和血磷的減少,會加重全身抽搐及痙攣癥狀。
(2)母豬在懷孕期間飼料搭配不當,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或鈣磷比例失調等因素導致血鈣降低,同時泌乳消耗了母體大量營養,使血糖和血鈣的含量進一步降低而發病。
(1)改善圈舍條件,調節體內鈣磷比例,增加營養。
(2)改善病畜圈舍條件把母豬及豬仔遷往干燥,通風保暖的圈舍內,同時把母豬與豬仔進行隔離。
(3)控制母豬哺乳次數,控制鈣磷的有效排出,用牛奶給予仔豬補充營養,補充磷鈣飼料。
方法1:土方治療:雞蛋殼 (煅)500g(研為細末),食鹽 30g,黃豆500g(炒熟),狗骨500g搗碎,麻油250g混合一起,每次約30g拌飼食用,每日兩次。還可用姜、蔥白、艾蒿各20g,白酒100g熬沸,候溫 (不燙手為宜)對病豬后肢涂抹熱敷。
方法2:按保泰松50kg/片,碳酸氫納30kg/片,研細末分開服用。1日兩次,服用1周。
方法3:用10%的葡萄糖酸鈣50~100ml,10%葡萄糖500ml進行靜脈滴注,或用10%氯化鈣20~60ml,10%葡萄糖500ml進行靜脈滴注,1日1次,連續用藥1周。對病程較長,營養衰竭的病豬可先用10%葡萄糖500ml,VC(0.5g) 注射液 10~20ml, VB6(0.2g)4~8ml混合靜脈滴注,再用10%葡萄糖酸鈣 50~100ml, 10%葡萄糖 500ml連續靜脈滴注。1日1次,連續用藥1周。早期在母豬尚能進食時及時內服葡萄糖酸鈣,對有便秘的給予硫酸鈉適量內服。母豬不能站立、不能進食時用胃管投服緩瀉劑硫酸鈉或硫酸鎂適量,消除便秘。
方法4:中藥治療:炒白術15g,當歸15g,川芎15g,鉤藤15g,赤芍15g,焦山楂20g,澤蘭葉12g,延胡素10g,羌活、獨活各15g,六曲10g,大黃10g,益母草120g,水煎內服。
向安明 (1975-),男,陜西省漢陰縣人,大專,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及農業執法工作。
6月齡的幼齡羊,尤以春夏季發病較多。本病多呈群發性流行,病初先在山羊口角、上唇或鼻鏡發生小而散在紅斑,很快形成小結節,后成水皰或膿皰,破潰后形成黃色或棕色疣狀硬痂,嚴重者整個口唇腫大外翻,導致病羊采食困難。本病主要經傷口感染,因此,應重點做好幼羊患病部位的皮膚護理,避免因瘡口破裂而造成患病面積擴大化。對于患病幼羊及時進行隔離??梢赃x用慶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各2ml混合肌注,3次/d,連續5d即可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