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君鳳
(吉林省臨江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34600)
臨江市肉牛養殖現狀、成因及治理對策
矯君鳳
(吉林省臨江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34600)
肉牛養殖一直是臨江市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農村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肉牛品種結構不合理,品質差,飼養方式落后,一家一戶養殖,規模效益、抗風險能力弱,附加值低,一直制約著臨江市肉牛養殖業的發展。本文對這些問題開展討論,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臨江市;肉牛;養殖現狀;成因;治療對策
據統計,2014年末全市牛存欄26755頭,其中可繁母牛存欄8026頭,占存欄牛的30%。2015年末,全市牛存欄11675頭,其中可繁母牛4920頭,可繁母牛占存欄牛的42.1%。同期比較,牛存欄減少15080頭,下降56.3%,可繁母牛存欄減少3106頭,下降38.7%。2016年末,全市牛存欄15422頭,其中可繁母牛5631頭,可繁母牛占存欄牛的36.5%。與2015年同期比較,牛存欄增加3747頭,增加32%,可繁母牛存欄增加711頭,增長14.5%。通過對臨江市某個體屠宰場進行調查發現,自2016年12月12日至2017年3月25日,該場共屠宰肉牛161頭,其中母牛93頭,占屠宰量的57.8%,可繁母牛58頭,占屠宰量的62.3%。就臨江目前情況看,可繁母牛存欄下降現象尚在繼續惡化,并呈加快趨勢。
臨江市從2003年起開始進行安格斯肉牛項目的運作,累計改良當地牛2萬余頭,經農民的精心飼養,安本雜交改良創造的三元雜交牛具有耐寒、飼草、飼料利用率高,生長速度快,適合山區飼養,雜交優勢明顯,抗病力大大增強,減少藥費開支,提高育肥速度,縮短育肥周期,增加養牛效益。成年牛體高122~138cm,體斜長144~159cm,體重平均500㎏,公牛體重700~750㎏。安格斯公牛犢6月齡斷奶重198.6㎏,母犢174㎏,平均日增重1㎏左右。實驗證明,每頭安雜改良牛與同樣的非安雜改良牛多賣200~300元。農民飼養安雜牛效益非常明顯。
臨江市從2012年起開始和吉林大潤德公司合作進行和牛項目的運作,經過有關專家、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和牛繁育、改良、育肥、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累計改良當地牛1200余頭,六月令斷奶犢牛平均體重200㎏。目前,臨江市恒興牧業有限公司、臨江市長興實業有限公司的肉牛繁育場已初具規模;六道溝鎮樺皮村養牛場存欄肉牛80余頭,由于資金、土地條件所限,牛舍等飼養條件需要改進。
臨江市優質肉牛生產雖然還未形成產業,但在安格斯肉牛、和牛項目的發展過程中,培養鍛煉了一大批科技人員,積累高檔肉牛繁殖改良、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經驗,為東部山區高檔肉牛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充分利用臨江地區豐富的秸稈資源優勢,應用綜合配套的先進繁育、飼養技術,開辟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形成新的收入增長點。采取 “公司+基地+農戶”這樣一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發展生產,培育肉牛龍頭企業,全面推行肉牛標準化生產,加快優質肉牛生產基地建設步伐,保障肉用牛產品的品質,提高肉牛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首先是豬肉價格波動大,持續低迷,禽流感發生,促使牛肉消費增加,價格上漲,加快肉牛出欄。其次養牛周期長,農民認為短期不見現錢,就賣掉母牛轉行打工做其他。
由此造成臨江市可繁母牛存欄急劇下降,勢必嚴重影響今后的養牛生產。如果依賴從外地購牛育肥飼養,一是需要花費大量資金,一般農民沒這么多錢,二是容易帶來疫病,后果更加嚴重。如果不采取切實措施,培育一定量的優質能繁母牛,發展肉牛生產,未來幾年將呈現嚴重的牛源不足問題,埋下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有可能形成新的社會問題,并惡性循環。
首先是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可繁母牛減少這一問題,并采取有利措施改善這一現狀,避免出現類似生豬生產大起大落的被動局面。
其次是可否研究能繁母牛補貼和肉牛養殖保險,每頭能繁母牛補貼300~500元為好。每頭肉牛保險額度可在10000~12000元左右。
最后為飼養母牛提供信貸、貼息等優惠政策,鼓勵農民飼養母牛,鼓勵扶持有實力的公司或肉牛養殖場發展優質肉牛產業。并由政府劃出一定的林地,為母牛放牧提供放牧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