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沂青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畜牧局276000)
淺談春季牛常見疾病防治
吳沂青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畜牧局276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畜牧業發展勢頭比較好,牛養殖成為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規模化養殖技術在提高養殖戶養殖效率與經濟效益的同時,由于群體密度不斷增加,為牛疫病傳播與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春季氣溫較低,屬于牛養殖疫病高發期,如果飼養管理不到位會導致嚴重死亡,造成嚴重損失。本文在闡述春季牛常見疾病基礎上,分析了其常見防治策略,希望對提高我國牛飼養效率有借鑒作用。
春季;牛;常見疾病;預防
眾所周知,對于牛養殖而言,春季常見疾病的防治是首要工作。由于春季氣溫變化比較大,寒潮與倒春寒現象比較常見,此時期如果飼養管理不到位會使牛患上各種疾病,因此,做好春季常見疾病防治對牛養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此疾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熱性傳染病,一般在早春與深秋時節比較常見。由于氣溫較低,變化比較大,保溫效果比較差,牛的保健護理不到位,一旦出現冷空氣,開始只有少部分牛出現感冒,逐漸會出現相互感染,演變成為流行性感冒。
此疾病也是春季牛養殖一種常見疾病,發病原因比較多,主要有消化不良、寄生蟲感染、細菌病毒侵襲等。(1)細菌是引發消化不良的主要因素,由開始的粥樣轉變為水樣腹瀉,牛糞便顏色以黃色或土黃色為主,有時伴有灰白色。(2)寄生蟲腹瀉糞便為灰白色,伴有寄生蟲蟲卵。初期牛食欲變化不明顯,后期身體逐漸消瘦,表現為明顯的細菌性感染。(3)病毒性細菌腹瀉開始是簡單的腹瀉,后期受病毒與細菌影響,引發嚴重腸胃炎,病牛精神萎靡,體溫變高,呼吸急促。
一旦牛出現牛肺疫,出現呼吸不暢、流膿性鼻涕、豁液、甚至食欲不振等。同時根據牛患病出現不同癥狀,可將其分為水腫型、肺炎型及急性敗血型等。一旦牛出現此類疾病,死亡率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養殖戶收入,究其原因在于牛體中含有絲狀霉形體造成,主要通過呼吸進行傳播。
在牛養殖過程中,由于飼養管理不科學,導致牛長期饑餓后進行大量采食,長期使用劣質粗硬飼料,食物在瘤胃內浸泡磨碎速度較慢,運動機能不正常,食物積聚引發疾病;飽食后過勞重役可引發該疾病;過肥牛或妊娠后期,周身張力下降,瘤胃機能下降引發疾病。
(1)春季要做好牛舌保溫,特別是夜間,切忌牛進行露天過夜,以防遭受冷風侵襲,以免淋雨。(2)飼養時要確保圈舍衛生與干燥,確保圈舍通風要好。讓牛多休息,保持安靜。營養要全面,飲用水要干凈。(3)牛出現此癥狀后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對于牛感冒防治,一般通過注射生理鹽水與青霉素,流感高發時期要適當使用抗生素治療,以此增強牛抵抗力。
犢牛腹瀉是常見疾病形式,在防治過程中,要做好母牛與犢牛分別做好飼養管理,對母牛做好妊娠后期飼養管理,做好產房消毒與免疫,確保圈舍干凈不潮濕。產房空間要大,通風保溫效果好,同時做好運動場的消毒。犢牛出生初乳喂養要及時,斷奶要科學,做好飼料交替與奉還,以防出現應激反應。
對于牛肺疫防疫,飼養管理要科學,逐步改善其生活條件,確保牛保持良好飲食與睡眠,避免出現過度疲勞。疫區為牛注射出血性敗血癥氫氧化鋁菌苗1~2次/年,連續注射3~5年。非疫區對外地引進牛種要隔離觀察1~3個月時間,確定無病后才能入群,切忌食用病死牛。
針對牛瘤胃積食,預防措施從預防角度出發,要對日常飼養加強管理,科學喂養,嚴防牛過度進食或饑餓,牛圈溫度控制適宜,降低春寒影響。同時,不能突換牛食用飼料,嚴格控制飼料質量,根據牛生長情況合理選擇食用飼料。
疫苗注射是疾病防治的一種有效手段,對于常見疾病要及時注射相關免疫疫苗,做好預防。目前該防治措施效果比較好,值得推廣,能夠有效降低發病率。
一般食療不像藥療,沒有副作用,藥療時體內存有殘留藥物,通過食物流通進入牛體內,影響其生理健康。對于飼料搭配,為提高牛免疫力,一般選用藥性非常低的食材,效果較慢,但此養殖方法是最綠色、最健康的。使用藥物治療要根據牛病種類選用針對性強的,不能盲目用藥。同時用藥要適度合理,注意用藥劑量與方式,藥物購買要正規,同時牛做好定期體檢。
綜上所述,春季受氣溫等因素影響,屬于牛疾病高發時節,養殖戶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