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國
(河北省寬城縣農牧局067600)
稻田生態養鴨共生技術
孫文國
(河北省寬城縣農牧局067600)
隨著人民對健康飲食的重視,迫切需求有機糧食和無公害畜產品,寬城縣有機水稻和無公害鴨受到消費者的特別青睞,大眾消費意愿催生稻鴨共生養殖技術的發展熱潮,大幅提高了農戶的經濟效益,深受農戶喜愛,稻鴨共生種養節本增效,有機環保,具有非常好的推廣意義。
2015年寬城縣開始嘗試稻鴨共生生態環保種養技術,經過兩年的努力,掌握了稻田養鴨的基本技術,大大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同時節約鴨飼料和人工費用,遵循自然原生態學理論,采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技術?,F將寬城縣稻鴨共生技術交流如下。
一年稻一批鴨,稻田與鴨數量協調適宜,稻田為鴨提供覓食活動場所,可啄食浮游生物除草,鴨糞代替化肥培肥土壤,吃蟲取代農藥,化肥農藥殘留減少,鴨群在稻田游走,可使土壤疏松,氧氣充足,有利于水稻對土壤營養的吸收和植株分蘗,同時能預防病害的發生。這種順應自然規律原生態的立體種養方法,讓稻鴨互利互惠,水稻產量增加,品質提升,鴨肉鮮嫩口感好,成本低價格高,環保無污染。
選擇集中平坦,水源充足均衡的稻田,水深約10~15m,插秧規格9×6寸,一般每穴3~4棵苗,種植不能過密,否則影響鴨子在稻田中的活動。
選擇食量小,耐粗飼,生命力強,適應性廣的中小型鴨。如:吉安紅毛鴨、山麻鴨、紹興鴨等蛋肉兼用品種。寬城縣養殖主要是山麻鴨,選8~10d的鴨苗,鴨齡不宜過大,否則容易壓倒稻苗,鴨齡太小,適應性差。
最好在插秧10d左右扎根緩苗后,選擇晴朗天氣,上午10點左右,水溫不會太涼,即可放入雛鴨,每畝可放30~40只。夏季天氣特熱時,中午不宜放養,可早晚進行,放養量亦可根據實地情況適當調整,達到即可吃飽又可除掉田里雜草和昆蟲的目的。
在稻田邊盡量選擇地勢稍高干燥背風處修建鴨舎,鴨舍大小根據鴨子的數量而定,鴨舍可建1m高,舎底搭木板與地面留有空隙,鴨舍頂和四周用粘布圍好,防風雨、御寒保暖,背風處留進出門口,鴨舍邊挖排水溝,鴨舍要保持通風干燥整潔,定期消毒除蟲。稻田四周設置圍網,防止鴨亂跑和其他動物進來,防護網一般用經濟的尼龍編織網,網眼不宜過大,圍網高度0.5~0.7m,每隔2m左右打樁支撐圍網。
群鴨進入稻田放養后,不同稻田隔5~7d輪流放養,早晨不飼喂,白天在稻田里采食雜草、昆蟲、水中生物等為主,傍晚定時給群鴨補飼,最好用農家產的玉米、稻谷、麥麩、豆餅等,可添加適量魚粉、碳酸鈣、食鹽,每只鴨大概70g左右,或補飼配合飼料。對于剛放養的雛鴨,早晚補飼新鮮、有營養、易消化適口的精飼料,隨日齡增加逐漸減少過渡,體重達80g左右可進稻田放養。成鴨補飼量可根據采食情況酌情增減。
每天傍晚都用敲臉盆的聲音喚鴨群回來采食,慢慢形成條件反射。當水稻抽穗灌漿結實后,有利于及時收回群鴨,圍于田間空地,不能再去稻田放養鴨群,否則群鴨吃稻穗,造成水稻減產。
(1)做好防疫工作。1~3日齡雛鴨,頸皮下注射病毒性肝炎油乳疫苗0.5ml/只;7日齡,肌注鴨瘟疫苗0.2~0.5ml/只。
(2)鴨舍按時打掃,及時清理糞便、剩余飼料等污物,雞舍內及舎外四周定期消毒。
(3)防止強光、噪音、有害氣體、熱引起應激反應,影響鴨的生理活動甚至死亡。
(4)不能飼喂霉變飼料,防止造成營養不良或中毒。
(5)稻田必須用農藥時,必須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物,及時收鴨圍養,待安全后再放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