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生
(山西省文水縣牧草飼料工作站032100)
雞心包積水綜合征發病及防治措施
武瑞生
(山西省文水縣牧草飼料工作站032100)
雞心包積水綜合征又稱安格拉病,是以心包積液和高死亡率為主要特征的禽病,臨床被感染的主要以肉雞偏多,本文通過對發病的病因、發病情況、癥狀及病理變化、傳播方式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提出防治措施。
雞;心包積水綜合征;發病;防治措施
文水縣是養殖大縣,其中肉雞養殖業是全縣畜牧業的主導產業,為縣域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近兩年來,筆者在深入肉養雞戶 (場)調研時發現,不管是大雞場還是小養殖戶都頻繁發生一種以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心包積液及多病灶性肝壞死為特征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使用抗病毒藥治療效果不佳,給養雞戶帶來很大經濟損失。經初步診斷為雞心包積水綜合征。
心包積水綜合征是以心包積液和高死亡率為特征的禽病,主要由腺病毒感染導致,腺病毒分為Ⅰ、Ⅱ、Ⅲ3個群。
Ⅰ群有不同的亞型包括包涵體肝炎、心包積水綜合征或心包積水-肝炎綜合征征、肌胃糜爛癥等,包涵體肝炎在巴基斯坦就叫安卡拉病。心包積水-肝炎綜合征明顯特征是心包積水和肝炎。肌胃糜爛癥導致肌胃擴張、糜爛等。以上是由不同亞型引起的。在亞洲,腺病毒流行的主要是4型、2型、5型。
Ⅱ群可引起雞大脾病,由腺病毒引起。但現在臨床中的大肝大脾主要是禽白血病和網狀內皮增生癥引起的。目前,還沒有檢測到由Ⅱ群腺病毒引起的大脾病。
Ⅲ群是最熟悉的,主要是引起減蛋綜合征。目前國內控制良好。
本病臨床被感染的主要以肉雞偏多。近期也開始感染產蛋雞的育成期,并且育成雞發病死亡率還非常高。不過,產蛋雞群感染后臨床表現并不明顯。
雞心包積水綜合征大約于3周齡時,在看上去明顯健康的肉雞中突然發生,以至雞在臨死前仍很活潑,毫無病態,死雞就是該病存在的信號。本病潛伏期短,發病急,多于3周齡開始死亡,4~5周齡達到高峰。病程通常9~14d,發病率為10~30%,死亡率可達25~75%。雞群中生長速度快的雞多數被感染,日齡越小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3~4d死亡率突然到高峰,隨后5~7d差不多恒定,然后開始下降。病雞對熱應激高度敏感。該病擴散能力強,很易在雞群和雞場間傳播。45日齡以上雞群發病輕,恢復快,損失小,康復雞群對再感染有免疫力。
本病當飼養管理不當,天氣突然變化,營養不良,機體抵抗力減弱和細菌毒力增強時即可發病。另外維生素缺乏癥、蛋白質及礦物質飼料缺乏,感冒等也可成為發生本病的誘因。
(1)病雞死前有神經癥狀,如果身體一翻個,兩腿劃空,這是最典型的癥狀,一般數分鐘后死亡。
(2)心肌柔軟、心力衰竭,心包積液、腹腔液體增加。一打開,心包中有數毫升的黃色透明滲出液或不透明呈膠樣液體。
(3)肝臟腫脹、充血,呈深紫色或黃紅色,質地變脆,表面有大量散在的針尖或小米大的壞死灶,有點像沙門氏菌感染。
(4)腎臟腫脹、有出血,呈蒼白或暗黃色,有白色尿酸鹽沉積。部分病例伴有腎小管擴張。
(5)排硫磺樣黃綠色糞便。
(6)病死雞剖檢100%有心包積水、90%有肝炎、60%有肺纖維病變、60%有法氏囊炎。
(1)垂直傳播, (母子傳播)祖代雞不攜帶,父母代較多攜帶 (可能原因疫苗、換羽等),臨床出現一個種雞場后代集中發病。
(2)水平傳播,病毒存于糞便、氣管、鼻黏膜等可以水平傳播。
經過走訪養殖場 (戶)筆者從各個方面對本病的病因進行大量調查表明,本病與飼料、飼養管理、疫苗及其免疫程序等有關。在一定程度上,腺胃炎的存在與安哥拉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聯,此病最重要的是預防。
(1)防治總的原則是強心、保肝、護腎、抗病毒,利水消腫,解除免疫抑制,防治繼發感染。
臨床上采用:球蛋白+克感寧+錢草口服液治療心包積水綜合征效果良好。
(2)加強飼養管理,降低飼養密度,提高舍溫2~3℃,做好通風,執行嚴格防疫制度。加強消毒工作,用活性碘消毒殺菌劑對雞舍及周圍環境進行消毒,防止病毒擴散和傳播。同時增加維生素用量,用VC可溶性粉飲水,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可很好的預防本病發生,并及時淘汰病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