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珍枝 曹永年
淺談心理護理在肝病各期的護理體會
盧珍枝 曹永年
(山西省運城市中醫醫院,山西 運城044000)
肝病急性期;肝病慢性期;肝硬化;肝癌;心理護理
目前我國仍然是肝病的高發區和多發區,患上各種肝病后,大多要經歷一個由急性到慢性、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的過程,給廣大患者及家屬在工作、日常生活、就業、學習及婚姻等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筆者從事肝病護理工作二十余年,護理了數以萬計的肝病患者,尤其是在心理護理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茲不揣冒陋,介紹于下,供同道參考。
1.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現為緊張和擔憂。①對突然患上的急性肝病,由于對其特點及傳染性了解甚少,往往表現為不知所措。②因為是傳染病,又住在隔離病區,害怕傳染給家人及同事等。③每個患者所處的社會地位、文化程度、個體心理素質差異,對疾病能否早日康復及是否會轉成慢性充滿著緊張、恐懼和擔憂。
2.急性期患者的心理護理。首先幫助和指導患者正確認識和了解有關傳染病的知識,明確急性傳染病只要規范治療,80%以上均能夠達到治愈標準。其次是要嚴格遵守醫院隔離制度,雖然暫時同家人隔離,但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何樂而不為。三是飲食方面應按醫生的囑咐,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減少肉類及油炸食品的攝入。四是多看一些或多了解一些關于傳染病方面的知識,隨著病情逐漸好轉,緊張和擔憂往往漸漸消除或逐漸緩解。
1.慢性期患者主要表現為抑郁和焦慮。①隨著病程發展有些患者由于治療不及時或多種原因進展為慢性。如慢性乙肝、慢性丙肝目前仍缺乏根治方法,長期治療使患者對治療效果信心不足。②慢性患者的病程長,病情易反復發作,治療費用也較高。③目前社會上對傳染病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視,長期慢性不愈,擔心就業,害怕失去工作。④育齡期患者害怕遺傳給下一代,適齡青年又不敢找對象結婚,不愿參加婚宴、同學聚會及社會活動。
以上因素均易導致患者在性格上發生改變,原來喜歡社交現在不喜歡社交,原來性格開朗慢慢變得慎微,在衣食住行及工作娛樂等方面表現拘束,逐漸表現為性格抑郁,不愿出門,不愿見人,久之可出現性情急躁,甚至焦躁焦慮。
2.慢性期患者的心理護理。對轉成為慢性的肝病患者:①進入慢性期以后,疾病傳染性和傳染力都是很弱的,通過垂直傳播、血源性傳播及性傳播的幾率都很低。所以沒有必要在家里再進行隔離,同家人在一起沒有多大的傳染性。因此家人一定要多進行陪護、交流,使其消除郁悶,樂觀對待。②激勵患者適當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晨練、唱歌、打太極拳、慢走等一般體育項目活動,而不是悶在家里,幫助提升自信心,改善心態。③一定要聽從正規醫院專科醫生的醫囑,千萬不要相信所謂的廣告、祖傳秘方、特效藥,以免上當受騙,加重經濟負擔甚至延誤病情。④鼓勵患者讓其堅信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新的藥物、新的治療手段會不斷增加,只要堅持就有希望,且完全有治愈的可能,充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提高療效。
1.肝硬化患者主要表現為悲觀和失望。肝硬化患者除存在慢性期患者的表現外,還具有以下特點:①長期患病,勞動能力下降,不能正常工作,事業不能發展,影響前途。②家庭角色發生變化,尤其是男性面對家庭重任,自感對不起父母、愛人及孩子。另外男性肝硬化患者還易出現性欲下降甚至陽痿,害怕影響夫妻生活和感情。③經常聽到或看到部分肝硬化患者發生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發生癌變甚至死亡,也擔心自己病情發生變化。④在肝硬化階段,患者在飲食方面也受到嚴格限制,多數不能參加聚餐活動。
以上均使患者性格性情不斷變化,可表現為郁悶、孤僻、敏感多疑、焦躁,久之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
2.肝硬化患者的護理。對進入肝硬化期的患者護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對早期肝硬化患者要鼓勵和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特別是現代醫學研究結果表明,肝纖維化是可以逆轉的。早期肝硬化患者只要堅持治療,完全可以逆轉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堅持治療完全可以治愈。②對失代償期的患者要告知,關鍵是要及時處理好并發癥,及時消除或避免引起消化道出血、腹水、感染的誘因。囑咐患者不能吃鹽太多,不能食硬殼、帶刺食品,注意預防感冒及時治療腹瀉,不能亂用藥,同時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往往可事半功倍。③鼓勵患者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多與人交流,尤其是同慢性患者交流治療經驗,也可以定期召開肝友會、座談會交流用藥經驗,多曬太陽。家人要多陪患者使其走出悲觀陰影。④定期復查肝功能、病毒復制、甲胎蛋白、腹部彩超,有條件3個月行一次CT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小肝癌,以便采取措施。
1.肝癌患者主要表現為恐懼和絕望。肝癌患者除存在肝硬化患者的表現外,還具有以下特點:①由于病情不斷進展,癥狀逐漸加重,治療效果不明顯。②在此期易發生消化道出血、腹水、昏迷、少尿等并發癥。③面對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加之癌痛不斷折磨及家人無奈的表情。以上均使患者漸漸失去生存的信心,開始出現暴躁、易怒,有的則表現為郁悶嘆息、無語,不愿與家人、醫護人員交流,可出現厭世絕望等。
2.肝癌患者的護理。由于我國目前的醫療現狀和患者患癌癥后耐受程度不同,人們往往把死亡看得太可怕,而不是正面對待,所以往往醫生和家屬對患者隱瞞了癌癥的診斷。但患者在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不斷加重的情況下就產生了急躁、失望甚至絕望。此時作為醫生和護士尤其是家人要多陪伴在患者身邊,也可以讓親戚、同事、同學同患者交流,往往能使癌痛癥狀減輕、睡眠好轉、飲食增加,使其順利地度過最后的人生。
總之,患上肝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因素和無知,只要醫患同心,家人支持,規范治療,大多數肝病均能治愈。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