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剛 朱景哲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吉林 吉林 132012)
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性硬膜外血腫90例臨床觀察
王宏剛 朱景哲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創傷性硬膜外血腫;血府逐瘀湯;中西醫結合;臨床觀察
筆者于2010年6月—2015年6月采用中藥血府逐瘀湯結合西藥保守治療創傷性硬膜外血腫90例,均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將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90例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36.5歲。入院時神志清醒者26例;神志呈嗜睡狀態者58例;神志呈昏迷狀態者6例;伴有偏癱患者6例。
診斷標準:①有頭部外傷史。②傷后出現意識障礙,典型患者多有中間清醒期,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現癱瘓,抽搐發作,大小便失禁等。③頭部見外傷著力點,神經系統檢查有或無陽性神經定位體征。④頭部X線檢查:常見顱骨骨折。⑤頭顱CT掃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現為顱骨內板與腦表面間有一雙凸鏡形或梭形高密度影。CT檢查可明確診斷、確定血腫部位、評估血腫量。骨窗像對診斷顱骨骨折具有重要意義[1]。
西醫療法:主要選擇用甘露醇、利尿劑、甘油果糖控制腦水腫;腦細胞保護劑應用能量合劑、腦苷肌肽、胞磷膽堿;有感染征象者,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達力欣及甲硝唑等;增加腦細胞供氧,提高血氧飽和度,可吸氧或應用高壓氧療法;適宜的西醫療法處理各種并發癥[2]。
中醫療法:患者傷后3 d給予血府逐瘀湯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治療,每日1劑,每日2次口服,意識障礙患者用鼻飼給藥。
1.療效評定標準。①西醫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血腫清除,顱壓正常,應有輕度神經系統體征。好轉:血腫清除,顱壓正常,應有中度神經系統體征。②中醫療效判定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神志清醒,頭痛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恢復日常工作。好轉:神志清醒,頭痛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未愈:頭痛等癥狀無改善。
2.結果:90例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治愈患者74例,好轉患者16例。
創傷性硬膜外血腫是指由于顳頂顱骨骨折使位于翼點附近骨溝內的腦膜中動脈破裂出血,使硬膜和顱骨內板剝離,也可能先發生硬膜于顱骨剝離,然后血液聚集在所形成的間隙內。中醫定義為由于猝然遭受外傷,致頭部元神受累,神機失用,腦絡損傷,血不循經,溢于脈外,阻于腦竅所致,屬于中醫瘀血頭痛。對于傷后急性出血期,給予西醫止血、營養神經、降顱壓等對癥治療,3 d后給予血府逐瘀湯治療,以達到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中醫辨證認為:患者頭部受外傷,腦絡破損,血不循經,阻于腦竅,瘀血阻絡,不通則痛,故見頭痛;神機受累,元神失用故見眩暈,神志昏蒙;瘀血內阻,清陽不展,氣機失和,故見惡心、嘔吐。瘀血阻絡,經脈閉阻,氣血運行失常,筋脈失養,故見肢體偏癱或抽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沉澀乃為瘀停清竅之證。基于多年臨床實踐經驗,提出了血府逐瘀湯為主的新的創傷性硬膜外血腫的治療方案。方藥:桃仁15 g,紅花10 g,當歸10 g,生地黃10 g,川芎10 g,牛膝15 g,桔梗10 g,柴胡10 g,枳殼10 g,甘草6 g。本方為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桃仁、川芎、紅花活血化瘀;生地黃補血養陰活血;當歸補血養肝,活血止痛;白芍斂陰養肝,緩急止痛,柴胡入肝膽經,升發陽氣,疏肝解郁,透邪外如,柴胡與白芍配伍,補養肝血,條達肝氣,使柴胡升散而無耗傷陰血之弊;枳殼理氣解郁,泄熱破結,柴胡與枳實配伍,一升一降,舒暢氣機,升清降濁,白芍與枳売配伍,理氣和血,調和氣血;炙甘草調和諸藥,益脾和中。全方活血養血,以活血為主;行中有補,則行而不泄;補中有行,則補而不滯。諸藥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而養血,四逆散行氣和血而疏肝,桔梗開肺氣,載藥上升,合枳殼則升降上焦之氣而寬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脈,引血下行,諸藥相合,使血活氣行,則諸證自愈。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活血化瘀藥具有改善微循環、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加速纖維蛋白溶解、增強吞噬細胞功能的作用,對消除自由基對腦細胞的損害有一定保護作用[3]。因此對90例創傷性硬膜外血腫患者均經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發現患者清醒時間較以前單純西醫治療患者提前2~4 d,無長期昏迷狀態發生。如意識清醒后,患者頭痛恢復程度明顯加快,其好轉率較單純西醫治療者明顯增加,亦較少留有后遺癥,明顯提高了患者的預后質量。本組病例證實血府逐瘀湯可促進出血及血腫的吸收,有利于腦神經細胞的修復,有效地解除及減輕患者因創傷性硬膜外血腫所致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綜上所述,采用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創傷性硬膜外血腫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充分發揮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從而提高了臨床療效,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加快患者的蘇醒及肢癱的恢復,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1]劉明鐸.實用顱腦損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2:240,255.
[2]趙雅度.神經病學-神經系統外傷[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45-46.
[3]李春越.血瘀證及活血化瘀方藥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雜志,1988,8(5):317.
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