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利 (重慶市江津區石門畜牧獸醫站 402260)
僵豬綜合防治策略
程曉利 (重慶市江津區石門畜牧獸醫站 402260)
經近代生豬規模化生產實踐總結,發現養殖過程中的一些飼養管理缺陷可導致僵豬產生,針對具體致僵成因,歸納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方案供業內參考。
僵豬;致病因;防治策略
僵豬的主要致病因是飼養管理不善。(1)在養殖過程中品種選擇與良繁培育不科學。(2)妊娠期母豬飼管缺陷。(3)哺乳期喂養不當。(4)仔豬斷奶后期管理不善。(5)養殖過程中綜合防治措施落實不到位,仔豬發生各種常見傳染病。
現代規模化養豬應盡量堅持自繁自養,常采取 “本品種內優良個體選育、固定優良遺傳基因”與 “外種 (♂)與本地品種 (♀)雜交、多元雜交、固定優良遺傳基因”的有效方式改良商品豬群的品種,充分應用 “雜交優勢”獲得最佳綜合生產性能,這樣可有效避免產生基因遺傳性僵豬。
對妊娠期母豬實施 “短期優飼”,重點做到 (1)禁止育齡母豬配種過早或過晚、近親濫交等情況,造成產生先天性僵豬。(2)科學調配和飼喂Ca、P、蛋白質、礦微及維生素等重要營養物質配比均衡的高能日糧,全面滿足胎兒個體發育及母豬體耗、泌乳機制的正常營養需求。(3)妊娠期母豬日糧多樣化搭配,鈣粉、動植物蛋白 (魚粉、豆類)、飲水等重要成分必須足量供應,若母豬視診檢查見營養健康狀態不佳時,有必要針對性補喂適量復合VB(30~50mg/頭,促消化、整合胃腸機能)、魚肝油 (100ml、頭)和等量動物必需微量元素。
加強產期仔豬管護,確保新生仔豬1~3日齡內吃足初乳,哺乳期無挨餓、受冷現象;控制好新生仔豬保育舍內適宜的溫濕度值 (舍溫28~32℃、相對濕度70%左右)、保潔度(衛生治理與消毒控制)、空氣質量 (無刺鼻異味、有害氣體含量不超標)等;母豬產后加強營養供應,盡量多喂全價高能精料、適量投喂青綠飼料,促使母乳充足、品質良好;母豬產后1~2d內泌乳性能發揮不好,立即拌料投喂2~3劑催乳散;體弱、泌乳不足的母豬可采用補益方 “黨參、黃芪、當歸、王不留、通草、川芎、白術、木通、杜仲、各25g,甘草10g”混合濃煎湯,加米酒300ml為引、加紅糖200~500g,1劑/d、連喂5~10d,本方有良好的溫中補血、催乳、通乳效果,尤其適用于妊娠期、產期母豬。
視斷奶期母子實際情況、實施科學斷奶,盡量減少斷奶、換料、轉舍、并群、疫苗首免等所致的不良應激;斷奶后由乳豬飼料逐漸過渡到仔豬前期料,可將2種料等量摻搭投喂仔豬,防止驟然更換料產生不適應性 (應激反應),過渡適應期約為3~5d;不間斷供應清潔飲水,剛斷奶仔豬喂料量要有節制、堅持少食多餐 (日喂4~5次)、8~9成飽、禁止暴飲暴食,40~45日齡以后仔豬進入生長旺盛期,可不限料,任其自由采食,一般以料槽內不剩料為宜;生長旺盛期仔豬要注意預防產生 “仔豬水腫病”,建議采用2%碳酸氫鈣、1%氯化鈉、1%硫酸亞鐵各取適量 (常用量30~50g),復合VB35mg,均勻拌料投喂,早晚各喂1次、連喂3~5d。
加強豬場常見病綜合防治管理,長期堅持抓好 “整場環境衛生綜合治理,豬舍保潔消毒、恒溫控濕、通風換氣管理”,將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含量降至最低,最大化降低各種傳染病的感染發病率;隨仔豬生長發育,適時開展限密均群處置工作,按照 “來源、品種、日齡、體況”基本一致的原則合理組群、分欄 (舍)飼養,防止發生大欺小、強凌弱、打斗爭食等不良現象;斷奶后仔豬的飼料盡量滿足多樣化,最好是 “精、青、粗”合理搭配,或使用標準化配方的全價仔豬飼料,喂量掌控要有節制,日喂4~5次、每次8~9成飽為宜、保證不間斷清潔飲水供應;35~60日齡期間至少驅蟲一次,推薦采用廣譜高效的高純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拌料整群投喂 (一次性投喂即可,若寄生蟲病較為嚴重的可于3~5d后重復用藥1次),達到一次性防治體內外寄生蟲的效果,為減輕藥物毒副性,投喂抗寄生蟲藥物前后3~5d可混飲復方電解多維 (含動物必需的維生素、礦微、氨基酸、能量劑等)、拌料投喂復方健胃散 (胃腸活、山楂開胃散、健曲等)。
程曉利 (1973.3.30-),女,漢族,重慶市江津區人,專科,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