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瑋+鄭彥寧
〔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進入大數據時代,市場環境、技術環境的日益復雜多變,競爭情報快速、有效地獲取成為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必備條件。但是由于資金短缺、專業情報人員匱乏等原因,競爭情報短缺已經嚴重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該問題已經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先后出臺相關法律、政策和規劃等,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發展。本文對相關法律、政策及規劃等進行系統梳理,以求明晰競爭情報服務的內容和種類,并針對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相關法律、政策和規劃等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服務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法律;政策;規劃
〔中圖分類號〕G250.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12-0014-05
〔Abstract〕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are important forc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With the era of big data coming,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re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and gain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timely and effectively has become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Es.However,with lack of funds and professional intelligence personnel for SMEs,the CI shortage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Chinese SMEs development.The above problem has raised concerns of our government,and some laws,policies and plans are made to promote SMEs CI service.The laws,policies and plans concerned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and the contents and types of SMEs CI service had been well known about.In the end,some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an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SMEs CI service in China.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laws;policies;plans
中小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大、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稅收、吸納就業、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止到2014年,我國中小企業提供了50%以上的稅收,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完成了70%以上的發明專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1]。進入大數據時代,市場環境、技術環境的等日益復雜多變,競爭情報快速、有效地獲取成為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必備條件。但是,由于資金短缺、專業情報人員及信息資源的匱乏等原因,我國中小企業依靠自身力量很難滿足其在市場競爭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對競爭情報的需求,競爭情報短缺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嚴重障礙。上述問題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先后出臺相關法律、政策以及規劃等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競爭情報相關服務的發展。
本文試就2000年以來的國家層面的相關法律、政策和規劃等進行梳理,明確我國政府對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支持情況,并剖析其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建議,力圖使我國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更為科學、合理,切實助力于中小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2000-2015年我國出臺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條款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從兩個渠道獲取相關政策:一是在國務院、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國家政府網站上以“中小企業”為關鍵字進行搜索;二是查閱相關已發表的報紙、期刊及學術文章,獲取一系列含有直接或間接扶持和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競爭情報服務的政策文件。通過對國家層面的法律、政策和規劃的梳理,獲知我國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狀況。
2 競爭情報服務相關理論
美國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Strategic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SCIP)認為“競爭情報”是一種過程,在此過程中人們用合乎職業倫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傳播有關競爭環境、競爭者和組織本身的及時、準確、具體、前瞻性以及可操作的情報,從而實現組織自身目標的過程。競爭情報服務是指一定范圍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能滿足組織競爭情報需求的各種服務活動。競爭情報服務的方式和種類眾多,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競爭情報服務活動的開展、競爭情報人才的培養、競爭情報服務環境的建設:①競爭情報服務活動的開展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主要包括群體式的競爭情報服務活動的開展,如各類展會的舉行;個體式的競爭情報服務的開展,如為某一企業提供所需的宏觀(政策、法規等)、中觀(產業技術等)和微觀(競爭對手等)不同層面的競爭情報。②競爭情報人才的培養包括兩個方面:情報學專業的本、碩、博的專業人才的培養;為組織的競爭情報人員進行競爭情報服務相關培訓,提高其服務技能。③競爭情報服務環境的建設主要指為競爭情報服務的開展提供豐富的數據來源、良好的服務平臺等環境,例如,構建企業社會化信用體系,便于企業信用信息的收集和獲取等。
3 競爭情報服務活動的開展的相關法律、政策及規劃
由于中小企業競爭情報獲取手段和獲取渠道相對單一,資金不夠充裕等客觀原因,導致了中小企業競爭情報獲取的實際困難性,政府通過相關法律、政策及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為企業提供群體式和個體式的競爭情報服務,從而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競爭情報獲取的實際問題。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對競爭情報活動的開展都有相關支持。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1],其中,第25條指出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為創業人員提供社會保障、工商、財稅等方面的政策咨詢和信息服務;第37條指出國家鼓勵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舉辦中小企業產品展覽展銷活動和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第40條指出國家鼓勵各類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投資融資、市場營銷、對外合作、產權交易、人才引進等服務。
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2部委聯合制定了《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若干政策》[3],該政策推出以下相關措施:①鼓勵行業協會、技術中介服務機構和技術服務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設計、研發、共性技術轉移等服務,促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商品化、產業化。②密切跟蹤國外行業技術法規、標準、評定程序、檢驗檢疫規程的變化,對中小企業產品出口可能遭遇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進行監測,提供預警服務。
2009年國務院制定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4]提出應大力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市場,具體措施如下:①采取財政補貼、降低展費標準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參加各類展覽展銷活動;②支持建立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展示中心,辦好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等各類展銷活動;③鼓勵新聞媒體、網絡運營企業等積極發布市場信息,助力中小企業產品展銷,開拓國內外市場;④支持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境外投資并購,收購技術和品牌,帶動產品和服務出口;⑤引導中小企業加強市場分析預測,增強品牌、質量和營銷意識,提高市場競爭力。
國家科技部2011年提出《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5],該意見提出:①加強知識產權與標準服務。在知識產權信息檢索和挖掘分析、知識產權保護及侵權糾紛處理等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咨詢服務。吸納并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根據產業發展需要聯合制訂技術標準。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充分發揮各類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駐外使領館科技處組等機構的信息中介服務作用,在人才引進、項目推薦等方面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多種形式服務。
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了《“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6],該規劃中重點提出中小企業市場拓展計劃:①支持建立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展示中心,搭建中小企業網絡交易平臺,鼓勵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降低市場開拓成本;②鼓勵中小企業境外收購技術和品牌,指導和幫助中小企業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為中小企業提供應對反補貼、反傾銷等方面的法律援助;③規范中小企業進出口經營秩序,從源頭上杜絕惡性競爭和貿易糾紛,降低中小企業海外服務收費,提高服務水平。
國務院2014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7],該意見強調發展科技咨詢服務:①支持科技咨詢機構、知識服務機構等積極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開展網絡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詢和知識服務;②加強科技信息資源的市場化開發利用,支持發展競爭情報分析、科技查新等科技信息服務。
4 競爭情報人才的培養的相關法律、政策及規劃
一直以來,在情報服務推廣過程中,情報機構主要面向一些特定人群,該人群多為企業相關信息部門的工作人員,而與企業高層的直接溝通較少,導致很多中小企業高層尤其是法人對競爭情報的理念與方法等不夠了解,情報服務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中小企業尚未設立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負責競爭情報工作[8]。正是由于競爭情報意識的缺乏,競爭情報人才一度受到忽視,很多專業性的競爭情報人才直接進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者公共圖書館等機構,主要從事科研型的研究工作,而非直接面向市場,服務于中小企業;同時,中小企業也不注重對內部員工競爭情報獲取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中小企業競爭情報獲取和分析能力嚴重不足。針對該問題,相關的政策有所提及,但針對性較差,還未能引起各級政府部門的普遍關注。目前,競爭情報人才培養相關的政策和規劃主要有《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
《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5]中提出應加強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工作——強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專題培訓,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培養專業人才。
《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4]鼓勵加大開展中小企業各類人員的培訓力度:①實施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增加財政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中小企業培訓機構的作用,開展政策法規、市場營銷等各類培訓;②高度重視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3年內選擇100萬家成長型中小企業,對其經營管理者開展全方位培訓。
5 競爭情報服務環境建設的相關法律、政策及規劃
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環境的建設主要指情報源的開放性以及情報服務的全面性。目前,我國政府在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環境建設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工作:①針對中小企業競爭情報需求,創建規范的數據資源,并將分散的數據資源集成、整合和開放,擴寬中小企業獲取競爭情報的渠道;②響應服務型政府職能轉型的號召,構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整合政府部門服務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的競爭情報服務。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都有相關措施的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2]中第18條指出國家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信用信息征集與評價體系,實現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查詢、交流和共享的社會化;第30條指出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在布局規劃、財政、用地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進建立各類技術服務機構、生產力促進中心和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等,為中小企業產品研制、技術開發等提供技術咨詢和技術轉讓等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企業技術、產品升級。第39條指出政府根據實際需要扶持建立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向全社會開放的信息服務系統;聯系并引導各類社會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5]采取以下措施:①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大型企業開放科技資源。引導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科學數據、科技文獻等科技資源以及大型企業的研發平臺進一步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開放。②加強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設計、研發、試驗、商業化等服務;通過政策引導和試點帶動,整合資源,以用為本,推進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③充分發揮各類社會化專業機構的作用,支持建立匯集各類專業機構的信息服務平臺。促進從事管理咨詢、國際技術轉移、法律援助等專業性的社會化服務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各類服務需求構建支撐網絡。
《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4]提出應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制度。①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分類統計、監測追蹤、分析和發布制度,加強對規模以下企業的統計分析工作。②實時公開發布國家產業政策、發展規劃、產業動態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業市場監測追蹤、風險防范和動態預警機制。(2)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和服務基礎設施建設。①積極培育各級中小企業綜合服務機構,通過資格認定、業務委托等方式,引導和帶動專業服務機構的發展;②通過建立和完善財政補助機制,支持服務機構開展信息咨詢、人才培訓、技術支持等服務;③完善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網絡,加快政策解讀、技術推廣、人才交流和市場營銷等重點信息服務的發展。
2004年國家科學技術部、發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綱要》[3]。該綱要主要提出以下三大措施:①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對相關部門和行業長期積累的寶貴數據資源,以及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數據進行整理、匯交和建庫;以政府資助獲取與積累的科學數據資源為重點,整合相關的主體數據庫,構建集中與分布相結合的國家科學數據中心群;提高與國際科學數據組織的信息交換能力,推動面向各類創新主體的共享服務網建設,形成國家科學數據分級分類共享服務體系。②科技文獻共享平臺。擴充、集成科技文獻資源,加強專利、工藝、標準、科技報告等文獻資源的建設,開辟利用國際科技文獻資源的各種渠道;鼓勵各類文獻服務機構采用多種現代化手段和服務方式,構建種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國家科技文獻資源保障和服務體系。③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共性技術開發、產品測試等方面機構的作用,并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提高其配套技術服務水平;構建技術交流與技術交易平臺,提升技術市場的信息化服務水平,強化科技中介機構的服務功能。
《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7]推出以下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環境建設:①技術轉移服務。發展多層次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體系,鼓勵技術轉移機構創新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跨領域、跨區域、全過程的技術轉移集成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移轉化;充分發揮技術進出口交易會、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等展會在推動技術轉移中的作用;建立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良性互動機制,促進技術轉移轉化。②知識產權服務。以科技創新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知識產權代理、法律、信息、咨詢、培訓等服務,提升知識產權分析評議、評估交易、保護維權、投融資等服務水平,構建全鏈條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支持相關科技服務機構面向重點產業領域,建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提升產業創新服務能力。
《“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6]與《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9]均推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工程:(1)以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為主導,引導帶動信息、技術、管理咨詢、市場開拓、對外合作等專業服務,擴大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質量,全面提升服務體系建設水平。支持建立和完善4 000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培育500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帶動各類社會服務機構開展中小企業服務。(2)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引導社會投資,在條件具備的省級地區建立并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以省級公共服務平臺為樞紐,以主要城市和重點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為“窗口”,通過在線服務、呼叫服務等便捷服務通道,配合開放式服務大廳,推進虛擬服務與實體服務協同,專業服務隊伍支撐,為中小企業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證”的服務。各地政府紛紛響應號召,采取相應措施,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例如,貴州省構建科技資源服務平臺,通過O2O服務模式(線上對接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項目、政策、信息、咨詢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11]。
6 我國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法規、政策及規劃現存問題及對策
目前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問題,已經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先后出臺相關法律、政策以及規劃等對中小企業的競爭情報服務提供支撐,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例如,各地政府已經建設完成中小企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國內外為中小企業舉辦的產品推介會多次成功舉行等等。然而,綜合分析,發現現有的法律、政策、規劃等還存在以下問題。
6.1 關于競爭情報人才建設和中小企業競爭情報能力培養的相關法律、政策及規劃等鮮有涉及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受到自身生存、資金緊張等各種因素的限制,中小企業對競爭情報本身的認知以及對本企業開展競爭情報的必要性的重視普遍偏低,制約了企業競爭情報活動的開展和競爭情報人才的培養。但大數據時代,面對紛繁多樣的信息源,如何有效獲取和辨識競爭情報,是中小企業必須具備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核心即為競爭情報人才的培養,為此,我國政府更應將中小企業競爭情報的開展工作、競爭情報人才的培養工作與政府責任制、政府工作績效掛鉤,通過政策的強制性約束,對中小企業對競爭情報的認知和競爭情報人才的培養加以合理引導,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競爭情報能力的快速提升。
6.2 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相關法律、政策及規劃匱乏,缺乏系統性、關聯性 我國政府當前尚未把有針對性的競爭情報服務作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手段之一,為中小企業所提供的競爭情報服務及相關的資助規劃,數量、種類均相對較少,并且大多是零散的、斷層的,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和技術創新的需求。我國政府應增加競爭情報服務相關政策、資助規劃的種類和數量,增強其系統性、關聯性、可實施性[12]。其中,具體操作如下:①剖析不同產業、不同類型、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中小企業競爭情報需求,增加政策、規劃的種類和數量,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競爭情報服務;②將各政府部門分散扶持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法律、政策和規劃等有效整合起來,避免情報服務的冗余性和片面性,形成既有分工,又互為配合、相互支撐的格局,增強政府情報服務的系統集成優勢。
6.3 競爭情報服務法律支撐體系缺失
目前,與中小企業相關的法律只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并且其中競爭情報服務的內容并沒有系統、完善地進行規范,另外,相關配套的法律實施體系欠缺。然而,完善的法律保障為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因此,我國應該完善相關立法,建立中小企業情報服務法律體系[13],該體系應涵蓋完備的中小企業情報服務法律支持體系以及健全配套的法律實施體系,用以明確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組織結構、職能及其運行機制,促進整個情報服務實施機制高效運行。
7 結 語
在當前大數據時代,競爭情報對于中小企業的影響日益重要,中小企業比以往更需要通過開展競爭情報工作來取得競爭優勢。但是,由于中小企業自身資金短缺、人才匱乏以及對情報渠道不暢等原因,為中小企業快速、有效地獲取競爭情報造成了嚴重障礙。因此,政府需要在競爭情報人才隊伍建設、競爭情報服務流程建設、競爭情報服務平臺建設、競爭情報渠道建設等方面,制定、整合相關的法律、政策及規劃,從而為我國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體系的建立與發展奠定必要基礎和發展保障,從而多方面、多視角、多層次、持續不斷的為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的競爭情報服務。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工信部介紹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情況[EB/OL].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 zczxqyfzqkxwfbh/30875/Document/1371383/1371383.htm,2015-10-27.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全文)[EB/OL].http:∥www.china.com.cn/law/txt/2002-07/01/content5167040.htm,2015-08-05.
[3]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若干政策[EB/OL].http:∥www.gov.cn/ztzl/kjfzgh/content883659.htm,2015-11-15.
[4]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gov.cn/zwgk/2009-09/22/content1423510.htm,2015-07-18.
[5]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st.gov.cn/tztg/201105/t2011051786811.htm,2015-08-05.
[6]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EB/OL].http:∥www.gov.cn/gzdt/ 2011-09/23/content1955213.htm,2016-06-28.
[7]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4/content2775509.htm,2015-11-15.
[8]苗蕾,許明金.面向中小企業的競爭情報服務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4,(2):131-133.
[9]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gov.cn/ zwgk/ 2010-04/21/content1588478.htm,2015-11-15.
[10]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 /0b8364fc04a1b0717fd5dd77.html,2015-11-15.
[11]9月份地方中小企業扶持政策[J].中國經濟信息,2014,(20):31.
[12]張麗瑋,鄭彥寧.新加坡中小企業競爭情報服務體系與實踐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14):28-33.
[13]劉志輝,劉永志.日本中小企業競爭情報供給實態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14):12-16,66.
(責任編輯:孫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