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范王洪寶張元燮王學敬
(1,吉林省龍井市東盛畜牧獸醫(yī)站133400;
2,吉林省龍井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33400;
3,吉林省龍井市德新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133400)
犬傳染性肝炎診療體會
朱哲范1王洪寶2張元燮2王學敬3
(1,吉林省龍井市東盛畜牧獸醫(yī)站133400;
2,吉林省龍井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33400;
3,吉林省龍井市德新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133400)
犬傳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Ⅰ型引起的犬急性、高度接觸性敗血性傳染病。筆者結合多年診療體會,總結出一套比較完善的治療方案。
自然感染通常潛伏期在1周左右,最急性型病例,多見于1歲以內幼犬,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癥狀,1天內死亡;急性型病例,多數出現本病的典型癥狀而逐漸康復。病初,羞明流淚,流漿液性鼻液,體溫高達41℃,可持續(xù)3~5d。隨后出現腹痛、腹瀉、嘔吐,齒齦蒼白有出血點,個別輕度黃疸。恢復期病犬常見單側或雙側間質性角膜炎或水腫,甚至出現肝炎性藍眼病,持續(xù)2~7d后逐漸恢復健康;亞急性型病例主要表現為一過性狂躁不安,不明原因跑叫,一般持續(xù)2~3d后自然康復。
本病臨床診斷上缺乏快速檢測試劑盒,實驗室熒光抗體試驗等檢測方法耗時較長,主要依照血常規(guī)檢測和臨床類癥鑒別。血常規(guī)表現為血清轉氨酶活性升高。癥鑒別上,與犬瘟熱相比,本病無呼吸道和神經癥狀;與細小病毒相比,雖有出血性腹瀉,但本病出現齒齦出血點或斑,同時個別出現腹部膨大;與感冒相比,本病無咳嗽等呼吸道癥狀;與外傷和其他病毒型角膜渾濁相比,本病角膜表面光滑,同時存在體溫升高和消化道感染等全身癥狀。
對于病程急重病例,且全身混合癥狀嚴重者,治療效果不理想。
對于病初發(fā)熱期病例,提高免疫力,抑制病毒擴散為主。
處方:犬白細胞干擾素,每千克體重0.5萬單位,皮下注射。
犬傳染性肝炎高免血清,每千克體重2ml,肌肉注射。
對于病犬嘔吐、腹瀉以及肝炎等需要采取維持療法,及時糾正水鹽和電解質失衡,同時保肝和防止繼發(fā)感染等。
處方:5%糖鹽水或復方氯化鈉適量,氨芐青霉素 0.5~1.5g,病毒唑0.1g,混合靜脈滴注,1次/d,連用5~7d。
5%糖適量,三磷酸腺苷10~30ml,肌苷10~30ml,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連用5~7d。同時口服甘利欣2~4粒,2次/d。
對于恢復期患眼病的病犬,采取支持與控制繼發(fā)感染療法。
處方:輕癥犬可用犬貓滴眼液,3~5 次/d。
重癥犬可用白細胞干擾素1支,眼封閉,同時結合抗生素眼藥水等一起使用。
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毒,犬類飼養(yǎng)場須堅持自繁自養(yǎng),一旦發(fā)病,及時控制疫情發(fā)展,康復犬為長期傳染源,須謹慎隔離飼養(yǎng)。健康犬進行及時有效的免疫接種是預防犬傳染性肝炎的有效措施。
犬傳染性肝炎易與犬瘟熱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等混合感染,往往增加病癥的復雜性,因此,在全面鑒別診斷的同時,血清轉氨酶的檢測指數可為本病診斷提供一個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