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李文文 馮 凱 趙佩璇
中醫辨證治療妊娠咳嗽1例
王 艷 李文文 馮 凱 趙佩璇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
妊娠咳嗽,亦稱“子嗽”,是指妊娠期間,咳嗽不已。本病的發生、發展與妊娠期的特殊生理有關。若咳嗽劇烈或久咳不愈,可損傷胎氣,導致墮胎、小產的發生。
患者,女,43歲,2015年11月26日初診。停經46 d,7 d前因受涼后出現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夜間加重,鼻塞流涕,畏寒,無發熱,腰酸,腹脹,無陰道出血,無肛門墜脹,口干、口苦,情緒較激動,納可,夢多易驚醒,舌質黯苔薄黃,脈細滑。平素月經規律,12歲月經初潮,6~7 d/27~30 d,量中,色淡紅,夾血塊,伴小腹輕微隱痛,腰酸,經前乳脹。末次月經2015年10月11日,4 d凈,量色質同前,伴小腹隱痛及腰酸。2015年11月24日,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拍陰道彩超示:子宮前位,前后徑約5.5 cm,宮腔內查見1.8 cm ×0.7 cm的妊娠囊,左側壁查見0.7 cm的弱回聲結節,后壁查見0.9 cm的弱回聲結節,提示:①宮內早孕;②子宮肌層回聲欠均勻。血激素顯示:E2284.52 pg/mL,P 11.49 ng/mL,HCG 32330.7 mIU/mL。診斷為妊娠咳嗽,辨證當屬“陰虛肺燥證”,治宜養陰潤肺,止咳安胎,具體處方如下:菟絲子20 g,桑寄生15 g,續斷15 g,山藥15 g,玄參30 g,百合15 g,白術15 g,茯苓15 g,陳皮10 g,桑葉15 g,荊芥15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白前10 g,梔子10 g。共7劑,水煎服,100 mL,每日1劑,每日3次。另囑患者飲食清淡、新鮮而有營養,并且注意休息,禁食辛辣燥熱之品,同時保持心情舒暢。2015年12月10日復診,患者訴無腰酸腹脹,無咳嗽咳痰等癥狀,睡眠較前改善。
妊娠疾病,因孕后母體環境的改變,故有獨特的發病機制。《沈氏女科輯要箋正》認為“妊娠病源有三大綱:一曰陰虧,精血有限,聚以養胎,陰分必虧。二曰氣滯,腹中增一障礙,則升降之氣必滯。三曰痰飲,人身臟腑接壤,腹中遽增一物,臟腑之機括為之不靈,津液聚為痰液”。《女科百問》認為子嗽主要是孕婦感受外邪傷肺所致。子嗽一證,因孕成咳,孕后陰血下聚養胎,陰血愈虧,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灼肺傷津,肺失濡潤,加之感受外邪,發為咳嗽。其病位主要在肺。對于子嗽的治療,采用“清熱潤肺、化痰治咳”的治法,因久咳傷氣,氣虛不能載胎,故遵循治病與安胎并舉的原則,注意“有故無殞,亦無殞也”的指導思想,自始至終顧護胎元。方中菟絲子、桑寄生、續斷取自壽胎丸之意補腎養血,固腎安胎,其中菟絲子補腎益精,固攝沖任,腎旺自能蔭胎,桑寄生、續斷、山藥補益肝腎,養血安胎,因阿膠滋膩,肺雖喜潤勿燥,但潤之太過易聚濕生痰,故去阿膠。玄參、百合養陰潤肺止咳;紫菀、款冬花性溫而不熱,潤而不膩;白前味辛甘,性平,用于止咳化痰;荊芥疏風解表;白術、茯苓、陳皮健脾除濕化痰;桑葉清肺潤燥利咽;加入梔子瀉火除煩、安神。子嗽經過適當的治療和休息,一般預后良好。若久咳不已,反復發作,或有流產史的患者,病情進一步發展損傷胎氣,導致胎動、胎漏不安,甚至墮胎、小產。因而妊娠期間應注意,勿貪涼太過,飲食應清淡、新鮮而富有營養,勿暴飲暴食;素體陰虛孕婦,孕期禁食辛辣燥熱之品,同時要保持心情舒暢。
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