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
(廣西柳州市柳城縣畜牧站545200)
豬高熱綜合征防控措施
傅曉
(廣西柳州市柳城縣畜牧站545200)
針對近年規模化養豬頻發的豬高熱綜合征作系統分析和總結,結合本病病原學、臨床癥狀的一般性特點,采取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達到對本病更為理想的防治效果。
豬高熱綜合征;多元混感;綜合防治;治愈率
豬高熱綜合癥以無名高熱、皮膚發紅、耳朵發紺、呼吸困難等病癥為主要臨床特征。該病傳播迅速、死亡高、治愈率低給規模養豬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認真研究對該病的有效防控措施對提高養豬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
加強引種及交易環節的檢疫檢驗,爭取早期檢出重大疫病陽性個體、及時采取劣汰及無害化處置,嚴防 “豬瘟、豬藍耳病、豬圓環病毒病、豬細小、豬偽狂犬、高致病性豬鏈球菌病”等高危害性傳染病在區域內散播流行;即使經檢疫檢驗合格的豬也需要嚴格執行隔離觀察、專舍飼養制度,至少觀察1周左右,期間豬場獸醫堅持每天測體溫和臨床檢查,確認無異常之后,結合地方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和本場實際,有計劃、針對性接種相關疫苗,保證當前豬群維持達標的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
飼管人員培訓與綜合素質提升是改善飼管水平的關鍵,規模豬場養殖全程必須注重加強管理人員的防疫技術與養殖管理技術培訓,并結合生產實踐科學制定切合本場實際的管理制度、營養配方、預防保健程序 (藥物防治程序)、免疫程序 (強制免疫、計劃免疫)等,從增強豬群體質和免疫力的根本出發,實現防治病與促長、增重、增收的協調統一;長期維持豬舍內 “干燥、清潔、無菌 (消毒滅源)、空氣質量 (通風)良好、溫濕度適中”的宜居環境,消除各種源于環境的不良應激因素,并根據四季溫差波動、季候風變化的影響主動抓好易感豬群的防寒保暖、防暑降溫工作,盡量防止豬群產生冷熱應激綜合征;根據當前豬群的生長發育及生產功能(繁殖/產肉)需求,機動調控單位面積上的養殖密度,盡量保持科學合理的飼養密度以減低發病率;加強豬群日常動態疫情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置(隔離、治療、消毒、無害化處理)群內個別早期發病個體 (傳染源),嚴防疫情進一步擴散蔓延;盡量避免換料、斷奶、轉并群、運輸、免疫等造成的不良應激;養殖期末堅持 “全進全出”管理制度,清場后對豬舍實施徹底清洗保潔和到位消毒 (至少3次以上),并堅持2~3月左右休養期,確保本場內各種病原體含量降至最低,再考慮投養下一批次豬群,從而有效降低歷史病復發風險。
藥物防治是現代規模豬場關鍵性技術措施之一,善于應用中獸醫 “治未病”的先進理念管理豬場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推薦自場實用保健預防程序為。
(1)春夏季氣溫升高時節,辨證多為 “外感熱邪過剩,熱證施以寒藥”,可采用 “魚腥草散、金銀花散、雙黃連散、銀翹散、穿心蓮散”等單用或聯用,常用拌料添加量為0.5~1%,連用7~10d,可達到清熱解暑、抑菌排毒的作用;若需控制繼發感染、凈化內源性病原體可酌情配合適量敏感抗生素應用,比如需要控制消化道繼發或并發感染,首選可溶阿莫西林、乳酸環丙沙星、復方土霉素等,控制呼吸道繼發或并發感染首選 “氟苯尼考+多西環素”或 “卡拉霉素、慶大霉素、磺胺制劑”等,要注意抗生素應用時間一般不宜超過7d,以中西醫結合效果更佳。
(2)秋冬季、初春時節溫差大幅波動,頻發 “病毒+細菌”混感,辨證多為 “外感寒邪過剩、寒癥施以熱藥”,此階段的實用方劑為 “抗病毒散(主要成分為黃芪、青蒿、魚腥草、板藍根、大青葉等)、小柴胡散、荊防敗毒散”等,必要時再配合敏感抗生素應用,可防治以 “流感病毒病”為首引起的各種多元混感綜合征,尤其對病畜呼吸道癥狀 (噴嚏、喘咳、流涕、呼吸困難等)作用效果顯著。
(3)四季適用保健方劑推薦 “復方黃芪多糖散 (含黃芪多糖、青蒿素、人身皂苷、魚腥草、板藍根、大青葉、氟苯尼考、多西環素、免疫增強劑等)”, 按照 0.2~0.5%拌料添加, 1~2劑/d,連用 7~10d,本方兼具 “抗病毒、抑殺菌、強免疫力”,對于四季不明原因引起的豬高熱綜合征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推薦經驗處方為:黃芪多糖注射液或雙黃連注射液 (0.2ml/kg)+魚腥草注射液(0.1ml/kg)+頭孢菌素(0.1g/kg)混合肌注,1~2劑/d、連注3d;注射治療期間加強精細化飼喂管理,宜投喂易于消化、高能量的飼料(以流汁食物為主),必要時辨證使用復方中草藥散劑 (拌料添加/混飲/重癥灌服),一般治療2~3d以后癥狀明顯緩解,加強飼養管理至痊愈,本方案綜合治愈率80%左右。
傅曉 (1979.6.25-),女,廣西柳城縣人,漢族,本科,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