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病友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
我得痛風也有些年頭了,不去醫院看病的時候,自己吃吃止痛藥也這么過來了。怎么一去醫院,醫生就給我開那么多檢查?
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解開大家的疑慮,讓病友們了解醫生在評估痛風病情的時候會做哪些檢查。
1.血尿酸的檢測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多次提到高尿酸是引起痛風發作的基本條件,因此血尿酸的測定對于痛風的診斷、評估以及降尿酸治療效果的評價非常重要。
“尿酸增高”有助于痛風的診斷,但是病友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痛風患者在尿酸測定時均有異常,我們經常見到在急性痛風發作時,患者的血尿酸并不高,而在這種情況下,醫生也可以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結果診斷痛風。
進行降尿酸治療后,一般每3~5周進行一次血尿酸的測定,據此調整降尿酸藥物的劑量和種類。
我們的目標是血尿酸降至360μmol/L(無痛風石)或者300μmol/L(有痛風石)。
2.血肌酐、尿素氮測定
肌酐和尿素氮反應了病友的腎功能情況。
腎功能的檢測對于降尿酸藥物的選擇亦有幫助,對于腎功能明顯異常的病友,首選非布司他治療,如選用別嘌醇治療,需根據腎功能調整別嘌醇劑量。
3.肝功能檢測
查肝功能對于藥物的選擇非常重要。非布司他、苯溴馬隆都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肝損,因此在用藥過程中應該密切隨訪肝功能。
若出現肝功能異常,醫生會根據病友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護肝治療,同時停用、減量或繼續使用降尿酸藥物。
4.血糖、血脂測定
痛風、高尿酸血癥都是與代謝有關的疾病,通過血糖、血脂測定,可以評估患者糖、脂代謝的狀況,對于存在糖脂代謝異常者,給予積極的降糖、降脂治療對于痛風、高尿酸血癥的控制大有益處。
5.腎臟B超
由于長期的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的腎臟往往存在尿酸鹽沉積,可能是尿酸鹽的結晶甚至結石,因此腎臟B超對每位痛風的病友來說都是必要的,既可以了解腎臟損傷的情況,也可以幫助醫生選擇降尿酸的藥物。
6.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是別嘌醇用藥前的“安全衛士”,能在用藥前篩檢出藥物不良反應的高危人群,避免服用別嘌醇,從而保證用藥的安全。
7.雙能CT
最有效的診斷痛風的方法是明確關節部位是否存在“痛風結晶”(單鈉尿酸鹽結晶),雙能CT能夠快速、無創性檢查,并且根據初步評估有可能超過關節穿刺取樣的黃金標準。
在治療過程中,雙能CT也是檢驗治療效果的很好方法,經過較長時間的治療復查雙能CT,若原有痛風結晶的部位結晶縮小或消失,則可以很直觀地說明降尿酸治療有效。
8.關節超聲
關節超聲近年來在風濕科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如果在疼痛關節經超聲發現了典型的“雙軌征”則提示痛風。為痛風的診斷提供了又一種高效、無創的方法。
此外,關節超聲還能夠幫助醫生鑒別一種叫“假性痛風”的關節炎。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檢查是醫生在診斷、隨訪痛風病友時可能開的檢查,但限于醫院的硬件及技術條件,例如HLA-B5801、雙能CT和關節超聲這些檢查并不是每家醫院都能開展,也并不是每次就診都需要做上述檢查,醫生會根據病友的個體情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