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東 叢莉瑩
·熏洗療法·
中藥熏洗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80例
史曉東 叢莉瑩
(山東省榮成市中醫院,山東 榮成 2643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指由于膝關節軟骨變性、骨質增生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疾患,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本病發病多見于中老年人,難以愈合,給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困擾。筆者自2011年5月—2015年6月采用中藥熏洗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8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如下。
本組80例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40~75歲。其中,單關節疼痛49例,雙關節疼痛31例,關節變形15例。X線所見均有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少數有關節積液。
中藥配方:川烏、草烏、花椒、五加皮、地龍、雞血藤、艾葉、川續斷、獨活、羌活、透骨草、伸筋草、紅花各30 g。
熏洗方法:將上方諸藥用2500 mL清水浸泡30 min后煎至沸后,小火再煎20~30 min,連同藥渣一起放入專用熏洗器皿中,將患處置器皿上方,利用藥物蒸汽熏蒸,待溫度適宜將患處浸于藥液中泡洗,并用毛巾浸透藥液,包裹患處。泡洗同時囑患者做膝關節屈伸功能鍛煉。此過程可持續約30 min。每劑藥用2 d,每日熏洗2次,5劑為1個療程。
治療1個療程內有70例關節疼痛消失,關節活動恢復正常;有8例關節疼痛減輕,關節功能較前改善;有2例經第2個療程治療后癥狀緩解。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中醫學“痹證”范疇,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不暢,痰瘀互結而成。筆者采用中藥熏洗療法,通過物理溫熱作用及中藥吸收的雙重作用,使經絡暢通,溫經散寒而達到活血止痛、改善功能的目的。西醫學認為,中藥熏洗通過藥物的熱輻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改善。藥物經熏蒸作用于機體后,其揮發性成分經皮膚吸收,局部可保持較高的藥物濃度,能長時間發揮作用,促進炎性致痛因子吸收,從而有效消除關節滑膜炎癥,恢復關節囊、關節韌帶彈性,改善骨內微循環。
此方法簡單易學,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無論男女老幼可廣泛應用。注意皮膚有破損者不適宜做熏洗治療。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體質虛弱者,要密切注意熏洗過程,以防意外。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