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明天成為眼前,2016年已是你我記憶的片段。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農產品市場周刊》與讀者分享了豐收的喜悅也一同感受著市場波動的陰晴冷暖。還記得嗎?過去一年里,我們共同經歷的“國產奶粉安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萬里行”、“京津冀品牌農產品產銷對接”、“農業風險管理論壇”、“中國蘋果品牌大會”、“中國大米品牌大會”、“中國水產品品牌大會”,梳理一下去年的50期周刊,食品安全和農產品品牌是我們話題的主線。
過去的一年,我們都體味到了國內農產品市場形勢的變化。隨著糧食連年豐收,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對優質、安全、品牌農產品需求增加;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業又一次走到了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口。基于這一重大判斷,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言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這項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我們辦刊編輯方針的總遵循。
過去的一年里我們都看到了,習近平主席在出訪期間,多次強調加大在農業領域的合作和交流?!耙粠б宦贰钡膶嵤┖妥再Q區的建立大大提速了跨境生鮮電商業務。G20期間,各國元首紛紛盯上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其中,澳大利亞已有1300多個品牌入駐天貓和天貓國際,超八成品牌為首次打入中國市場。中國農產品與世界農產品在互聯網世界呈現直接比拼態勢。
同臺競爭,中國農產品如何揚長避短?在2016年11月舉行的“品牌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朱保成表示,將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場規律、創造品牌價值的標準體系、認證及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以傳統文化、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及產品為基礎,把標準化建設、文化內涵挖掘、科技體系支撐、金融支持、國際品牌打造結合起來,提升我國農業品牌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及其地理標志產品的獨特性和文脈價值,得到互聯網消費者的青睞,逐步形成品牌喜好,并推動地標農產品的價值飆升。農業品牌已經成為地方品牌乃至國家品牌的重要支撐。為此,2017年《農產品市場周刊》將繼續實施農產品品牌質量提升行動,開展優質品牌公益行活動,其中一大動作就是參與主辦“中國農產品品牌大會”。
農業連年豐收,為品牌培育帶來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消費結構升級,為品牌提升提供了強大的牽引;國際國內市場深入融合,為品牌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在2017這個難得的機遇之年里,讓我們吹響品牌建設的集結號,為我國農產品再上臺階做出新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