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華榮++康如彤
寶寶生病后,往往食欲會有所下降。這時候父母千萬不可操之過急,而應根據寶寶的病情和身體狀況合理安排、調整飲食計劃,給予寶寶最能接受的飲食種類與進食方式,讓他盡快恢復健康。
腹瀉篇
兒童腹瀉是兒童期常見疾病,多發于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是造成兒童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常見病因之一。因此在積極為寶寶治療腹瀉的同時,還要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
飲食原則
寶寶腹瀉時應注意繼續飲食,滿足生理需要,補充疾病消耗,以縮短腹瀉后的康復時間,預防兒童營養不良,具體如下:
1.母乳喂養寶寶繼續母乳喂養。
2.小于6個月的人工喂養寶寶可繼續喂配方乳。
3.大于6個月的寶寶可繼續食用已經習慣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條、稀飯、蛋、魚末、肉末、新鮮果汁。
4.鼓勵患兒進食,如進食量少,可增加喂養餐次。
5.避免給患兒喂食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以及高糖食物。
6.病毒性腸炎常繼發乳糖酶缺乏,對疑似病例可暫時性給予無乳糖配方奶。
飲食方案
繼續母乳喂養
母乳含有嬰兒所需要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寶寶消化和吸收,而且母乳對寶寶腹瀉的治療和預防都有好處。母乳喂養寶寶,腹瀉時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適當減少喂奶量,縮短喂奶時間,并延長喂奶間隔。此時。母親還應少食脂肪類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
根據病情合理進食
對于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的寶寶,在腹瀉時,無論病情輕重,都不應添加新的輔助食品。腹瀉期間可喂以等量米湯或稀釋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湯、粥、面條等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病情較重時,還應暫時停止喂牛奶等主食,時間一般為4~6小時為宜,不禁水,可用胡蘿卜湯、蘋果泥、米湯等來喂寶寶,以補充無機鹽及維生素,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減輕腸胃的負擔。胡蘿卜湯所含熱量較低,含脂肪也較低,富含堿性,含有果酸,有使大便成形、吸附細菌和毒素的作用。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少,也富含堿性,含有果酸,其所含鞣酸又具有收斂的作用,所含的熱能、脂肪較低,這些均符合治療腹瀉的原則。
腹瀉次數減少后,給予半流質飲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少量多餐,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選擇特殊配方奶粉
病毒性腸炎常繼發乳糖酶缺乏,對疑似病例可暫時性給予無乳糖配方奶,時間1~2周,腹瀉好轉后轉為原有配方奶粉。如果寶寶在食用無/低乳糖配方奶后腹瀉仍不改善時,需考慮對牛奶蛋白質過敏的可能性,應改用其他特殊配方奶粉。如果寶寶對牛奶過敏,而客觀上確實無法進行母乳喂養時,應首選蛋白質已經經過處理的低敏配方奶粉。選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代替普通配方奶粉,是國際兒科專家推薦的嬰兒食物過敏最佳飲食治療方法。
不宜禁食
腹瀉時進食和吸收減少,而營養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飲食過嚴或禁食過久常造成營養不良,以致病情遷延不愈影響生長發育。故應強調繼續飲食,應根據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狀況、個體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時的飲食習慣進行合理調整。
不宜進食含粗纖維素的水果和蔬菜
如香蕉、菠蘿、西瓜、青菜、白菜、毛筍、辣椒、韭菜、紅薯等。因為纖維素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從而加重寶寶腹瀉。
不宜進食高糖食物
糖進入腸內常會引起發酵而加重脹氣,所以寶寶腹瀉期間,應不吃糖或少吃糖。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注意食物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設備的定期消毒。
靜脈營養
少數嚴重患兒不能耐受口服營養物質,在醫師指導下可采用靜脈高能營養。
發熱篇
發熱是指體溫的異常升高,是兒科最常見的一種癥狀,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發燒,它是患病時的一種防御性反應。孩子一旦發熱,家長應積極治療疾病、妥善退熱的同時,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也是很重要的。
飲食原則
孩子發熱時,由于體溫升高,新陳代謝加快,營養物質和水的消耗大大增加,而此時消化液分泌卻減少,消化力減弱,胃腸運動減慢,容易發生營養消耗增加與消化功能減弱的矛盾,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發燒時的飲食原則:
1.供給充足水分
2.飲食應以流質、半流質為主
3.飲食清淡,易消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4.供給適量的熱量及蛋白質
飲食方案
補充水分
發熱身體出汗多,在進行退熱處理時尤其如此,在出汗散熱同時會丟失大量水分及鹽分,發燒時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營養物質。因此,及時補充水分很有必要,兒童發熱宜多飲白開水,飲水量的多少以保持口唇滋潤為宜,也不必太多。
發燒時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
母乳喂養兒繼續喂養母乳。母乳易消化,能保證營養需求,可補充水分。人工喂養兒,可喂稀釋配方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l),此時嬰兒雖然奶量減少些,但補充了水分。對于稍大的兒童,可選擇的食物更多,有利于孩子消化吸收常用的流質食物還有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發燒時伴有腹瀉、嘔吐,但癥狀較輕的,可以讓其服用自制的口服糖鹽水。同時還可以進食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奶類與豆漿等,米湯或面食。
當孩子體溫下降、食欲好轉時,可喂半流質食物,如肉末粥、面條、稀飯、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魚(清花魚)。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寶寶發熱后,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不宜食用油膩食物。油膩食物妨礙消化,常可引起食欲減退、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在炒蔬菜時也不宜放油太多。同時也不宜食用辛辣食品,姜、蒜、辣椒之類的溫熱辛辣食品,會使機體產熱,不利于退熱與早日康復。發燒時不必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多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碳水化合物,只含少量植物蛋白質,易于吸收,如夏天用西瓜汁,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除煩的作用,秋冬天用梨汁有潤肺、清心、止咳、祛痰等作用。
避免強迫進食
對發燒時食欲不振的孩子,千萬不要勉強進食,應順其自然,待有饑餓感時再吃。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發燒本身就消耗體力,再不吃東西孩子會受不了,因此,有的父母強迫孩子進食,給孩子吃高熱量、高營養的食物,有的則帶著孩子到處求醫,希望找一副靈丹妙藥能使孩子胃口大開,結果卻適得其反,這些方法不但沒有促進食欲,反而影響寶寶食欲的恢復,甚至引起嘔吐、腹瀉,使病情加重。
不宜多吃高蛋白食物
雞蛋、魚、瘦肉等高蛋白食物所含營養的確豐富,但不宜在發燒期間多吃,這是因為高蛋白食物的蛋白質在體內分解后,會產生一定的額外熱量,使機體熱量增高,加劇發燒癥狀,并延長發熱時間,增加患者痛苦。
不宜吃冷飲
夏季孩子發燒時,體溫增高,常有口渴喜冷飲的癥狀,特別喜歡吃冰淇淋、雪糕、棒冰、冰凍汽水等冷飲食品。但是,食用這些冷飲容易使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吃主食,導致營養不良的病癥。因此發燒期間不宜吃冷飲。
咳嗽篇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咳嗽的產生,是由于當異物、刺激性氣體、呼吸道內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黏膜里的感受器時,沖動通過傳入神經纖維傳到延髓咳嗽中樞,引起咳嗽。合理的飲食也有利于咳嗽的康復。
飲食原則
寶寶咳嗽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不同,但都需遵循以下飲食原則:
1.進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易消化的食物
2.少量多餐,多飲水
3.嘔吐、拒奶孩子可靜脈補充營養
飲食方案
飲食要清淡
應進食富有營養并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為宜。食欲不振,可做些清淡味鮮的菜粥、片湯、面湯之類的易消化食物。
多喝白開水
要喝足夠的水,來滿足患兒生理代謝需要。充足的水分可幫助稀釋痰液,便于咳出,并可增加尿量,促進有害物質的排泄。最好是白開水,絕不能用各種飲料來代替白開水。
多食用新鮮蔬菜及水果
可補充足夠的無機鹽及維生素,對感冒咳嗽的恢復很有益處。寶寶可多食含有胡蘿卜素的蔬果,如西紅柿、胡蘿卜等。
注意喂乳方式
母乳喂養患兒,喂奶時應注意用手夾住奶頭,避免吸入過多引起嗆咳,引起吸收性肺炎,人工喂養時也要注意奶嘴孔不宜太大,適當減少喂奶量。
忌魚腥蝦蟹
常見咳嗽患兒在進食魚腥類食品后咳嗽加重,這與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對魚蝦食品的蛋白過敏有關。對某些魚、蛋過敏的孩子更應注意,其中以白鰱、帶魚影響最大。
忌補品
不少家長會給體質虛弱的孩子服用一些補品,但孩子咳嗽未愈時應停服補品,以免使咳嗽難愈。
不食或少食油煎炸食物
孩子咳嗽時胃腸功能比較薄弱,油炸食品可加重胃腸負擔,且助濕助熱,滋生痰液,使咳嗽難以痊愈。另外,吃得太咸易誘發咳嗽或使咳嗽加重。至于糖果等甜食多吃可助熱生痰,因此要少食。
濕疹篇
濕疹是兒童食物過敏常見的皮膚表現,主要由過敏所致。濕疹尤其易發于嬰幼兒,雞蛋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過敏源,其次是牛奶蛋白。
飲食原則
濕疹的出現、嚴重程度及轉歸均與食物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選擇食物上尤其重要,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回避過敏食物
2.堅持母乳喂養
3.選擇合適的食物替代品
4.合理添加輔食
飲食方案
回避過敏食物
濕疹尚無特效方法治療,目前飲食回避是治療食物過敏唯一有效的方法。所有引起濕疹的食物均應從飲食中完全排除。由于食物過敏隨年齡增長有自愈的可能,故應定期進行監測,建議3~6個月后進行重新評估以調整回避性飲食治療方案及時間。
單一的雞蛋、大豆、花生、堅果及海產品過敏者,因其并非營養素的主要來源,且許多其他食物可提供類似的營養成分,故回避不會影響嬰幼兒營養狀況。對多種食物過敏的孩子,應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選用低過敏飲食,如谷類、肉類、黃瓜、菜花、梨、香蕉、菜籽油等,僅以鹽及糖作為調味品;同時應密切觀察攝食后的反應,以減少罕見食物過敏的發生。
對于牛奶過敏的寶寶,要嚴格回避牛奶蛋白的攝入,既不能喝普通配方奶粉,同時奶油蛋糕、面包、沙拉醬、牛初乳、奶糖、含奶餅干等含奶的食物也不能吃,直到牛奶蛋白過敏消失。所以,在超市給寶寶挑選食物時,一定要看清楚食物的成分。
堅持母乳喂養
毋庸置疑,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一般來說,相比含完整牛奶蛋白的普通嬰兒配方奶粉而言,母乳喂養的寶寶發生過敏的風險較低。因為母乳中的蛋白質對寶寶來說是同種蛋白,過敏性很低;母乳還有雙歧桿菌等益生菌,可幫助寶寶建立健康腸道菌群,調節寶寶免疫系統,從而降低發生過敏的風險。哺乳的媽媽最好別吃辛辣、海味、膻腥味食品,以避免寶寶過敏。
選擇合適的食物替代品
牛奶是嬰兒的營養必需品,對于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采用恰當的食物替代非常重要。母乳喂養的牛奶蛋白過敏寶寶,建議繼續母乳喂養,但母親應回避牛奶蛋白的食物。由于牛奶回避可能影響母親的營養素攝入,如鈣,故哺乳期母親也應補充鈣營養,定期進行營養評估。
非母乳喂養的牛奶蛋白過敏寶寶,可選用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這種奶粉通過特殊工藝將牛奶中引起過敏的大分子牛奶蛋白切成小碎片,人體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不會誘發異常免疫反應,因而用于對牛奶過敏寶寶的治療。
·游離氨基酸配方奶粉
這種配方奶粉不含肽段,完全由游離氨基酸按一定配比組成,完全不含變應原,對于發生嚴重過敏反應風險嬰兒,應首選氨基酸配方奶粉。
一般而言,用氨基酸或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一般要吃3~6個月,之后再逐漸嘗試給寶寶部分水解配方喂養,如無其他異常反應,再過6個月后可嘗試用普通配方奶粉喂養。至于羊奶、豆奶粉,可能存在交叉過敏,無法避免過敏。
合理添加輔食
嬰幼兒添加的輔食是引起嬰幼兒濕疹的常見原因。添加輔食時應嚴格遵守輔食添加的基本原則,每次只添加一種食物,觀察3~5天待寶寶完全接受了新食物后,再添加新品種;添加每種食品都要從少量(一勺左右)開始,逐漸加量,這樣可以減少食物過敏的發生,一旦發生過敏,也容易區別引起過敏的食物。
前期對牛奶、母乳過敏的寶寶,媽媽在添加輔食時更要注意。
1.一些易致敏食物的添加
如雞蛋白、帶殼的海鮮、芒果、花生等。媽媽可以推遲添加時間,或添加后密切關注食后反應,如果寶寶出現眼睛紅、濕疹、腹瀉等情況就要停止添加,3~6個月后再次嘗試。
2.肉類的添加
肉類的選擇:首先添加魚肉,而且最好是白魚肉(一般淡水魚肉質為白色),然后再添加紅魚肉(深海魚,如三文魚、沙丁魚),貝殼類海產品在寶寶10個月以后再嘗試。其次,因為豬肉比禽肉和牛肉更易過敏,所以最好晚點添加,而且肉類都要去掉脂肪,只吃瘦肉的部分。
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寶寶長濕疹時應多吃清淡、易消化、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這樣可以調節寶寶的生理功能,減輕皮膚過敏反應。
避免過度回避食物
對于輕度濕疹,沒必要為避免孩子長濕疹回避很多食物,應注意膳食平衡。但對于那些病情嚴重,反復發作,已影響到日常睡眠生活的患兒,應盡量尋找過敏源。在嚴重濕疹發作時,即使對蝦、蟹等蛋白質食物不過敏也應少食,以免刺激加重病情。
多數濕疹寶寶預后良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具有自愈趨勢,如大多數牛奶蛋白過敏寶寶可在3歲前獲得緩解,約2/3的雞蛋過敏兒童能在7歲前痊愈。但花生、堅果、魚、蝦、蟹過敏持續時間較長,部分可能持續終身。