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潤 李文元 指導老師:馬玉俠
淺談馬玉俠之清熱止咳快速針刺方
張潤潤 李文元 指導老師:馬玉俠
(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馬玉俠;清熱止咳;快速針刺法
快速針刺法是一種針刺卻不留針的針刺手法,即在較短暫的時間之內,對某些穴位施以一定的針刺刺激,得到針感后隨即起針,既能極大地縮短了刺激時間,最大限度地控制針刺量,達到有效調節機體的目的,同時又可兼顧減輕患者痛苦之功效。馬玉俠教授之清熱止咳方選擇雙側風池、大椎、雙曲池、雙外關、雙魚際、雙合谷組方,針刺獲得針感后隨即起針。
多用于有發熱咳嗽癥狀的嬰幼兒。首先,患者發熱,邪熱郁于肌表,宜淺刺、快刺。《靈樞·九針十二原》云:“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淺刺可助解肌散表,《靈樞·九針十二原》云:“針太深則邪氣反沉,病益。”故快速出針不阻塞針孔以利于祛邪。其次,《靈樞·逆順肥瘦》曰:“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發針,日再可也。”嬰幼兒的生理特點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故不宜強刺激、久留針,以免超過其耐受性而引起不良反應。且小兒臟氣清靈、反應敏捷,一撥即靈,易趨康復,亦不宜留針,或超過所需刺激量[1]。
風池,為治風要穴,可去外風,治療外感熱病;大椎,為督脈與手太陽、手陽明、手少陽四經之會,陽中之陽,可治外感熱證,是清熱要穴。另取手太陰肺經之滎穴魚際,滎主身熱,另有《針灸大成》中記載:“主酒病,惡風寒……身熱頭痛,咳嗽噦”。故魚際穴既可清熱又可止咳。《針灸大成》記載:“主治傷寒大渴,脈浮在表,發熱惡寒……熱病汗不出”,故采用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合谷,取其解表之功;合谷配魚際,既有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之效,又有表里配穴之功;又配手少陽三焦經絡穴外關,通于陽維脈可治熱病,有疏風解表之功。穴位之間相互配合,互為輔佐,集解表、清熱、止咳于一體。
《靈樞·九針十二原》云:“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故快速針刺法必須建立在得氣的基礎上,臨床上馬玉俠教授對于發熱、咳嗽的患兒多使用1寸針具,采取先深刺,進行捻轉或提插,得氣后,將針徐徐捻轉并往外拔出,不按針孔。若有出血,不必立即止血,可等血色變淺后再用棉球拭去,每周2~4次。
患兒,5歲,2016年1月29日初診。主訴發熱,咳嗽,流涕3 d。患兒反復咳嗽,3 d前出現發熱,行小兒推拿治療,效果不顯,仍夜間發熱,現咳嗽較頻繁,舌尖紅苔中后部稍厚,咽后壁充血,有少許濾泡。食欲不振,大小便可。治療上主要施以清熱止咳快速不留針,配合背部走罐。2016年1月31日復診,患兒發熱、咳嗽明顯減輕,偶有咳嗽、流涕,色白,質黏,治療上繼以清熱止咳方針刺,配以中藥:木蝴蝶6 g,白前6 g,前胡6 g,黃芩6 g,桑白皮6 g,百部6 g,辛夷3 g。3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7~9次服。1日后隨訪,患兒已基本痊愈。
[1]王昕耀.淺談快速針刺法[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89,6(3):46-47.
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