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云 (江蘇省響水縣黃圩畜牧獸醫站 224600)
優質生豬綜合標準化養殖技術探討
王海云 (江蘇省響水縣黃圩畜牧獸醫站 224600)
為探討生豬養殖中采用綜合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的養殖效益。選擇本地某同等資質的養豬場為研究對象,分別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指導養殖人員采用綜合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對照組采用常規養殖技術,然后觀察兩組的養殖效益。結果表明相較于對照組,試驗組中的生豬成長速度更快,且出現疾病概率也相對較低。說明通過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引入綜合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有助于促進生豬快速生長,同時有助于減少疾病的發生,增加生豬養殖經濟效益,值得生豬養殖中進行推廣和應用。
生豬養殖;綜合標準化;養殖技術;養殖效益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生豬養殖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標準。為了確保生豬養殖的經濟性、生態性和環保性,必須要改變傳統粗放方式的養殖模式[1]。本次研究探討了綜合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在優質生豬中應用的效益,取得了理想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本地某同等資質的養豬場為研究對象,分別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均選配100頭同等品種和發育情況的豬仔,兩組所用豬苗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針對試驗組生豬養殖,主要指導養殖人員采用綜合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對照組采用常規生豬養殖技術,然后觀察兩組養殖效益。而綜合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①明確生豬養殖場建立要求:符合生豬養殖規劃要求,盡量選擇那些電力和水源充足,排水、通風和采光等條件優良,交通便利的地勢比較高燥區域內,且要確保養殖場周邊的3km范圍內不存在任何污染源,以更好地進行飼養管理工作和防疫管理工作。
②圈舍結構:其一,材料要選擇透氣性好、不宜受潮和傳熱的堅實材料,且需要具有良好的腐蝕性;其二,墻體需要具備良好的防火性能、耐水性、耐久性、保溫隔熱性、抗震性和堅固性;其三,散水寬度需要控制在600~900mm范圍內,表面坡度需要控制在5%,同時需要確保養豬舍四周建設有同散水結構相連的明溝;勒腳粉刷時候需要沿著外墻腳,用水泥砂漿粉刷到窗臺以下部位處或者300~600mm高度。而如果采用砌腳將石墻砌至窗臺以下或者高于室外地坪300~600mm;其四,地面需要確保其坡度控制在3~4%范圍內,且需要具有耐潮性、保溫性、耐久性、堅實性和抗滲性,以便更好地便于豬舍排污;其五,豬欄需要結合生豬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確定豬欄面積,一般每頭帶仔母豬欄的面積需要控制在3.5~8㎡,種公豬的豬欄面積控制在6~9㎡,具體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綜合確定;豬欄門寬度宜控制在70cm,高度宜控制在80~140cm,而針對產圈門、懷孕后期或者公豬圈門需要適當地加寬相應的寬度;其六,除了豬舍之外,針對配種室、值班室、獸醫室、飼料間、病畜隔離治療室等相關豬舍附屬用房的修建而言,需要配備完善的消毒室、消毒池和更衣室等基礎設施。在養殖示范區域內要建立完善的凈道和污道,切不可使二者出現交叉設置問題;確保各個豬舍之間的間距控制在8~15m范圍,以保證豬舍空氣流通的質量;糞便收集處理場所、病豬隔離舍以及處理場所要盡可能地遠離其他建筑物,且需要設置在下風向部位處[2]。
①針對種公豬飼養管理而言,要以精料為主,輔之以青料,且盡量不要或者少用粗料,確保其可以滿足公豬每日的營養需求;每天要對豬欄進行仔細打掃,確保其清潔性、干燥性,同時需要對豬體進行定期刷拭;做好防寒、防暑以及消滅蚊鼠蠅的工作;在配重季節前的1~15個月時間內需要對公豬精液品質進行仔細檢查;嚴格按照免疫程序來進行防疫工作,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公豬存在的異常情況。
②針對后備母豬飼養管理而言,一般每個豬欄可以喂養4~10頭,每頭具有1.5~2.5㎡的活動空間;在母豬發情季節需要進行單獨飼養;草料要以精料為主,適當搭配青料;要在2、4、6月和出產后鑒定和選育后備豬;要確保飲水的衛生和清潔。
③針對空杯母豬的飼養管理而言,要確保飲水衛生和清潔,飼料中可以稍微減少精料的用量,適當增加一些粗飼料;嚴格按照免疫程序來進行免疫接種處理;對其排泄物和運動等實際情況進行仔細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和治療母豬存在的疾病;對發情期的母豬進行仔細觀察,做好相應的配種準備工作;在斷奶之后的一周時間內母豬即可發情,此時需要盡量在發情期的當天下午進行配重,同時需要做好那些斷奶10d以上依舊沒有發情母豬的飼養管理,記錄下相應的配種記錄。
④針對妊娠母豬飼養管理而言,要確保日糧和飲水充足,且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嚴格按照規定程序來進行免疫接種處理,做好各種用具的消毒免疫處理工作,尤其是要對那些廢棄或者剩余的疫苗進行無害化處理;在配種之后為母豬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避免出現流產問題;在妊娠之后需要在喂養過程中適當地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元素的飼料;在妊娠之后的3個月需要減少粗糧用量,適量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質的精料,尤其是在產前幾天,要減少青料和精料用量;分娩之后需要多為母豬補充一些富含鈣和糖的營養元素,且要增加光照亮。
⑤針對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而言,需要多為其提供一些富含動植物蛋白的飼料和優質青料,確保充足的飲水量供應,尤其是要注意對飲水設備進行及時消毒處理;要對飼料喂養槽進行認真清洗,清除或者那些墊草;做好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溫工作。
⑥針對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而言,在出生之后的3d時間內,需要根據仔豬實際情況制定哺乳計劃,必要時需要給予富含鐵、硒的藥品;做好幼豬吸奶時的防護,避免被母豬壓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確保仔豬有舒適的成長環境;在出生之后1~2周需要做好補料工作。
⑦針對斷奶期的幼崽飼養管理而言,需要確保飲水充足,加強調教工作,訓練幼崽在固定位置處進行睡覺、排泄和采食,同時需要做好滅虱和驅蟲操作,及時隔離那些出現疾病的仔豬。
⑧針對生長肥育豬的飼養管理而言,同樣需要做好 “三固定”調教;確保其有良好的生長環境,避免對生豬成長造成干擾;確保飲水的充足性、衛生性和清潔性;合理制定飲食計劃,做好相應的驅蟲防疫工作。
①加強環境控制:結合豬舍實際情況合理修建防疫溝、防疫墻等防疫隔離帶;制定健全的防疫制度,對飼養人員進行健康檢查;確保人員在生產區域內要提前進行消毒處理;圈舍內溫度要嚴格根據實際情況來合理確定。
②防疫接種要求。定期進行生豬肺疫免疫、口蹄疫和豬瘟等相關疾病的免疫接種工作;做好仔豬副傷寒免疫接種;針對各個生豬建立專門的成長檔案,其中要包含免疫的相關內容。
③做好日常疾病防治工作。每天對生豬糞尿情況進行合理檢查;觀察生豬在早晨的呼吸情況、睡臥姿勢和精神狀態,以便及時發現和診治有關的異常情況;嚴謹采用那些未經允許或者已經淘汰、過期的藥物。
相較于對照組,試驗組中的生豬成長速度更快,且出現疾病的概率也相對較低。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大程度提升的同時愈發注重食品安全性和環保性,豬肉市場作為肉類市場的主體,更是當前社會群體關注的重點。為了確保豬肉質量和安全,必須加強養殖管理力度,但傳統生豬等畜牧業養殖卻僅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生豬養殖的生態性、安全性和高效性[3]。通過本次研究可知,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引入綜合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有助于促進生豬快速生長,同時有助于減少疾病的發生,增加生豬養殖經濟效益,值得生豬養殖中進行推廣和應用。
[1]蔣宗仁,胡光俊.綏陽縣優質生豬綜合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J].貴州畜牧獸醫,2014(2):54-55.
[2]朱彩文.生豬標準化規模綜合養殖技術應注意的問題[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4):84-85.
[3]王金政,薛曉敏.規模豬場標準化養殖技術規范[J].廣西畜牧獸醫,2015(5):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