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輝
(廣東省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 梅州 514011)
益氣滋腎湯治療糖尿病腎病66例療效觀察
劉文輝
(廣東省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 梅州 514011)
糖尿病腎病;益氣滋腎湯;西醫基礎治療;療效觀察
糖尿病腎病(DN)即糖尿病結節性和彌漫性腎小球硬化,是糖尿病(DM)常見而難治的微血管并發癥。典型的糖尿病腎病多見于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幾乎50%的IDDM患者合并糖尿病腎病,30%的IDDM患者死于腎衰竭。在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隨年齡增長及病程延長,形成糖尿病腎病的危險性也隨著增加。糖尿病腎病是現今世界上公認的終末期腎損害最常見致病原因,并且被公認是心血管疾病獨立的風險因素。我國是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人們飲食的不均衡和運動的減少使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如不及時阻斷其發展,腎功能的損害將呈不可逆的進展,最終發展為腎衰竭而需透析或移植治療。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臨床蛋白尿,其進行性發展尚無有效的方法控制其發展和惡化,只延緩其發展至腎衰竭的進程。臨床研究證實,采取積極的干預治療措施,可以減少蛋白尿的漏出,極大延緩腎衰竭的進程[1]。中醫藥具有獨特的整體觀念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大量的臨床研究也證明,中醫藥在治療糖尿病腎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針對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之腎氣虧虛,氣陰不足的病機特點,采用補腎益氣養陰法治療糖尿病腎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根據入選標準將符合條件的130例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66例,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齡39~74歲,平均年齡54.1歲;病程最短8個月,最長10年,平均4.2年。對照組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2.7歲;病程最短10.5個月,最長11.5年,平均5.8年。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2-3]:①有較長期的糖尿病病史,臨床上出現蛋白尿、糖尿病眼底改變的患者,在排除高血壓病及其他腎病時應考慮為糖尿病腎病。②原有糖尿病患者若出現下列情況:糖尿病病史少于6~8年;不伴有糖尿病眼底改變;腎功能惡化迅速;無蛋白尿階段出現腎功能損害;明顯的血尿;則必須依靠腎活檢以明確診斷。③糖尿病有較長病史者,若運動后出現蛋白尿,同時蛋白排泄率也增加,腎臟又較正常增大時,即可診斷為早期糖尿病腎病。
排除標準:合并有其他腎臟疾病及腎血管疾病者;合并妊娠者;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者、肝臟疾病、腦血管意外、惡性腫瘤患者;維持透析及腎移植患者。
對照組:給予糖尿病腎病西醫基礎治療。具體如下:①對患者進行糖尿病教育;②低鹽、低糖、優質低蛋白質糖尿病飲食,腎功能正常者每天給予優質蛋白0.8 g/kg,腎功能不全者每日給予優質蛋白0.6 g/kg;保證足夠熱量,輕體力勞動每日熱量攝入25~30 kCal/kg,中體力勞動者每日熱量攝入30~35 kCal/kg,重體力勞動者每日熱量攝入40 kCal/kg;③用糖適平(格列喹酮)或胰島素嚴格控制血糖,他汀類藥物控制高脂血癥。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治療同時給予口服自擬方益氣滋腎湯:太子參30 g,黃芪30 g,山藥20 g,茯苓20 g,白術20 g,女貞子20 g,旱蓮草20 g,山萸肉20 g,芡實30 g,生地黃20 g,覆盆子20 g,澤瀉10 g,車前子10 g,茵陳30 g,肉桂5 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觀察指標 :①安全指標: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SCR、BUN、AST、ALT);②療效指標:尿微量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TG、TC、HDL、LDL)。
1.療效標準[3]。顯效:癥狀、體征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50 mg,或尿蛋白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有效:癥狀、體征減輕,尿蛋白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下;無效:癥狀、體征無改變,治療前后尿蛋白無明顯變化(±10%)。
2.結果
(1)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3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59%,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例)
(2)兩組尿蛋白、血脂、肝腎功能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尿微量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或P<0.05),治療后兩組間血脂指標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益氣滋腎湯在改善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方面優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前后肝腎功能無明顯差異(P>0.05),證明本藥較安全。兩組治療前后的蛋白尿、血脂、肝腎功能情況見表2、表3、表4。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尿蛋白比較±s)
注: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TG、TC、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SCR、BUN、AST、ALT比較
糖尿病腎病(DN)早期表現為微量蛋白尿,隨著病程的發展可出現持續性蛋白尿、高血壓和進行性腎功能下降,最終結局是發展為終末期腎衰竭。早期糖尿病腎病起病隱匿,易被忽視,微量白蛋白尿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標準,也是觀察療效和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3]。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統計資料顯示,目前糖尿病腎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67%以上,歐美發達國家慢性腎衰竭(CRF)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腎病占43%左右。目前我國約3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終末期腎衰竭。
糖尿病腎病(DN)屬于中醫學消渴病腎病范疇,消渴腎病的發生不單是某一臟腑的病變,多涉及腎、肝、心、脾等多個臟腑,但主要是腎臟功能失調,腎失開闔,固攝無權為主要原因。消渴病的基本病機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最易傷及腎陰,病程日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病程遷延,陰損耗氣,而致腎氣虛損,固攝無權,開闔失司而成本病。筆者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確立益氣養陰、滋腎固攝的方法治療本病,方藥為益氣滋腎湯。方中重用黃芪、熟地黃、太子參益氣養陰補腎;山萸肉、山藥、女貞子、旱蓮草補肝腎而養精血;覆盆子、芡實補腎固攝;澤瀉、茯苓、白術健脾利水、滲濕泄濁;茵陳、車前子清熱利濕;肉桂之辛熱助命門以溫陽化氣,乃陰中求陽之治。全方共奏益氣養陰、滋腎固攝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及長期臨床觀察表明益氣滋腎湯具有降血糖、降尿蛋白、利尿、降血壓、降血脂、擴血管的作用。其中黃芪具有很好的降尿蛋白、利尿、降血糖、降血壓、擴血管作用,并能明顯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抑制腎臟肥大,減少微量蛋白排出等作用[4];山藥具有一定的利尿、降糖作用;山萸肉、茵陳、車前子具有利尿、降壓、降血脂作用;澤瀉、茯苓、白術具有利尿、降糖、降壓作用;太子參具有降壓、擴血管、降糖作用;黃芪、太子參能抑制免疫反應,減輕變態性損害,增強網狀內皮細胞吞噬功能,增強免疫調節功能[5];女貞子、旱蓮草能提高細胞免疫黏附功能,抑制補體系統活化,抑制腎小球上皮細胞免疫復合物的沉積[6]。以上就是益氣滋腎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藥理基礎。
綜上所述,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腎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純降血糖、降血壓不可能完全逆轉或預防其發生發展,而中藥的綜合作用具有明顯的優勢。本文采用益氣滋腎法治療糖尿病腎病,體現了中醫辨病與辨證結合的思想,此種方法對于疾病的發生發展較較好的可控性,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療效。
[1]董硯虎,錢榮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當代治療[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2]林蘭.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108-110.
[3]王海燕.腎臟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57.
[4]李儀奎,姜名英.中藥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2:184-185.
[5]杜雨茂.腎病臨床經驗及實驗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1998:236,99.
[6]羅仁.中醫腎病辨病專方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46.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