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
(安徽省潁上縣謝橋畜牧站236200)
豬肺疫預防與治療
姜波
(安徽省潁上縣謝橋畜牧站236200)
豬肺疫是一種常見的通過呼吸系統進行傳染的疾病,根據其進度快慢分成3個不同的亞型,多在秋末春初間發病。需要加強養殖場管理,做好防疫注射工作,抗生素治療的情況下還可以采用清熱解毒、清肺的中藥進行治療。
豬肺疫;預防;治療
豬肺疫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通過呼吸系統進行傳染的疾病。又稱為 “鎖喉風”,一般為秋季末期到春季初期這一段時間多發,同時這類疾病的嚴重程度不僅與病原菌有關,也與豬自身免疫力有關。通常仔豬容易發病,而常年豬不易發病。發病后體重下降,采食量降低,神情萎靡不振。豬肺疫疾病病原菌是一種短桿革蘭氏陰性菌,一般在豬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中存在。當養殖的家豬遇冷、感冒、饑餓以及寄生蟲感染等情況時會造成免疫力下降,附著在家豬體內的病原菌開始迅速增殖并造成豬的染病。由于病原菌附著在家豬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中,因此,進行增殖的病原菌能夠通過家豬的進食器具、分泌物及其排泄物附著并在體外對其他的豬進行感染。
研究學者一般都會將豬肺疫分成3個不同的亞型,分別是:急性型肺疫、慢性型肺疫、次畸形肺疫[1]。
急性型肺疫在我國爆發的次數并不多,不常見。亞型肺疫的主要表現是病豬體溫急速升高到40~42℃;病豬咽喉部位出現部分紅腫現象,其耳部下方也會有部分紅腫塊的產生;病豬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不振,行動遲緩,其視力發生衰退;病豬皮膚呈現暗紫色,身體部分器官開始出現衰竭,嚴重者在1~2d內會發生死亡。
慢性型肺疫主要病癥特點:病豬體溫緩慢升高,但不明顯;采食飼料量下降;呼吸困難;由于營養不良造成病豬體膘減少;當病豬發病30~45d時會發生因饑餓、脫水造成的死亡[2]。
次急性型肺疫主要病癥特點:病豬體溫緩慢升高,達到41℃左右后停止;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咳嗽并伴有輕度呼吸困難現象;鼻孔中經常有渾濁分泌物產生;患病時間長的病豬會感染結膜炎;長時間脫水和營養不良造成病豬死亡。但部分病豬可能由于抵抗力的原因會由次急性型肺疫轉變為慢性型肺疫。
對于家豬飼養工作方面,應當做好豬舍消毒工作,對豬舍做到定期消毒;對于豬舍內的溫度要保持恒溫,不要因為冷熱刺激而造成豬的肺疫疾病產生;對于喂食的飼料要進行定期晾曬,避免飼料霉變產生毒素進而造成豬體內免疫力下降。
對于養殖場所的管理主要是對豬活動場所消毒,對于豬群喂食用的工具、治療用的器具進行定期徹底的清潔與消毒。同時對養殖場定期全面消毒,對外來人員進行消毒,對飼養人員定期培訓,不培訓不達標的人員禁止上崗。同時要對外來動物進行驅趕[3],防治外來病原菌的傳入。
豬肺疫的疫苗接種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操作,選取有國家生產許可的疫苗,疫苗要盡可能的從正規醫院購買。同時也要注意疫苗的保存與運輸,避免疫苗失效。
對于豬巴氏桿菌可以選用青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等抗生素進行肌肉注射,注射劑量為青霉素、紅霉素以1g注射250~300ug,每天注射1次,1個療程為7~15d;慶大霉素的注射劑量為4500~5500U,每天注射1次,連續用藥 9~13d。
豬肺疫疾病主要是作用在病豬咽喉部位,可以采用清熱解毒、清肺的中藥進行治療,比如穿心蓮的注射液、清熱解毒的注射液等對病豬進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以7~14d作為1個療程。
[1]呂會敏.急性豬肺疫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畜禽種業,2015(12):34-35.
[2]閆曉明.豬肺疫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6(1):77-78.
[3]劉海軍.豬肺疫的診斷與防治[J].畜禽業,2016(7):9-10.
姜波 (1977.2-),男,安徽省潁上縣人,本科,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