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玲利 (四川省瀘縣農林局 646100)
牛口蹄疫體征癥狀以及相關防治措施
詹玲利 (四川省瀘縣農林局 646100)
口蹄疫屬于急性、熱性、高度接觸下的傳染病,其主要病毒類型為血清型、血清亞型,但由于該疾病中的不同病毒類型不產生交叉免疫性,因此,導致在診斷中的難度加大,從而致使病毒不能及時得到預防。本文對牛口蹄疫病原、特點、臨床癥狀及防護措施進行分析。
牛;口蹄疫;癥狀;防治
口蹄疫病毒又稱為五號病,是全球具有極高危害性的傳染病。該疾病具有發病急、發展迅速、傳播快的特點。并且,已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列為通報的動物共患傳染疾病之一,該病毒對養牛養殖產業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
目前,口蹄疫病毒已鑒定出7個血清型、65個亞型,并且,其不同血清型之間并不產生交叉免疫性,不耐酸堿、高溫,因此,使用常規的消毒劑并不難將其徹底消除[1]。
口蹄疫病毒不分任何時間產生,尤其以春、冬兩季發病率最高。并且,該病毒能夠在多種偶蹄動物的身上發生,如:豬、牛、羊等,其中發病率最高的為牛。該病毒的患牛與健康牛若出現接觸會造成感染,另外,還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感染,病毒隨風散播距離為50~100km以外的區域,并且在沉降、下雨情況下還會污染傳播媒介物[2]。
口蹄疫分為良性與惡性兩種類型,而其患病的主要表現癥狀為食欲下降、咀嚼困難、脈搏、呼吸加快及大量流涎成泡沫狀等,患牛的體溫升至40~41℃,其潛伏期多為1~7d。在患牛發病1~2d后,隨著病情加重會出現如蠶豆至核桃般大小的水泡,主要分布在其齒齦、舌面、唇內等部位。經過一夜后,水皰破裂,從而導致潰瘍形成。隨著口腔出現水皰后,患牛趾間及蹄冠的柔軟皮膚上也會隨之發生,從而導致患牛不愿站立行走,最后以致其臥地不起,衰弱而死[3]。而發生在乳房的患牛,起初表現癥狀為皮膚發紅腫脹,然后隨著病情加重出現水皰,最終破潰而出現潰爛面。哺乳犢牛患病時,主要表現為心肌炎、出血性腸炎,其具有極高的死亡率。良性病毒可在潰瘍破裂后自行治愈,而惡心病毒往往會導致患牛因心臟麻痹而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達25~50%。
(1)若發現疑似口蹄疫病毒時,應及時與獸醫機關聯系、報告,封鎖病畜就地,并且采用20%苛性鈉對所有器具、污染地面進行消毒。經確認后,相關人員應對該地進行嚴格的封鎖、隔離,做好消毒措施。對于發病畜群要做好無害化處理,將吃剩的草料、飲水一并銷毀,并且對畜舍及附近,做好全面消毒,可使用2%苛性鈉、二氯異氰豚酸鈉 (含有效氯≥20%)、1~2%福爾馬林噴灑,從而防止病毒擴散、接種[2]。最后,還要對未受感染的牲畜進行疫苗種植,嚴格按藥物的說明書執行。
(2)相關人員要加強病畜的管理及護理工作,對于患牛蹄部、口腔要定時進行洗滌,采用硼酸溶液、鹽水進行。飲食上以軟草、軟料或麩皮粥等喂食。在對患牛病初進行治療時,可采用耐過的畜生血液以及血清進行治療。若其口腔出現潰瘍時,可使用碘甘油合劑進行涂抹,每3~4天1次,或者10%的食鹽水、大醬均可。若在蹄部出現潰瘍采用涂甲紫溶液、碘甘油進行涂抹,采用繃帶包裹,以及不宜接觸濕地,但涂抹的前提是必須要采用消毒液清洗干凈。
(3)相關人員還可組織進行集中免疫,于每年春、秋兩季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計劃,并且按照免疫程序嚴格執行。從而使牛群的整體免疫水平得到提高,讓病毒感染、流行有效預防。根據規定,牛群的免疫抗體、免疫密度必須達到70%、100%以上方可判為合格,以及抗體水平需大于等于1∶64。但相關人員根據病情的發展情況對免疫計劃進行更改,從而讓免疫得到加強,此外,還可給予牛口服用抗病毒藥物,從而使其抗病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季淑妍.淺述奶牛口蹄疫的臨床癥狀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6(5):164.
[2]巴特巴耶爾.牛口蹄疫的綜合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2016(6):269.
[3]王成偉.牛口炎與口蹄疫的鑒別診斷與防治研究[J].農家致富顧問,2015(6):80.
[4]王瑾,張云卿,肖勝南,等.奶牛口蹄疫疫苗免疫過敏反應調查及綜合防治措施[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2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